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舆情不是“洪水猛兽”
2015-12-16 10:06:08  百度   [查看原文]

在工作中,难免会遇到一些紧急的突发事件,这是考验我们处理突发事件能力的“试金石”。而政府,面对一些公共紧急突发危机事件时的处置方式、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党政机关的公信力。在电子信息飞速发展的时代,面对“传媒聚光灯”和“大众麦克风”,当遇到网络舆情时,政府应该怎样做才能取信于民呢?

笔者认为,面对网络的不利言论时,“沉默”未必是“金”。首先,就要确保信息的公开透明。在突发事件中,最有效的“宣传”方法就是及时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准确权威的官方消息,功不夸大、过不掩饰,充分瞒住公众的知情权,这才是正道!其次,要注重畅通群众诉求渠道。“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光靠“堵”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疏”。要着力打造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电话“五位一体”的监督机制,积极引导群众参与监督,畅通百姓诉求渠道。最后,要切实处理好政府与媒体的关系。要善待媒体、善用媒体、善管媒体,提高与媒体打交道的能力,倾听来自群众的声音,正确对待舆论监督,主动引导社会舆论。尤其要密贴管制社会思想动态,加强网络舆论分析和研判,及时发现倾向性、苗头性问题,有的放矢做好工作,防止消极错误的舆论扰乱人心、影响稳定。同时要适应现代信息技术发展新趋势,充分用好互联网、手机登新兴媒体的积极作用,努力发张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严厉打击网络违法犯罪,使新兴媒体真正成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新阵地、公共文化服务新平台、人民精神文化新空间。

总之,面对网络舆情等突发事件时,地方政府的缺席和失语是不能缓和事态和化解矛盾的。网络舆情不是“洪水猛兽”,而是网络民意的表达,地方政府应该本着开明、开放、诚恳的态度、坦诚面对媒体,自觉接受监督,妥善处理问题,做取信于民、言必行、行必果的政府。

本栏目中的所有页面均系自动生成,自动分类排列,采用联索网络信息采集、网页信息提取、语义计算等智能搜索技术。内容源于公开的媒体报道,包括但不限于新闻网站、电子报刊、行业门户、客户网站等。使用本栏目前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