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情管理的误区与问题,成为本研究提出超越舆情、以信息决策取代舆情决策的出发点,构成其必要性和迫切性。
这里的信息,与舆情存在诸多区别:首先,从主体角度,舆情的表达主体是社会公众,但信息的表达主体囊括所有利益相关者,包括社会公众,也包括政府部门、涉及企业、行业专家等;其次,从本体的角度,舆情是情绪、意愿、态度和意见的综合体,也即主观感受与主观情绪;而信息是中立的,包括客观事实和主观感受两个维度。再次,舆情往往是经过加工和选择的,而信息强调的是纯粹的事实、一手的材料,是不经过修饰篡改的完整、全面、以事实为主的信息。
信息决策与舆情决策的不同,或者说以信息作为应急管理决策参照系、而不是以舆情作为应急管理决策参照系的不同在于:
第一,在监测和报告环节,收集信息的范畴不仅是舆情、更不能仅是网络舆情,而是包括更广阔范围的信息,包括突发事件的基本情况、政府调查获得的情况、责任单位掌握的情况、行业背景信息、独立专家建议等,可以且必须借助前沿大数据技术,实现对多源异构信息的有机整合和统一决策。
第二,在研判和分析环节,建立可量化、可检验的信息分析办法和风险研判分级机制,杜绝经验主义和拍脑门子决策。
第三,在决策环节,不以“消灭信息”作为管理目标,以事实性信息作为决策主要依据,而不是观点性信息,即便将观点性信息作为决策参考,也只能参考信源确凿、身份明确、可辨识利益动机的观点性信息。换言之,以科学理性、独立公正原则评判观点性信息的参考价值,而不是像舆情一样,以声大、刺激、负面、敏感、隐匿作为是否决策参考的依据。
信息决策取代舆情决策的理念,也可从西方的决策理论中找到支撑。决策理论是应急管理理论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社会活动规模越来越大,涉及领域越来越广,发展变化越来越快,决策理论成为公共管理、企业管理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决策理论指出,决策过程是高度复杂、动态变化的过程,涉及的因素存在大量的偶然性,面临信息收集、信息放弃、搜索成本、不确定性、模糊性和各种冲突。①西蒙在其经典著作《管理决策新科学》中提出“三阶段过程说”:决策的制定过程由发现决策的机会、找出可能行动的方案、在这些方案中作出选择而组成,并分别称这三个阶段为情报活动、设计活动、抉择活动。他还指出:“一般来说情报活动先于设计活动,设计活动先于抉择活动。然而,各阶段构成的链环远比此复杂,决策过程的每阶段本身又是一个复杂的决策过程……这是一个环套环(wheels within wheels)的现象。尽管如此,随着组织决策过程的展开,这三个阶段还是清晰可见的。”②维特则认为决策过程包括四部分,即:信息收集、方案开发、方案评价和方案选择。③
由决策理论可见,支撑决策方案选择的是信息和情报,而且信息收集和分析贯穿决策过程的始终。其强调信息来源不能仅来自于互联网,否则决策者很容易对现实情况造成误判,被片面的、身份隐匿的观点所误导。这为我们纠正过分重视网络舆情管理带来的决策偏差有指导价值。
360度信息决策的设想
信息决策与舆情决策的最大不同,就是信息来源的广泛化、实名化、一手化、全面化和真实化。基于此,本研究提出360度信息决策的理念,并初步探索其如何实现的设想。
如上图所示,360度信息决策关键要解决的问题是突发事件信息监测收集的范围。本研究认为,至少要包括如下七个方面:
1.应急管理执行部门掌握的情况,主要通过亲自实地调查获得。
2.下级属地部门掌握的情况,往往是突发事件一线亲历者或者应急处置参与者获悉的情况。
3.上级管理部门掌握的情况,往往带有全局性,特别是既往类似突发事件的情况及政府处置应对情况。
4.当事人及利益相关者提供的情况、利益的诉求和所持的观点。
5.应急管理专家和公共政策专家提供的情况、参与类似事件的处置经验和所持的观点。
6.行业内权威专家提供的情况和所持的观点。
7.舆情,包括传统媒体和网络媒体传播的信息和观点、商业媒体传播的信息和观点、利益集团传播的信息和观点、行业媒体传播的信息和观点、社交媒体大V传播的信息和观点、社交媒体上草根群众传播的信息和观点等。
如是,信息收集范围就跳出了互联网的局限,因而也就规避了网络匿名性、操纵性、非理性、群体盲从等弊端。
在360度信息收集的基础之上,技术攻关的难题就是如何整合这些信息、综合研判分析、实现统一决策。必须统一决策的原因在于,如果分开决策,会导致决策权重易变,时而将舆情作为决策重点,时而将上级指示作为重点,与现在经验主导的管理模式并无显著差别;或者导致不同突发事件参考的信息来源范围弹性变化,如有时不考虑行业专家意见,有时不考虑利益相关者信息等。在这方面,新兴起的大数据技术为360度信息决策的实现带来可能性。
2011年6月,麦肯锡全球研究所(MGI)发布了报告:《大数据:创新、竞争和生产力的下一个前沿》(Big data: The next frontier for innovation, competition, and productivity),将大数据概念推至行业前沿。④2012年1月的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再次给大数据概念加了一把火。论坛发布《大数据、大影响》(Big data,Big impact)报告,提出大数据会成为新型经济资产,并重点关注移动数据和其它数据的融合与利用。国际学术界已经对大数据开展各种探究。如Nature于2008年发表Big Data学术专刊;如计算社区联盟(Computing Community Consortium)于同年发布“Big data computing: Creating revolutionary breakthroughs in commerce, science and society”,阐释了大数据技术对商业、科研和社会即将带来的革命性变革及面临的挑战;再如Science也于2011年2月发布专刊“Dealing with Data”,强调大数据开辟的科研新领域及其重要性。归根结底,大数据的特征是多源异构、分布广泛、动态增长、先有数据后有模式。⑤大数据技术的核心就是将格式不一、源头多样、多文本的数据进行汇总分析,甚至实现趋势性预测,这与360度信息决策目标吻合。
在全媒体互联网时代实现应急决策的科学管理甚至是预测预警,必须依托最前沿的数据挖掘、智能聚类、统计运算、分布存储和大数据技术,这也给管理学、危机传播学和计算机科学专家的跨学科联合提出了要求,必须通过多学科专家的合作,根据政府应急决策的实际需求进行理论创新、机制创新,并开发运用最前沿技术的软件系统和数据库。目前,自然基金已经将大数据环境下的管理创新研究作为资助的主要方向,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应该且必须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模式上找到结合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