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融资近200起,人工智能用事实证明了谁才是中国互联网2017第一关键词。即便有新零售、区块链、无现金这样锋芒毕露的新概念,但无论BAT还是创业企业看来,人工智能与他们最大的区别和优先级在于,它不只是一种业务或者一类模式,而是代表了一个未来时代。能与之相提并论的,在中国互联网也只有两个过去:PC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
细节是最好的诠释,对于人工智能,毕其功于一役的是百度,2017年伊始就宣告了这家老牌互联网公司的渴望,1月17日,从微软离职后只休息了3个月的陆奇火线加盟百度,成了百度集团总裁兼首席运营官。
作为微软华人高管之最、曾掌管上千人微软技术团队的陆奇,对百度转型人工智能的意义不言而喻。但事实上,对于千亿美元体量的中国互联网巨头来说,BAT都不差钱并且均有能力挖来最牛的技术人才。
更重要的往往是决心和魄力。一如2010年前后全面转向移动互联网时期的腾讯和阿里:前者允许了微信与QQ的同室操戈;后者开动了淘宝、支付宝的无线转型——这一过程所遭遇的阵痛也是显而易见。所以,普遍被认为错失移动互联网机遇的百度和CEO李彦宏,需要在人工智能展现出更强的政治手腕。
某种程度上,陆奇的职位足以说明一切。总裁是职级的象征,意味着陆奇拥有了李彦宏一人之下的地位和绝对信任。首席运营官显得更为重要,这是业务实权的象征,通常代表CEO实际管理公司业务。要知道,自上一任首席运营官叶鹏离职后,百度这一职位已经空闲了七年之久。
反观腾讯和阿里,任宇昕自2012年担任首席运营官之后,一直是腾讯实权人物,目前已经掌管了腾讯七大事业群中的四个(互娱、移动、社交、门户),只有微信、企业发展、技术不需要向其汇报。而阿里巴巴在张勇接任CEO之后,首席运营官的职位已经空闲两年多。
有业内资深观察人士认为,人工智能火爆,创业公司比较容易理解,但对于业务繁多的大公司来说,人工智能负责人的职级代表了这一业务在内部的重要程度。从目前来看,从CEO到主管一线业务的COO,百度无疑是投入精力最多的,所以百度是“ALL IN AI”,而腾讯、阿里是“AI IN ALL”,前者是高举高打,后两者目前只把AI作为业务线的技术支撑。
值得注意的是,在体量可观的老牌互联网公司中,宣布全面转型人工智能的不只是百度,包括猎豹移动、搜狗等公司也提出了这一口号。如同百度,这些公司也在大幅度地修修剪剪,以调整航向奔赴人工智能。
而在创投领域,关于人工智能的数字呈现指数级增长。腾讯研究院发布的《2017全球人工智能人才白皮书》显示,截至2017年上半年,中国人工智能初创企业已经达到592家;有20所高校已经将人工智能纳入研究方向。
根据投资界的统计,截至12月8日,2017年中国人工智能领域公开的融资案例就已经超过150起,不乏寒武纪(A轮1亿美元)、旷视科技(C轮4.6亿美元)、商汤科技(B轮4.1亿美元+阿里15亿元投资)这样动辄亿万美元的大手笔。受行业利好,长期从事语音人工智能的上市科大讯飞(002230,股吧)年内股价已经翻倍,前三季度营收同比增速逼近60%。
但在疯狂背后,人工智能从资本落地成产品,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除了百度有着比较高调的无人车计划,多数人工智能创业项目还在语音识别、图像识别的研究阶段。前述获得巨额融资的创业公司,主要业务方向也是B2B的企业市场,比如旷视科技Face++的人脸识别,需要依仗支付宝这样的平台公司和产品,才能与用户建立联系;科大讯飞的技术输出属性,直接与百度、阿里这样的巨头业务对冲,越到竞争后期,就越考验商务拓展的能力。
这也就难怪今年3月,因小米电视4A的语音接口合作问题,小米与AI创业公司出门问问产生激烈争吵,孰是孰非很难定论,但无疑暴露了技术公司生存能力被平台公司牵制的事实。
值得注意的是,到了2017年下半年,包括阿里、京东、百度、小米在内的几乎所有主流平台公司开始押宝智能音箱,试图在聚焦市场打造大众化的人工智能爆款。尤其是阿里旗下的天猫精灵,利用“双11”主场优势,以99元(原价499)的价格销售超过100万台。按照灵隆科技CEO魏强此前的预测,智能音箱市场从探索期到成长期,100万台是一个关键点。这是决定这个市场能够走向成熟的关键一步。
灵隆科技由京东商城和科大讯飞合资成立,负责叮咚音箱的运营,已经杀入市场近三年时间。但对于它们而言,仍然在为销量突破100万台苦苦努力。业内人士透露,实际上市场上大多数智能音箱只在发布前后被粉丝集中购买,此后通常反应平淡,一个月销量过万就算是成功产品了。
“智能音箱是AI产品化的场景落地,相对而言,语音识别、自然语言比自然图像处理的难度小,发展也较早。”独立分析师张旭这样认为,推出智能音箱成为业界默契。
但在易观终端入口研究中心分析师王京京看来,“目前的智能音箱市场还处在初级阶段,虽然有亚马逊Echo这样的‘爆款’产品出现,但是从本质上讲,智能音箱能够解决的问题、实现的功能还非常有限,短时间内无法达到像智能手机这样的渗透率和使用黏性”。
在多数业内人士看来,人工智能既然代表一个时代,就不是一两个业务和商业模式所能代表的,它的投入必然凶猛,但成果还得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