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教育部、中国社科院、全国学联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第十五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经过网络初评、集中复评、决赛答辩,于近日落下帷幕。北京工业大学建规学院《We空间北京东四南历史文化保护区胡同微空间营造》团队荣获全国一等奖;信息学部《非结构化地形下仿生特种爬行作业机器人》团队荣获全国二等奖、交通学院《基于智能手机的多媒体报警和远程处警系统》团队和艺术设计学院《染丝·染思--全生命周期评价影响下的草木染微波萃取与超声波染色工艺研究》荣获全国三等奖。本届“挑战杯”我校首次有人文社科类项目获奖。
“挑战杯”竞赛自1989年举办至今已近30年,经过多年的发展积淀,覆盖了全国2000余所高校,吸引了近千万大学生参赛,被誉为当代大学生科技创新的“奥林匹克”盛会。在本届“挑战杯”竞赛中,全国2000多所高校的200多万大学生参加了校级竞赛。经过省级比赛、全国初评和复审,共有314所高校的755件作品进入终审决赛。由多名院士领衔的近百位专家学者组成了竞赛评审委员会,对参赛作品进行了细致严格的评审。
由建规学院惠晓曦老师指导,姚雅雯等同学完成的作品《We空间北京东四南历史文化保护区胡同微空间营造》作品以“We空间”为题,We与“微”谐音,暗合关注的是胡同内居民活动交往的边角空间,探讨通过微空间营造解决胡同中公共空间缺乏以及空间利用率低的问题的可能性,留住胡同文化;由信息学部朱晓庆、稂时楠老师指导,张超等同学完成的作品《非结构化地形下仿生特种爬行作业机器人》重点解决机器人作业过程中非结构化地形穿越难题,基于仿生思想研制一款六足机器人,该机器人可作为运载平台搭载探测装置,深入灾难现场、外太空等特殊场合作业,相关技术指标具备国际领先水平;由交通学院陈阳舟老师指导,李莹等同学完成的作品《基于智能手机的多媒体报警和远程处警系统》开发了手机报警APP,提出并实现了基于手机摄像头现场实时视频的远程诊断,基于大数据的处理的联动报警,实际应用前景广泛;由环能学院邓积光老师、艺术设计学院赵亚杰老师指导,赵冰聪等同学完成的作品《染丝·染思--全生命周期评价影响下的草木染微波萃取与超声波染色工艺研究》实现跨学科的科技创新与改革,以科学与艺术的融合为前提,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在全生命周期评价背景下,通过对草木染工艺着色技术原理的量化分析,创新性运用微波萃取及超声波染色对其进行研究。
在比赛期间,北京团市委李健副书记和团市委大学部张秀峰部长来到参观了我校参赛项目,与参赛学生进行了亲切的交流,对我校科技作品给予了高度评价。
本届“挑战杯”全国一等奖作品《We空间北京东四南历史文化保护区胡同微空间营造》负责人姚雅雯说:“答辩期间,虽然天降小雨,但我们却依旧士气高涨,以积极认真的态度对待这次答辩。参赛过程中,我们共经过了六位评审的点评。主要针对东四南微空间的实地落地情况和推广价值进行回答,同时我们的创意性棋盘也得到了评审的关注,评审老师对公众参与还对我们提出了很多宝贵建议,让我们收获颇多。”
本届“挑战杯”全国三等奖作品《基于智能手机的多媒体报警和远程处警系统》负责人李莹说:“感谢学校对我们的支持,感谢校团委和学院对我们无微不至的关怀和帮助,一路上,无数的思维碰撞,一次次的创新实践,作品设计理念逐步完善,开发技术日趋成熟,作品细节与展示都不断地精益求精。这个作品离不开老师们的耐心指导与团队成员的通力协作,困难一个个被击破,创新一次次得以实现。”
近年来,北工大高度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把增强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之一,在校内形成了党政领导重视、学院和广大师生大力支持、积极参与的学生科技创新的良好氛围,形成了“基金”-“竞赛”-“保障”一体的科技创新体系。在创新体系构建、创新平台搭建、创新人才培养和创新文化引领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