平安科技与SparkLabs联合发布全球金融科技加速器
2018-01-24 17:23:00  中国站长站   [查看原文]

近日,平安科技与来自硅谷的加速器及创投基金SparkLabs Group(简称 SparkLabs)签署合作协议,宣布“平安金融科技加速器,Powered by SparkLabs”(以下简称平安金融科技加速器)在中国科技与创新枢纽中心的深圳市福田区成立。

借助平安集团与SparkLabs雄厚的品牌实力、深远的国内外行业资源积累及庞大的跨国导师团队,致力为海内外优秀的金融科技团队赋能,协助其完善商业模式、打磨产品、拓展业务、开拓本土市场,最终实现金融科技产品在国内的市场化落地。与此同时,平安金融科技加速器也是平安加速器的首期项目。

#lexo_img_start http://upload.chinaz.com/2018/0124/6365241163558733664694347.jpeg lexo_img_end#

平安科技首席执行官陈立明表示:“我们很高兴能够与SparkLabs合作,共同为全球技术领先的金融科技团队提供支持。平安科技是平安集团以创新为驱动的技术孵化器,与SparkLabs联袂打造的平安金融科技加速器是平安技术孵化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已经与全球多家顶尖高校在科技研发上建立起合作关系,将为入驻企业提供一个独一无二的规模化、实战型平台,帮助其实践技术并完善商业模式。同时为他们配置开放的平安云生态,完善金融科技产品的解决方案。”

“我们认为在大中华地区,平安科技是我们在金融科技领域最理想的合作伙伴。我们将与平安加速器团队共同努力,引进海外优秀的金融科技团队,推动他们在国内的发展。”SparkLabs集团旗下的SparkLabs 金融科技联合创始人兼董事总经理朱君任说道。“SparkLabs于 2012 年开始建立覆盖亚洲的加速器网络。近 5 年来,SparkLabs在全球范围内累计投资了近 200 家创新型企业。SparkLabs拥有在亚洲发展加速器项目成功的案例,包括我们韩国项目79%的追加投资率和 8 倍回报率。我们有信心我们在 3 年内成为世界领先的金融科技加速器。”

宣布平安金融科技加速器成立的同时,第一期的招募也正式启动。平安金融科技加速器诚邀具有金融科技创新技术的海内外团队加入,第一期计划招募 10 支团队,为期 4 个月。通过多元化的培训课程、来自行业领袖的辅导、丰厚的融资支持以及由平安科技提供的平安金融云等多种企业服务,诚邀全球专注金融科技领域的精英投递商业计划书,加入平安金融科技加速器。

关于平安科技

平安科技是国内知名的科技服务提供商,在前沿技术研究和应用方面有着强劲的科研能力。对内,平安科技是平安集团的高科技内核和科技企业孵化器,负责开发并运营集团的关键平台和服务,支持集团保险、银行、投资和互联网等业务高效发展。对外,平安科技向全行业赋能前沿科技能力。

在技术研究和储备方面,平安科技逐渐形成生物识别、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以及区块链的核心技术矩阵,国际权威认证的技术能力,应用于各业务场景中,带动全行业科技转型。平安科技以客户为先、开拓进取、创新突破为文化,致力于用科技手段革新全行业,立志成为世界领先的全领域科技服务提供商。

关于SparkLabs

SparkLabs集团成立于 2012 年,其组织涵括亚洲前列的SparkLabs加速器网络;领先的种子轮基金SparkLabs Global Ventures;韩国本土专注早期融资(A轮与B轮)的风投基金SparkLabs Venture;专注早期区块链及加密货币投资基金SparkChain Capital以及专注中后期的投资工具SparkLabs Capital。

SparkLabs 加速器网络包括SparkLabs韩国(首尔)、SparkLabs中国(北京、将启动上海、成都和深圳)、SparkLabs 物联网与智慧城市(韩国松岛)、专注农业科技的SparkLabs Cultiv8 (澳洲Orange)、SparkLabs台北以及SparkLabs 金融科技(深圳与香港)。

SparkLabs金融科技管理团队包括联合创始人兼董事总经理朱君任,及合伙人和Kiva.org创始人Jessica Jackley; 风投合伙人包括隶属Linux Foundation下Hyperledger Project的执行董事Brian Behlendorf;以及香港金融科技Streeton Partners的董事长兼创始人Sameer Chishty。

韩国SparkLabs 旗舰加速器拥有位居行业前列的79%后续投资率,同时在近期主办了参会人次超过 2000 人的全球最大路演日。

本栏目中的所有页面均系自动生成,自动分类排列,采用联索网络信息采集、网页信息提取、语义计算等智能搜索技术。内容源于公开的媒体报道,包括但不限于新闻网站、电子报刊、行业门户、客户网站等。使用本栏目前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