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情”早已不是一个独立、冷门的名词,而是渗透到经济、政治、法治、科技、文化、教育、民生、民族、宗教、社会、生态文明、国家安全、统一战线、外交等方方面面,是各领域“症状”的放大式表现。2017年,网络舆论场处于一个转折点,即“旧的秩序已经打破,新的平衡仍在建立中”,互联网舆情格局和特性呈现出这样一些特点:
青年角度:把握好思想引导“时度效”更显紧迫。爱国青年网民逐渐成为引导网络意识形态的主力军,特别是联合TFboys、韩庚、鹿晗、杨洋等青年明星策划的一系列正能量议题令人印象深刻。同时,团系统从微博微信平台扩展到知乎、B站、QQ空间、网易云音乐平台,对公共热点开展多元化、立体型的发声,网上舆论引导作用积极明显。
同时,也要看到,网上自发生长的青年群体还存在文字功底薄弱、理论素养不足、专业水准不高、处事经验不深、辨析能力亟待提升等共性问题。关键是把握好宣传和思想工作的“时、度、效”,提升青年网民群体的工作艺术和水平。
大V角度:“互联网+专家”型意见领袖严重匮乏。“专家不上网、网上无专家”,是互联网治理的老问题。虽然在各大舆情事件中,偶尔会有一些专家发声,但从整体比例来说,专家型大V依旧少得可怜,尤其是能够把专业术语“翻译”成网民看得懂、喜欢看、看完“跟着走”的专家,可以说是寥寥无几。在一些专业性较强的舆情事件中,公共舆论常被某些“无知无畏”的大V、营销账号“牵着鼻子走”。
平台角度:半封闭网络社区的舆情压力不断趋大。微信、网络游戏和更多小众化的半封闭平台,一直是隐蔽敏感信息传播的重要渠道,突发事件中的负面信息常常泛滥。同时,监管盲区使得大量营销号集中转移,半封闭网络社区逐渐沦为谣言集散地。一些网络极端账号经常使用这些平台传播、发酵违法言论,进行具有破坏力的舆情炒作,进一步成为煽动网络事端的助推器。加大对网络平台监管盲区的有效管理,提高网民尤其是老年网民、青少年网民的媒介素养,是一项重要的艰巨任务。
明星角度:舆情是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这些年,不少明星因为各种“门”折煞光环。总体来看,鉴于前车之鉴,大多数明星具备了一定的舆情防御能力,尽可能避免让自己卷入舆情事件,因为一旦卷入,能够全身而退的少之又少。但是,一些名气不够的明星依旧利用甚至制造热点故意自我炒作,以博取舆论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