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年,让投资人后悔到“跳脚”的案子
2018-01-05 13:01:03     [查看原文]

原标题:这一年,让投资人后悔到“跳脚”的案子

编者按:本文首发自微信公众号:鲸准(rong36kr),36氪经授权发布,点此查看原文

我们邀请了几位投资人复盘2017年错过的case,从他们的讲述中,投资者们或许能获得一点教训与灵感。

2018,愿你在新的一年投出好成绩。

真格基金徐小平:我最大的败笔

每一个投资人,一定都有那种痛心疾首的时刻,错过了好的项目。想起来我这种情况其实不太多,但是有一个项目,一直给我带来巨大的痛苦。

柔宇科技是我做投资以来,一个真正错失的项目。每次看到他们的好消息,我都心如刀绞。作为天使投资人的骄傲,被碾压得粉碎。什么是天使投资人的骄傲呢?投到柔宇科技这样的项目就是最大的骄傲,而不是什么估值、风险和轮次。

2012年我去硅谷,当时有一个年轻人给我一个名片,他说要做世界上最薄的柔性显示屏。当时就看了他给我的那个产品,看不出有任何激动人心的地方。

2017年9月27日,柔宇科技完成8亿美元D轮融资,目前估值超200亿人民币

他跟我讲,他们是清华的毕业生,都在斯坦福读了博士,其中有3个在IBM年薪都是几十万美元,他们现在出来要做一个项目,目标就是做世界上最薄的柔性显示器。我就想,投他吧。

但是我一问估值多少,他说是A轮,另外一个清华校友已经投了他,A轮要3000万美金。我一听,A轮的项目这么贵,虽然我是个光荣的天使,但是我丢不起这个人。

也许我当时是嫌他贵,也许是嫌那个柔性显示屏看不出什么东西,没前途,最后没投。

最重要的原因是我违反了我自己的投资哲学,你想他们3个人,世界顶级的科学家,中国最优秀的人才,放弃了最好的工作。这种人,3亿美金我也应该投啊。

后来我问了很多朋友,他们都说,“这个人不行,将来有风险。”“三星也会做、索尼也会做。”这是废话嘛!天使投资,你只能投人,因为他什么都没有,只有时间能够证明,而未来就在这帮创业者的手里,所以说这件事是我唯一真正的遗憾。

辰海资本陈悦天:碰到一个人就要求他把手机给我看一下

我觉得自己2017年有几个最大的看走眼,我愿意一一分享给大家:

“得到”类知识付费产品的营收规模怎么会有这么大

今日头条的信息流广告天花板怎么会这么高

快手的日活过亿和抖音的兴起,代表了中国的短视频平台的潜在用户规模

我觉得这三个案子的看走眼都反映了我的同一个问题:对于中国互联网人群的不理解。

我仔细分析过自己的用户行为,我用微信、微博、知乎、Bilibili,还有就是优土、爱奇艺、腾讯视频。我知道“得到”有这么大规模后开始日常开始用得到和喜马拉雅,我大概理解了人需要迅速通过音频吸收知识的需求。

但是我始终没法说服自己规律性的用今日头条和快手、抖音。

今日头条的使用场景和一二线城市的职业白领是冲突的。我日常大量的信息获取都在微信朋友圈,VC和创业圈是个非常紧密的圈子,每天的信息质量和数量都是非常高的。所以我完全没必要去用今日头条。

但是我首先忘记了其实中国很多人不是职业白领,没有这么大高浓度信息获取的需求;第二又忘记了这些用户的朋友圈也不可能提供这么高质量的信息,日常刷朋友圈应该都是我爸妈的朋友圈那种感觉。而这些人,微博这种复杂的产品导向的信息分发平台也用不来。那么他们的信息消费需求怎么满足呢?纸媒广播电视都已衰落。所以,头条才是他们最适合用的。

但是痛苦在于,就算想明白用户群和场景,我如何去预估市场规模...头条100亿美金公司我实在是料不到。

快手就更奇葩了,涨到了3000万日活已经非常厉害了。结果今年直接就干到1亿日活,让我非常怀疑人生。这个世界和我自己预设的太不同了。

我自己不用快手,因为我的文字表达能力和消费能力都够好。但我忘记了中国的互联网随着智能手机的渗透和4G的普及,有大量用户不会打拼音(比如我父母只能手写)、甚至不识字、哪怕识字,也没法长时间阅读长文,更不用谈通过文字表达自己了。但是短视频却是个超好的信息传递媒介,既能创造、又能传播和消费。

但后面在快手已经这么大的情况下,music.ly和抖音都在半年的周期内做到了快1000万日活,继续让我大跌眼镜。

说实话,做一级市场的感觉就是年年都在错过项目,投得再好再有名的项目也会错过东西,所以一点都不稀奇。不然整个一级市场的机会都让你赚了,其他人还搞什么...

