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 CES的AI时代:入口、网络与数据
2018-01-13 17:11:01     [查看原文]

原标题:2018 CES的AI时代:入口、网络与数据

2018年的CES展有些讽刺:号称是AI智慧概念“最火”的一届展会,当地时间11日中午,居然北厅和中厅突然遭遇停电近两个小时——这个例外充分说明智慧AI的现实应用程度还不甚理想——以至于一次大雨造成的一个变压器发生跳火,都无法“自动负载和备用平衡”。

但是,AI的应用水平高低,不妨碍人们对AI未来的想象。而争夺所谓领地主导权,正是2018年CES展会,AI最大的看点。

机器视觉和机器听觉的时代

作为国内AI行业的最大玩家之一,百度在CES展会推出的“即可购买”产品是“语音”产品,即智能音箱。在产品分类上,是一种网络型机器听觉设备。不过,百度对产品进行了深度应用创新,整合了触摸显示屏、照明灯、投影显示大屏等功能。从实用性和集成性角度看,超过两年前亚马逊所推出的传统智能音箱产品。

首次推出智能音箱的巨头还包括了三星。2017年,阿里也首次推出了智能音箱产品。该产品的“疯狂程度”有点类似5年前的“智能机顶盒”:当时,人们将智能盒子看成:1.最差也会是“家庭娱乐内容聚类的平台”;2.最好则可能是智能家庭的入口与控制中枢。因此,盒子虽然价格低廉、且没有入门门槛,却获得了业内外巨头的一致支持。

但是,后来的实践证明:1.智能盒子作为“内容聚合”平台,很容易被电视机集成在内部;2.作为智能家庭入口和中枢,计算与通信性能没问题——但是,盒子缺乏交互性能。

而智能音箱恰恰可以弥补以上两个方面的不足。一方面,音箱系统的应用具有对电视而言的独立性,且电视机越来越薄、甚至出现了LG的柔性电视,这些产品不在适合内部集成音箱功能。另一方面,智能音箱可以集成触控显示和语音识别功能、声纹人物认证——这为人机对话提供了交互性。同时,在网络通信和计算性能上,智能音箱和智能盒子没有本质区别。

由此,智能音箱更可能成为一个独立,并具有交互媒介意义的“入口”。所以,智能音箱正在成为AI时代的重要“战略节点”,各大厂商无不“争先恐后”。

2018年CES展会,以进一步丰富的智能音箱应用为代表的机器听觉,甚至已经盖过了过去三年都比较火热的机器视觉:虽然有阿里宣布实现96%以上的首次“智慧城市探头人物识别”这样的技术进步,但是,似乎机器视觉并不太适合作为一个高频度“人机入口”。

CES展会上,机器视觉更多的被作为“被动功能”存在。比如智慧城市中对罪犯的追踪——他不需要被识别者的主动交互。相反,机器听觉、语音语意技术则更具有“功能扩张性”。首先,对话沟通、长时间的交流,本身就是一种乐趣、控制方式、信息途径、学习机会。其次,这种基于声音的AI人机交互过程更为自由,不需要视觉识别那样的刻意的对准摄像头。第三,麦克风的全向感知设计也要比摄像头灵活,音频的处理负荷往往也小于视频内容。

这些优势已经使得争夺语音语义技术的制高点成为AI行业的重大入口。包括智能音箱、智能电视、智能手机、智能机器人、智能汽车都成为了语音技术的重心市场。

AI应用的系统竞争刚刚开始

智能音箱是一个很不错的产品:很实用(比如听听音乐、聊聊天、语音听书);同时,他又可以成为未来整个智能体系的交互界面,具有无穷想象力;更重要的是智能音箱不需要很昂贵,甚至可以很便宜……这是智能音箱作为AI入口的主要优势。

但是,这些优势的背后却有一个基本的“商业模式问题”:入口注定“不怎么值钱”,AI的真正商业价值在于其背后的巨大“应用体系与网络”。或者说,没有后端系统,只有前端入口,依然不能成为行业巨头。

