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类历史发展的滚滚长河中,信息技术作为人类传递文明,把握未来的载体,不仅改善了人们的衣食住行而且也丰富了大众的精神世界。特别是21世纪以来,信息技术迎来爆发式发展,智能手机的普及使得我们进入了全新的移动互联网时代,信息的延时性得到了最大化的削弱。毫不夸张的说一机在手,生活无忧。但信息技术犹如一柄双刃剑,在方便生活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网络暴力就是其中一个较为显著的表现。
网络暴力是现实暴力的延伸,相较于现实暴力给人身体带来的直接伤害,网络暴力作用于同样重要的精神层面,轻者让人产生气愤、仇恨、抑郁等负面情绪,重者可能导致一个人精神世界崩塌,即精神崩溃,甚至可能因此而自杀。须知,人言可畏,语言的伤害比身体伤害隐藏得更深,造成的伤疤更难抚平,治愈的时间需要更久。正所谓:好言一语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如何避免网络暴力的肆意蔓延呢?笔者认为需要政府部门、相关媒体和个人三方共同努力。一则政府加强舆情监控,正视网络舆论。当发现有网络暴力事件发生时尽快介入调查并引导舆论方向,秉持堵疏并举网络舆情监控的指导思想。同时建立健全网络管理的法制法规,完善网络信息公开机制与培养网络“意见领袖”双管齐下。二则媒体要摆正自身位置,实事求是的报道,不要“为肮脏服务,为五毛折腰”。在市场经济时代,呼吁更多有良知和职业操守的记者涌现,始终如一的坚持“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网络媒体行业增强自律性,当好“把关人”。
政府部门和媒体的网络舆情建设需深耕细作,是一项长期且持续的工程。笔者认为当下规避网络暴力最有效的途径是充分发挥广大网民个人作用。
鼓励广大网民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中学会做一名智者。首先在网络法制法规尚未健全之时,互联网的交互性、匿名性很容易让一些网民不负责任的言论演化为网络暴力。个人需要时刻保持头脑冷静与意识清醒,增强明辨是非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坚持兼听则明,偏信则暗的策略,甄别具有煽动性的言论,避免盲目的跟风随大流,抵制明显带有主观利益色彩的言论。其次网民发表言论前认真评估会造成的影响,与当事人换位思考,推己及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不能逞一时口舌之快,忽视可能带给他人致命的精神伤害与内心创伤,关注重视官方网络发言人动态。最后个人应积极铲除网络暴力滋生的土壤,对于逆主流言论要敢于亮剑表明立场,敢于抨击不屈不挠。优化网络空间,还大众一片风清气正。
“大鹏之动,非一羽之轻,骐骥一跃,非一足之力”,网络暴力的防治需要广大网民凝聚最大合力,形成最大共识度,画出最大同心圆,让网络暴力在智者面前止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