小米科技孙志超:这年头越low越赚钱

基本没有……

我看的纯App这块,今年一年我都在说“没前途”,结果竟然真的都没前途。

要说错过,有个项目投晚了,多掏了千万美金,唉……

至于项目,就不说了,比知乎上大家看不上的头条快手还要low。

匿名者:错过比特币,因为懒

错过比特币的原因说起来也比较有意思,主要就是懒。

大概是16年初的时候,参加一个线下聚会。当时大家都谈谈,自己有什么可以推荐的,我推荐了无人车和比特币两个方向,然后被惨遭鄙视,前者被吐槽技术不成熟,后者被吐槽这玩意儿就是投机,跟国家作对没啥好下场。

交易里面有句话叫做,看空的人就是最大的多头。所以当时觉得比特币机会不小,不过要说逻辑的话的也有,股灾之后,房价暴动,汇率贬值,资本管制,资金没地方去,那么走比特币是出境的渠道之一。

当时买比特币是一个风险回报比非常高的投资,当时考虑的就是比特币这东西作为加密货币的滥觞,哪怕作为古董储存都是价值的,买入几万块钱,十年之内我还想象不到他完全消失的场景,甚至当时连朋友圈的都脑补好了:买了几万块钱比特币,十年后就靠他们付首付了。

没买的原因也比较简单,就是觉得要去开个电子钱包,还要入金,然后还要去查下什么钱包密钥之类的东西,反正觉得比较麻烦,而且自己当时也别其他事情纠缠,想想就不了了之了。现在看来,有了比较明确的逻辑,市场也在印证你的想法, 仅仅因为懒就不去做,真的。。

所以,就这么错过比特币了。

某VC JJ.Zhang:有了benchmark,不必为傻B问题再纠结

每年都要复盘,每年都要总结。一级市场本来就是个概率事件,很多原由的分析都是马后炮性质的。相信大家也有同感,一个早期项目,你要否定他可以找出上万条理由,但是你要投资他可能只需要一个就够了,那个项目还没有问题,并且对于很多新生事物和增量市场,即使是合伙人,又有谁都能完全想明白其中的逻辑和趋势呢。

和创业一样,大部分的人都只会提出问题,仅有少部分的人能回答问题。我还是那句话,对于存量市场,我们有大量的数据和案例去分析,基本可以找到其中的逻辑,比如汽车、企业服务、线下零售,太多的公开数据我们可以总结出各类指标来衡量这个公司的好坏。但是增量市场,真的很难完全办到,有些时候只能靠经验积累和对团队的判断。

红杉之所以能撸下那么多的2C平台性的机会,重点不是因为他完全明白了其中用户需求,而是他们形成了一套有效的决策机制或者benchmark。

对于增量市场,我觉得机构重点培养的不应该是对于一两个案例的得失 ,而是如何通过大量的积累形成自己的benchmark。对于一些增量市场的项目,过线就投,这些benchmark可以是市场的、数据的、团队的,这些benchmark也可以是随着案例的变动和市场的变化来调整的。

如果没有这些benchmark那投中项目正的就是靠运气了,瞎猫碰到了死耗子,但有了benchmark,定下了规矩,整个的决策效率会提高不少,就事论事的搞就好了,不必为了一些在当时无解的傻B问题再纠结。但是,我估计市面上90%的机构应该是不存在这个benchmark。

文 闫旭,编 张轩雨

部分内部整理自网络

合作联系:WeChat Daisy_hope920

本栏目中的所有页面均系自动生成,自动分类排列,采用联索网络信息采集、网页信息提取、语义计算等智能搜索技术。内容源于公开的媒体报道,包括但不限于新闻网站、电子报刊、行业门户、客户网站等。使用本栏目前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