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记者”进南大课堂:舆情分析师如何养成?
2017-11-29 18:24:58     [查看原文]

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的“名记者进学堂”是南京地区具有一定影响力的课程栏目,该栏目定期邀请各大媒体的资深记者来到课堂,分享他们的人生经历和感悟,给予年轻学子以积极启迪。在最新一期的“名记者进学堂”中,舆情专家燕志华来到了南大课堂,与新闻传播学院的学生进行了深入交流。

燕志华是从业十多年的高级记者,在新华报业传媒集团乃至江苏率先开创了网络舆情研究和服务领域,现任江苏紫金传媒智库研究员、副秘书长。他此次走进南大课堂,除了和现场的近百名大学生分享“老记者”的人生感悟外,主要是针对大家最感兴趣的网络舆情进行了交流。

燕志华老师以“记者是一种消耗性职业,必须以学习对抗枯竭”为主题,结合自己的经历,提出了“记者这种职业的消耗和枯竭是经常发生”的观点。燕老师说,“生命在于‘折腾’”,他建议,年轻的时候一定要多出去跑一跑,到不同单位、不同岗位历练,到了三十五岁就要找到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从他本人的经历也不难看出,他将“折腾”的劲头发挥到极致。从传统记者,到网络媒体,到出国留学,到接触到舆情、智库,在工作中,燕老师始终保持着不断学习的姿态,不断提升着自己的竞争力。

燕老师向同学们生动介绍了舆情的含义、进行舆情监测的意义和内涵。他从中国现在的网络环境入手,强调了舆情监测的重要性。燕志华指出,网络舆情具有倒逼相关部门自我革新的价值和功能。在他看来,舆情分析师是记者的2.0版。因此,他也给很多地方的政府部门建议,一定要好好“利用”当地的老记者。一个老记者稍加培训,就是一位优秀的舆情分析师。人生历练和新闻从业打下基础,也是通往优秀舆情分析师的重要路径。燕志华对学生们说,刚毕业的大学生掌握了工具技巧,要成为好的分析师需要更多岁月和人生阅历的积淀。

由于舆情监测软件的监测范围有限,在运行中存在着一些监管盲区,这是舆情发展目前面临的问题。但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进行大数据的可视化分析代表了行业的未来。燕志华建议年轻学子,一定要掌握好新媒体。新媒体让人了解当今时代的技术潮流和发展趋势,也让人更深刻地了解我们深处的这个时代和社会。燕志华要求学生在校内多加学习和训练,去新媒体单位实习,多参加社会实践,“很多时候,你现在的所作所为,就是为了充实和丰富你的简历,从容接受社会的检阅!”(朱清华)

本栏目中的所有页面均系自动生成,自动分类排列,采用联索网络信息采集、网页信息提取、语义计算等智能搜索技术。内容源于公开的媒体报道,包括但不限于新闻网站、电子报刊、行业门户、客户网站等。使用本栏目前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