宛新平:“网络舆情”冷处理无异于饮鸩止渴
2016-02-22 11:08:51  百度   [查看原文]

在安徽省十二届人大六次会议上,安徽省人民政府省长李锦斌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积极引导和妥善应对网络舆情”,引发关注。这也是“网络舆情”一词首次被写入安徽省政府工作报告中。而几乎就在同时,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工作的意见》并公布,其中指出,遇重大突发事件、重要社会关切等,政府主要负责人要带头接受媒体采访,表明立场态度,发出权威声音,当好“第一新闻发言人”。

“网络舆情”,本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及时主动回应社会关切,也应该是现代社会达成的共识和常态。早在去年,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就下发文件,要求各地各部门在门户网站设立舆情回应栏目,建设舆情回应平台。安徽省省长李锦斌在省两会期间,将“网络舆情”提到如此高的位置,释放出最强信号:必须用好“网络舆情”这把双刃剑,营造清朗文明的网络环境.

然而,反观近年来国内多个处置欠佳的网络舆情热点事件,由于相关部门被动应对,处置不当,往往加速了事件的爆发。政府信息不透明,信息发布不对称,删、堵、压……这些老套做法更使得官民两个舆论场同时被炙烤。有人认为,只要熬过“网络舆情”高峰期,就可万事大吉。但这种“冷处理”,无异于饮鸩止渴,一旦失控,后期工作将陷入被动。

新媒体环境下,当舆情发生以后,多媒体特别是网络媒体持续发力,网络舆论场人声鼎沸,急需真实声音介入。而相关职能机构往往掌握着现场话语资源,这个时候,“信息公开是原则,不公开是例外”,要速报事实,既不能失语,也不能妄语,成为舆情事件的第一定义人,进而掌握主动,引导事件朝着良性时间发展。

以何九春事件为例。合肥19岁大学生何九春救人遇难后,有媒体报道何九春并不会游泳,只是看到桥边有泡沫救生圈,套上跳下去救人,没想到泡沫救生圈折成两段。

对此,涉事部门合肥市经开区管委会一一回应,并对同一批次救生圈进行了检测,得出令人信服的结论:破裂可能是由于是施救者使用不当,在拽时铁丝划损了救生圈,外加冲击力过大导致的。这种积极应对和妥善处理网络舆情的方式,虽然短期内可能会遭受一些负面评论,但从长期来看,避免了谣言横飞、以讹传讹等现象。

“何九春事件”的舆情应对是现代社会网络舆情应对的应有之义。有业内人士认为,“网络舆情”是传统舆论的升级版、普及版。面对网络舆情,处理方法不同,舆情最终走势也不尽相同。但只要做到坦诚沟通,正面回应,迅速及时,满足民意诉求,就可能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

阳光下方能辨清浊,是非公道在人心。笔者以为,大数据时代已经到来,政府部门只有丢掉“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管控社会的老办法,借助新媒体传播的技术支持,妥善处理网络舆情,积极推进政务公开,才能得到群众认可,塑造政府形象,增强政府公信。而这一点,不少政府部门还需多加“补课”。

作者:宛新平

本栏目中的所有页面均系自动生成,自动分类排列,采用联索网络信息采集、网页信息提取、语义计算等智能搜索技术。内容源于公开的媒体报道,包括但不限于新闻网站、电子报刊、行业门户、客户网站等。使用本栏目前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