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从通用走向专用,撕开终端智能的切口,风头正盛的AI芯片 | CES2018技术趋势
2017下半年,人工智能最火的风口一定是AI芯片。
AI浪潮席卷而来,投资者追风竞逐,半导体行业格局大变。此前传统而稳定的产业格局,正逐渐被瓦解。
这一年,半导体行业大事不断,战事升级。博通1050亿美元欲恶意收购高通,英伟达瞄准自动驾驶AI芯片的远方,英特尔通过收购和投资全方位布局,华为推智能手机AI芯片…
暗流之中涌动着新兴力量。中国的AI芯片初创企业,在酝酿着新一轮的攻势,等待着暗夜中迎来的黎明。而这一切一切的野心,都在今年的科技开年大秀CES上展露无遗。
芯片巨头竞争犹在,各自着力点愈加清晰
芯片产业是对技术的要求和附加值最高的一环,老牌芯片巨头凭借几千个技术专利堆起了丰厚利益的护城河。若能在AI时代掌握芯片的核心技术和话语权,其产业价值和战略地位远远大于应用层创新。
CES大会前夜英伟达发布会上,定调「我就是 AI」,扔下一枚炸弹,发布了全球首个自动驾驶超级芯片DRIVE Xavier,展开 360 度全方位攻势。
深度学习的崛起让英伟达GPU春风得意。GPU本是训练游戏跑得更流畅的显卡,在人工智能时代,非常适合训练深度学习的算法,对并行计算有强大的算力。英伟达尝到了甜头,进而瞄准了对技术、对数据处理要求极高,乃至对整个产业具有颠覆意义的自动驾驶领域,雄心勃勃,但功耗高一直是不容忽视的巨大困扰。
英伟达在芯片领域的优势,得天独厚,多年的技术积累使其建立了强大的壁垒。这家喊着 GPU 技术,提供着显卡硬件的公司,正彻底向自动驾驶平台型公司转变,并在全球拥有大众汽车、Uber等320+合作伙伴。
然而,没有谁能毫不焦虑、躺着赚钱。PC时代的芯片霸主英特尔没有英伟达运气好,但在AI时代也在豪赌。今年英特尔CEO科再奇的CES开场演讲,被许多媒体称之为“史上最炫CES开场秀”、“CES历届最精彩演出,没有之一”。
现场,英特尔从 VR 乐团与 AI 虚拟机器人合作演奏开场、到 VR 效果的舞蹈表演、到强调 MR 体验无所不在的 Keynote 舞台展,英特尔用了一连串极期酷炫的演示手法,告诉所有人,这就是未来。
2017年9月,英特尔推出了代号为“Loihi”的首款自主学习神经拟态芯片,科再奇会上再次介绍了英特尔的神经拟态芯片Loihi,还宣布交付了全球首个49量子位量子计算测试芯片,这具有重大意义。
同时,英特尔在自动驾驶的野心也从未掩饰。Mobileye联合创始人直接坐着英特尔的无人车上场,介绍英特尔全新的自动驾驶平台,以及高精地图数据众包。153亿美元高价买下Mobileye的英特尔,看来要在自动驾驶视觉领域一路走到黑,如今强调数据的英特尔,不止芯片,在AI、5G、VR和量子计算领域都在作出巨大努力。
智能手机芯片厂商的老大高通,今年陷入被博通恶意收购的危险境地。
高通在汽车芯片、语音操控音箱芯片以及无线耳机原件等市场都拥有统治力。高通今年的CES展会上发布了一系列产品,如发布新芯片,可将蓝牙耳机续航延长3倍。在CES展会上,高通表示他们正在逐渐蚕食博通在家用路由器市场上的份额,不久之后还将挑战博通在智能手机天线领域的领导位置。
高通还与本田、捷豹路虎、比亚迪等多家车企合作推出骁龙汽车平台,同时,高通的骁龙芯片已经被应用到20款混合现实或虚拟现实(VR)头盔中,另外还有20多款头盔正基于骁龙芯片进行开发,包括Facebook即将于2018年推出的Oculus Go独立VR头盔。
2018年,也是5G的商业化落地之年,5G将会给市场将会是巨大的,整个产业总值将会达到1500亿美元。而高通无疑是其中的受益者,高通骁龙X50芯片是最先支持5G的芯片产品。
芯片巨头,竞争一直激烈,尤其自动驾驶领域将上演双“英”对手戏。而各自目标和侧重着力点也更加清晰。可预测的2018年,英伟达的关键词是「自动驾驶」;英特尔的关键词还是「数据」,但各个领域都在逐渐开花结果;高通、AMD等巨头也强化优势,发力AI。
入局者众,中国AI芯片初创公司出征CES
AI时代的到来使各个国家、科技巨头纷纷卡位布局芯片领域,新玩家入局,愈演愈烈。
向来不惧啃技术硬骨头的谷歌推出号称AI芯片颠覆者的自家TPU;特斯拉去年首次承认正在研发「世界上最好的AI芯片」,为自动驾驶做准备;阿里CTO 张建锋去年也提到,阿里正在研发「阿里 AI 芯」,同时阿里频繁投资AI芯片初创公司…好不热闹。