所以,三星在CES展会推出了智能驾驶系统和生态开放平台。此前百度也做了类似的工作。作为汽车行业大佬的本田居然和阿里联姻、奔驰则和全球语音大佬Nuance结盟、美国最大的电动汽车充电网络Charge Point与亚马逊Alexa语音携手——这说明,单独的声音技术不能成为成功的AI;单独的硬件厂商也不能玩转AI。AI背后一定需要一个强大的系统。所以,智能和互联必然结对出现,对此的商业描述即是“生态”。

从消费者角度看,也不会希望家里的电视机是一个体系的智能、电灯是另一个体系的智能、手机和轿车不能互联、语音交互和触摸屏之间不能沟通……消费者需要的是“一个方案全部搞定的简洁AI”。这一点在CES展会上的表现则是“结盟”、“跨界合作”。或者说,每一个厂商都在试图“圈定自己的势力范围”并加入“更大的势力联盟”。

2018年CES的AI热度,不仅仅是技术进步、产品创新,更显示出“画圈圈的紧迫性”:厂商们必须尽力拿出马上可用的产品与方案,提出可行的市场路径,在未来的AI系统化对抗中占领一席之地。这远要比掌握一个小小的入口更为重要:因为,不能融入大生态的智能电视、只能自己玩的智能汽车,必然不会被消费者喜欢!

“巨头亦无法通吃,不互联即刻被淘汰”。这就是CES2018所展示出的AI大场景:大家忙碌着在入口、体系、网络、实用场景之间对自己做出“定位”。而定位则是脚踏实地的真刀真枪较量的“第一步”。

穿透所有形式,AI本质是数据为王时代

CES2018AI的火热,已经展示出未来智能无处不在的现实。但是,产品和应用的展示,只不过是“AI”的面纱。智能真正的面目是各种各样的数据,以及对数据的处理机制!

提到更多的数据,第一个问题即是存储。云技术和存储技术的发展依然是CES展会中AI行业离不开的主题。实际上,任何AI巨头,或者自己就是云存储厂商,或者已经与一个云存储厂商结盟,更或者正在建设自己的大数据中心。

数据带来的第二问题是通信。所以,AI和智能产业无一不对5G技术感兴趣。某种意义上厂商们现在的2020愿景,不仅是AI的愿景,也是5G技术初步商用化的愿景。二者呈现出相辅相成同步发展的态势。

关于数据的第三个问题是计算与处理。包括新的CPU产品,例如英伟达“有史以来最大个的SOC”,或者寒武纪的神经元处理器等等,CES2018展会,在计算上对AI的布局已经非常全面和成熟。谷歌的参展,更是将“阿尔法狗”的余威带来,显示了数学算法对于AI的重要意义。

此外,数据的另两层意义一样重要:一个是获取,例如各种传感器、机器视觉、机器听觉、机器触觉,都是CES展会的亮点;第二则是输出,包括声音、画面两个传统应答系统,也包括摄像头旋转、灯光明暗调节这样的“任务动作”。后者在CES上最大的表现是,所有汽车厂商都已敲定语音和车载显示两大系统的“未来时间表”。

当然,除了正向逻辑的思考外,关于数据还有一个逆向的商业问题,即安全。AI和智能越是发达,数据规模越是庞大,“人和人的生活”的数据化比例越是增长,数据安全可引发的危害越是严重,并具有社会性威胁。这方面需要技术的力量,例如CES上三星的智能安全解决方案,也需要立法的力量——后者不是CES的主题,却与AI紧密相关。

总之,2018年的CES展会就是为AI而生的。甚至可以想象,接下来三四年的CES展会AI都会是最大的话题。这是时代性的历史里程碑,绕不过去,只能去适应。显示行业亦复如是——事实上,显示行业的认知更为“自信”。作为重要的数据载体,无论是工程、商用、家用,还是部件产品,AI至少为显示行业提供了“规模翻番”的巨大利基。

来源:投影时代

本栏目中的所有页面均系自动生成,自动分类排列,采用联索网络信息采集、网页信息提取、语义计算等智能搜索技术。内容源于公开的媒体报道,包括但不限于新闻网站、电子报刊、行业门户、客户网站等。使用本栏目前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