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自助贩卖机:从视而不见,到随处可见
编者按:本文由微信公众号“鲸准"(rong36kr) 原创首发,分析师:靳佳丽,36氪经授权发布。
纵观整个2017年,涌现出了很多“商业模式明确、行业门槛不高、发展前景可期”的小风口,例如,我们上周提到的steam教育,以及今天我们要重点分析的自助贩卖机。
自淘宝造物节祭出无人超市概念之后,风光无两。半年多的时间里,各式各样的无人零售一点点吞噬我们的办公空间、生活社区、商业街道,大家从讨论无人业态的点位、供应链、盈利模式,到关心“货损”和“员工的诚信度”问题,用户对无人业态的反应从“惊喜”到“习以为常”。
自助贩卖机,最早出现和发展出相对成熟的无人零售形态,为此,本报告集中梳理了该领域的整个发展脉络:对比日本的自助贩卖行业,产业链上下游都汇集了哪些玩家?竞争格局和融资情况如何?中国市场行业发展现状如何,未来要怎么展开竞争?
以下是报告正文,enjoy:
本文为精选版,关注鲸准微信号(ID:rong36kr),后台回复“自助贩卖机”即可获得报告pdf完整版
文|靳佳丽
编辑|梁小妖
出品|鲸准研究院
发展背景及机遇:自助贩卖机将在一级市场迎来爆发
一路上扬的曲线,不断涌入的热情。
无人零售是指在无人或少人的情况下,由消费者自助进行商品挑选并支付结账,完成购物活动的零售形态 。无人零售的表现形式主要有三种:无人便利店、办公室货架、自助贩卖机。自助贩卖机是最早出现和发展相对成熟的无人零售形态,主要放置在机场、地铁等交通枢纽及学校、工厂、医院、写字楼等半封闭场所,满足消费者对不同商品品类的即时性购物需求。
百度指数显示,2015年起自助贩卖机的搜索指数出现明显的上升趋势,2017年前三季度一直保持在高峰。鲸准用户数据显示,从1月份起,自助贩卖机的热度持续上升,在9月份达到高峰,此后一直保持在高位。
自2015年起,快消品牌逐渐涉足自动贩卖机领域。2017年,自助贩卖机在一级市场迎来爆发,55%的投资事件发生在今年,自助贩卖机得到资本的青睐。
市场远未饱和,还是一片蓝海。
亚太自助售货联合会APVA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约有19万台自助贩卖机,销售额达75亿元。预计2020年保有量达110万台,年销售额达440亿。国内市场处于发展初期,市场未来发展空间大。
行业发展现状:发展很初期,竞争很激烈
产品结构:有很大的丰富空间
产品类型较单一。以包装饮料和零食为主,咖啡、果汁等现制饮品也有了初步发展,便当、果蔬、卤味等鲜食以及情趣用品、面膜、药品等日用杂货也相继出现。
新增品类有望创造增量市场。国内运营商的商品品类仍有很大丰富空间,随着市场的发展,其他针对特定需求和场景的品类将相继出现,并且将创造一部分增量市场。
各品类有不同特点。成本结构不同:普通包装饮料的毛利约30%-40%,损耗少,但毛利低。鲜食等短保食品的毛利50%左右,毛利高,客单价较高,但是需要考虑损耗,对补货频次等运营能力要求更高。国家对其监管要求不同:药品、食品、酒等品类,国家对其的安全监管较严,需要经营许可证。
点位场景:商业地产、社区等场景或成主战场
受当前产品结构影响,以地铁、工厂等场景为主。目前主要铺设在工厂、学校、医院等半封闭场所以及机场、 火车站、地铁等交通枢纽。普通饮料及包装零食的毛利低,客单价低,需要摆放在人流量大的场景, 提高动销率和销售额。
写字楼、社区等场景有待进一步开发。随着品类的丰富,高客单价、高毛利品类的出现,下一阶段自助贩卖机在商业地产、写字楼、社区等未充分开发的场景或将迎来加速发展。比如写字楼卖便当、下午茶,小区卖生鲜,商场的现制食品等。
盈利模式:越规模化,盈利能力越强
目前主要盈利模式以商品销售、广告营销、加盟为主,数据积累处于早期阶段。需要规模化运营,以提高对上游的议价能力,压缩成本,和凸显广告营销的价值。
市场竞争格局:当下,第三方运营商的舞台
目前,国内自助贩卖机以第三方运营商为主,市场占有率前两名分别是友宝在线、上海米源。预计,未来产品线较多、体量大的大型饮料品牌商会加大入局,而产品类型较少的中小品牌商通过第三方运营商来运营,拓展销售渠道。未来市场格局或将由大型饮料品牌商和第三方运营商共同主导。
从波特五力模型来看,运营商的市场竞争力如下:
中日发展对比:日本的今天,是中国的明天?
