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中国网络舆情年度报告》发布
2015-12-20 05:24:07  百度   [查看原文]

中国社会科学网上海讯(记者 李玉)2015年12月19日,上海交通大学舆情研究实验室发布《2014年中国网络舆情年度报告》。报告认为,2014年,非常正面、比较正面舆情事件总数明显增多,负面舆情事件数量进一步减少,但平均压力则略高于2013年。

报告通过年度数据比较分析显示,2010-2014年期间的负面舆情事件数量和负面舆情压力都呈现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2010-2012年,负面舆情事件数量增加,所引发的负面舆情平均压力也不断增加,2013年的负面舆情事件数量和平均压力均有明显回落。2014年,尽管负面舆情事件数量进一步减少,但平均压力则略高于2013年。

报告分析舆情事件主体时显示,个人、国家部委、地方政府为网络舆情事件主要主体类型,违纪违规/违法犯罪、时事政治、企业财经类舆情高发。公共管理与社会组织行业的舆情事件比例居高不下,教育业、制造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舆情事件备受瞩目。

从传播媒介来看,2014年网络舆情事件的首曝媒介仍以新媒体为主,2010-2014年五年间我国网络舆情事件首曝媒介为新媒体,其数量占比基本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从整体来看,2010-2014年五年间我国网络舆情事件的首曝媒介以新媒体为主,首曝媒介为新媒体的网络舆情事件数量占比基本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从2010年的58.7%上升至2014年的65.9%。

报告指出,从政府回应主体来看,地方政府为最主要的回应主体,其次为国家部委。2010-2014年每年都有超过六成的舆情事件由地方政府回应,是最主要的回应主体,2014年地方政府回应的舆情事件占70.0%。

从干预时效性而言,发生即干预的网络舆情事件占比最高,其次为半天之内。政府的干预时效性直接影响事件的进展与解决,也影响着广大民众对政府的满意度。2014年事件发生至政府首次干预时间差为发生即干预的占比为41.2%、在五年中占比最高。当今社会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各种新媒体不断出现并在人们的工作生活中起到监督的作用,在这种大环境下,政府相关部门处理事情的效率得到了明显的提升。

从政府回应效果来看,2014年对政府回应效果持肯定态度的舆情事件较前四年增多,中立和质疑的比例有所降低。2014年网民对政府回应持肯定态度的舆情事件居多,占62.5%,在五年中占比最高,同时,政府回应效果为中立和质疑的舆情事件所占比例在五年中最低,这也说明政府在如何妥善处理突发性舆情事件上有了很大的进步。具体而言,在五年中,2014年政府回应效果为“广泛肯定”、“一般肯定”的占比均最高,分别为33.6%、28.9%;“中立”的舆情事件比例为21.8%。五年中,2014年政府回应效果中受到“质疑”、“广泛质疑”的事件比例均最低,为12.5%和3.2%。

本栏目中的所有页面均系自动生成,自动分类排列,采用联索网络信息采集、网页信息提取、语义计算等智能搜索技术。内容源于公开的媒体报道,包括但不限于新闻网站、电子报刊、行业门户、客户网站等。使用本栏目前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