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支付再受束缚 2018年支付格局有望三足鼎立
2018-01-08 10:50:15     [查看原文]

由于支付宝和微信每年都不惜血本烧钱来培养用户习惯,现在很多人出门已经没有带现金的习惯了,大家早已适应用扫二维码支付的方式。

而就在近日,央行印发《条码支付业务规范(试行)》,自2018年4月1日起实施。新规将个人客户的条码支付业务根据风险防范能力等级进行限额管理。使用二维码付款,同一客户单个银行账户或所有支付账户单日累计交易金额不超过500元。

说实话,这个500的额度对于日常开销足够,但是如果逛街购物的话,还是得带上银行卡或者现金。

早前央行就对电子支付进行过严格的治理:2015年,央行发布了《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管理办法》,支付账户超过限额要用银行网关、快捷支付金额要在200元以下、要用五证来证明“我是我”……因此被不少业内人士称为“史上最严”。2017年,央行再发《关于实施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集中存管有关事项通知》,明确提出非银行支付机构不得挪用、占用客户备付金。此次,央行对静态扫码支付限额的规范,可以理解为央行在第三方支付企业身上再加的一道锁。

静态扫码易被篡改或变造,宜携带木马或病毒,真伪难辨,导致支付风险较高。央行一再出手就是为了让第三方支付能够更加安全、规范,保护用户的财产安全。

此外,《条码支付业务规范(试行)》也是在抑制第三方支付企业的不正当竞争。央行的用意很明显,支持金融创新,但不允许部分市场机构在业务开展中扰乱公平竞争秩序。因此明确点出:“部分市场机构在开展条码支付业务时,在定价和市场推广策略中采取倾销、交叉补贴等不正当竞争手段,滥用本机构及关联企业的市场优势地位,排除、限制支付服务竞争,导致支付行业无序发展和不公平竞争,扰乱市场秩序。”

此次新规一出,第三方支付企业大都三缄其口,对于央妈的决定台面上一直持“赞成”“拥护”“支持”的态度。虽然支付宝、微信支付的市场份额仍有很大的流量优势,但当优惠不再,单靠简单、便捷吸引用户明显不够。因此2018年,两家在市场打法上一定有所改变。

此外,央行有意在将第三方支付引向一个良性竞争的市场环境。数字显示,该季度市场交易规模达294959.2亿元人民币,支付宝、腾讯则继续分别以53%和39%的占比遥遥领先。日后,在央行的“有意”扶持下,若觉醒的银联开发出更快捷的支付方式,可能会对当前支付格局产生影响。

(本文为艾瑞网独家原创稿件 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栏目中的所有页面均系自动生成,自动分类排列,采用联索网络信息采集、网页信息提取、语义计算等智能搜索技术。内容源于公开的媒体报道,包括但不限于新闻网站、电子报刊、行业门户、客户网站等。使用本栏目前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