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餐安」垂直校餐管理,智慧校园下的细分领域怎么让学生吃得更好?
2018-01-09 08:01:02     [查看原文]

原标题:「校餐安」垂直校餐管理,智慧校园下的细分领域怎么让学生吃得更好?

智慧校园指的是以物联网为基础的智慧化的校园工作、学习和生活一体化环境,这个一体化环境以各种应用服务系统为载体,将教学、科研、管理和校园生活进行充分融合。常见的智慧校园包括校本课程、走班选课、工资管理、访客管理、考试管理、大数据监测等,很多软件公司在教学管理、生活娱乐等方面做出了产品,而关于校餐等食品安全问题管理市场仍然是一片蓝海。

食品安全管理主要来源于政策,《国务院食品安全办等14部门关于提升餐饮业质量安全水平的意见 》、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关于开展食品安全督查工作的通知》、国务院食品安全办等6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校园及周边食品安全工作的意见》、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食堂食品安全工作的通知》等都对校餐安全做出了明确规定。而且学校食堂不再允许外包,学校自营,安全压力大,需要一套管理系统。

再来看市场规模,全国大约有3千个区县,学校数量在70多万,覆盖2亿多学生,原则上这70多万所学校都需要改造。每个学校按最低投入10万算,整个市场规模大概有百亿人民币。

校餐安是一个基于食品安全管理的云平台,产品共18个子系统、400多项功能,形态有PC和APP,此外还有4个智能硬件设备。

保障食品安全的第一步就是溯源,校餐安通过批量采购、实时竞价等搭建了B2B电商平台,走养殖户-合作社-食堂的路径,保障食品溯源;第二部就是校园食品ERP系统,包括验收、入库、仓储、加工、消毒、留样等;最前端是搭配的硬件系统,包括智能取证电子秤和光谱快检识别仪,可以物品称重、识别食材、营养成分分析、新鲜度分析等,数据可以自动上传;最后一步就是大数据分析,包括地区工勤人员排行、采购分析、供应商类型、金额占比情况等。

学校是比较特殊的群体,他们的付费意愿是否强烈呢?创始人李博文告诉36氪,学校实际是政府主导,公司目前主要BD政府机关,不是直接面学校。国家为阳光校餐监管拨款1个亿,对于政府层面来说校餐管理是重中之重,所以对于每年几十万的管理费用是持支持态度的,这也是校餐管理系统推出市场的重要原因之一。

技术不构成长期壁垒,壁垒在于积累的经验。校餐云在校餐管理团队研究了5年,产品有多次市场验证,经验对系统持续改进优化,在PC时代就有PC产品,移动互联网时代就开发了移动端产品,再到AI时代,系统也引入例如人脸识别等技术。目前,有1000多家和40多个区县试点使用校餐安,合作运营商有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四川广电网络;战略合作伙伴有微软和百度,建立合作的智慧教育集成商有长虹教育、中软、联想、清华同方、神州数码、大唐网络等,小系统集成商也有100多家。

学校经营方式差不多,产品使用上并不存在特别大的差异化,学校采购更看重实用性。智慧城市、智慧教育中很多概念都脱离了应用,导致理论和实际脱节,系统“跑”不起来。所以校餐管理系统重要的就是简单、好用、易用。首先流程要简约,能用系统代替的就用系统,主动变为被动,减轻记忆负担;其次是数据采集的自动化,校餐云尽量使用传感器,传感器直接连接到数据中心,使物联网整个连成闭环。

公司目前团队研发人员20多个,成都销售公司有20-30个人。创始人袁诚是电子科技大学管理学博士、四川省人社厅就业局创业导师、联想培训学院金牌讲师、四川SYE创业导师、电子科大、西财客座教授、银光软件/川博士;创始人李博文毕业于成都理工大学,十年开发经验,曾就职于成都市房管局/鹏业软件、任我行软件/北大青鸟、银光软件/小芒网络。

本栏目中的所有页面均系自动生成,自动分类排列,采用联索网络信息采集、网页信息提取、语义计算等智能搜索技术。内容源于公开的媒体报道,包括但不限于新闻网站、电子报刊、行业门户、客户网站等。使用本栏目前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