巨头的强势,并没有阻止AI芯片初创公司的信心。芯片是数字经济的产业核心,历来是易守难攻,一旦形成先发优势,后来者很难超越,AI芯片也不例外。 在 PC 及智能手机时代,中国的通用芯片产业几乎为一片空白。而AI 时代的到来,似乎给中国的芯片产业带来了新的变局机会,在短短几年时间里,一批 AI 芯片创业公司也迅速乘风崛起。
中国创业公司地平线去年12月发布了中国首款嵌入式人工智能视觉芯片,它的两个系列“征程”和“旭日”将围绕智能驾驶、智慧城市、智能商业三大应用场景落地,此次亦出征CES。
由前百度杰出科学家吴韧创立的AI芯片公司异构智能NovuMind,在CES上首次展示了其AI芯片NoveTensor系列首款Demo。据称,这是目前唯一一款能实际运行、性能达到主流GPU/TPU、而性能功耗比大大领先的AI芯片。
中国芯片初创公司中,中科院背景的寒武纪、清华出身的深鉴科技、以及获得高通、阿里投资的Kneron耐能,都在向传统芯片巨头发起挑战。
而除了AI芯片公司,还有其他人工智能公司也纷纷表示要推出AI芯片。
中国CV(计算机视觉)四大创业公司之一的依图科技去年宣布进军AI芯片领域,对标地平线;专注于语音识别及语言处理技术的AI服务商云知声也计划今年推出语音芯片;国内低调的安防巨头海康威视也要打造针对安防领域的AI芯片;此前专注挖矿的比特大陆前不久也发布了其AI芯片。
知名芯片厂商中,美国有13家公司,领军者既有谷歌、英特尔、IBM这样的科技巨头,也有高通、英伟达、AMD、赛灵思这样在各自领域中有绝对优势的大公司。但中国则主要以初创公司为主,没有巨头。但AI芯片方兴未艾,机遇正在逐渐显露,AI领域未来必然也会产生类似英特尔、AMD这样的世界级企业。而英伟达、英特尔、谷歌再强势,也无法一统江山,这是酝酿中国“芯”成为世界“芯“的绝佳机会。
AI芯片的趋势:从通用走向专用,终端智能优势渐明
NovuMind吴韧在一次媒体沟通会上曾说,“回顾当年,GPU赢过CPU就是因为GPU比CPU专用,如今异构智能也是这样的思路。 ”
怎么理解呢?GPU,得益于深度学习的发展,目前锐气正盛,是当下看来发展人工智能最有竞争力的芯片。CPU,通用性强,用于串行计算,为PC时代的宠儿。但对于AI的算力而言,非常缓慢。
显然,GPU比CPU专用,但这两种芯片都不是发展AI最专用的芯片。
举一个形象的例子,吃冰激凌。吃冰激凌可以用手沾着吃,但没有效率。也可以拿吸管吃,但是效率也不是很高,再厉害一点用一个小平面吃,但也不是最优。最好的是用一个为吃冰淇淋而专门设计的三维的勺子。做某件事的时候,最好为某件事情设计一个最专用的工具。
因此,从通用走向专用,打造AI专用芯片,这是AI芯片发展必经之路。而正是其专用性,决定了可以在各个不同的行业都能针对性发力。由于功耗问题,以前想都不敢想的终端智能,让万物智能的时代因为专属芯片的打造变得值得期待。
「边缘计算」、「嵌入式人工智能」、「终端智能」这些拗口的词汇正逐渐走热。 云端AI芯片市场终究是大公司的游戏,云端发展不只需要有高运算力的芯片,还得营造出生态系,基本上供应商就是这几家巨头,小公司不仅难以打入,可能连架设这么多的服务器都没有办法。这当中就蕴藏着智慧物联网这样一个巨大的机会,它远离数据中心,但拥有极其强大的能量。
自动驾驶汽车每秒钟可以产生1G的数据,必须及时的、迅速的在本地来处理决策,不可能移到云端。往极端了想,假设一个孩子横穿马路,如果自动驾驶汽车感知到后要把信号传送到云端再做决策,会相比本地运算产生更长时延,若遇到当时网络不稳定,后果将不可想象。
中国选择走「终端智能」这条路线的企业,有此次在高通站台展出智能驾驶舱解决方案的中科创达、有目标做自动驾驶驾驶芯片的地平线、以及获得高通、阿里投资的Kneron耐能等。同样,华为、三星、苹果运用在在智能手机中AI芯片,同样属于终端智能。
这是这些AI芯片创业公司的绝处逢生。每个产业就像是不同的蛋糕,终端AI芯片运用就不一样,而没有一个巨头能够有一个完整方案解决所有行业的个性化芯片问题。
云端具备连结多方大数据,具备超强计算力的优势,但是真正实现“万物智能”,就需要将AI从云端拉向终端。当然,未来云计算以及边缘计算,也将成为优势互补的发展趋势。 2018,「终端」AI芯片或将呈燎原之势。
而对于2018年AI芯片领域,值得期待的实在太多太精彩。
英伟达如何应对来自各方的挑战,除了推出的自动驾驶AI芯片,是否还会做专用的加速芯片,而不是仅仅在GPU中加个Tensor Core?Google作为生态最完整的厂商,是否会将TPU卖给自己之外的用户,直接和英伟达展开竞争?英特尔在自动驾驶领域,联手Moblieye将如何与英伟达抗衡?阿里成立达摩院,芯片研究会不会从AI开始?
这些都将是今年的大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