日本是全球自助贩卖机密度最大的国家,自助贩卖机行业已经发展得相当成熟。日本与国内的社会环境和地理环境有很大不同。
国内跟日本不同的发展环境,未来在发展路径上,会跟日本有所区别。但日本作为全球自主贩卖机发展最成熟的国家,对比我国和日本的发展现状和路径,为我国未来的发展带来一定的参考价值。
产业链分析:谁终将掌握话语权?
自助贩卖机产业链分为上游设备供应商和产品供应商,中游运营商,下游消费者和广告主。
短期内设备研发能力是一个壁垒,但是未来随着技术的成熟,设备的壁垒将逐渐降低。运营商将迎来发展高潮,是产业链中发展的核心环节。
设备制造商
多为传统的制造企业和代工厂。大型的厂商生产体系成熟,有充足的产能,但同时由于流水线的启动成本和物流备用成本高,对于运营商的订单量有一定要求。
设备研发商
大多为初创型的新零售软硬件系统解决方案商,满足运营商对智能贩卖机的多样化需求,为其提供软硬件研发和设计服务。对订单量的要求较低,可为小的运营商提供定制化服务。设备制造大多找代工厂,部分研发商也有设备生产能力。
第三方运营商
智能设备需要1-2年的研发周期,大部分运营商采用较轻的模式,直接找设备研发商定制机器;也有些运营商有软硬件研发能力,自己研发机器,找代工厂生产。
目前入局的自助贩卖机运营公司以饮料机为主,鲜食、日用杂货等也相继出现。
融资情况分析:新零售下的无人风口
鲸准数据已收录133家创业型自助贩卖机企业,44家企业已获得过融资,其中87%的有融资的项目处于A轮前,说明自助贩卖机行业整体处于发展早期。
自助贩卖机领域共发生58起融资事件,融资金额达25亿,其中55%的融资事件发生在今年,可见自助贩卖机在一级市场迎来爆发,受到资本的青睐。
发展较为后期的友宝(新三板),天使之橙(B轮),甘来(B轮),三家的融资金额总和占整体的75%,但三家运营模式和商品品类各不相同,自助贩卖机其他更多细分场景和品类有待开拓,其他初创公司仍有很大发展空间。
未来趋势展望:终将规模化、精细化运营
自助贩卖机需要规模化来摊薄成本,提供议价能力,精细化运营能力是发展的核心,未来市场或将由品牌商和第三方运营商共同主导。
品牌商和第三方运营商或将共同主导市场。
随着快消品牌的加紧入局和创业型运营商发展,自助贩卖机的数量将会大量增加。
产品线丰富的大型品牌商适合自营,中小品牌商商品品类少,难以满足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更适合由第三方运营商运营。
规模化以降本增效。
自助贩卖机虽然重资产,有区域性,但需要规模化来摊薄前期投入成本,提高上游的议价能力和广告溢价能力,且产品标准化容易复制,市场份额会相对集中,预计将来会出现3-5家独角兽企业。
智能设备的壁垒优势将逐渐削弱。
智能设备的研发能力在早期有一定的行业壁垒,但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设备的影响因素将逐渐降低,对供应链的把控、各精细化运营能力是核心。
——END——
分析师:靳佳丽 邮箱jinjiali@jingdata.com
欢迎联系分析师,探讨领域更多内容
编辑 梁小妖
(鲸准研究院出品)
合作联系
WeChat:Daisy_hope920
Email:pgc@jingdat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