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情综判】当下中国网络舆论生态的十个问题
2015-12-11 18:50:00  百度   [查看原文]

当下中国网络舆论生态的十个问题:

1、网上舆论热点事件频发

2、网络舆论媒体舆论错位

3、境内外舆论互动加深

4、意见领袖影响网络舆论

5、热传播中负面倾向明显

6、网上造谣传谣问题凸显

7、网络舆论操控行为不少

8、网络组织动员问题突出

9、网络舆论真伪虚实难辨

10、过度质疑问题较为普遍

总的看,当下我国网络舆论生态整体向好,“拉帮结派”“叫阵约架”式的争论和极端表达逐渐失去市场,网络空间逐渐清朗起来。但是,其仍然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十个方面。

网上舆论热点事件频发。经济社会热点问题越来越多地集中反映到网上,地区性、局部性和偶然性事件也通过互联网迅速发酵成为全国性热点。具有突发性、传播快、影响广、防范难等特点,主要集中在社会、政治和民生领域。据统计,新浪微博2014年的时事和新闻热点话题讨论占微博讨论量的4‰,相对数量不大,但绝对数量巨大,每天达80万条。涉官涉腐话题常被炒作。

网络舆论媒体舆论错位。新华社前总编辑南振中曾提出:当今中国客观上存在“两个舆论场”,即党报、国家通讯社、国家电视台组成的官方舆论场,都市报特别是互联网构成的民间舆论场。笔者认为,现今中国有“三个舆论场”:一是主流媒体舆论场,二是网络舆论场,三是百姓舆论场(这是现实生活的本真反映和社会舆论的原始面貌)。有人说主流媒体和网络,区别如同电视和电脑:一开电视,觉得社会和谐,人民幸福,天下太平;一开电脑,觉得社会黑暗,官员腐败,民不聊生。也有人说,网络社会和百姓社会差别也不小,“有时候,上网一看,觉得社会完了!但是到菜市场一看,原来怎样还是怎样,充满希望的生活仍在继续”。这些说法揭示了不同舆论场错位甚至对立的问题。特别是主流媒体和网络这两个舆论场,同时存在,渗透交织,相互博弈,互为较量,而且又交叉形成“三个地带”。“红色地带”由主流媒体和网络正能量构成,“黑色地带”由网上和社会上一些负面言论包括各种敌对势力制造的舆论构成;“灰色地带”介于“红色地带”和“黑色地带”之间,由客观存在的不太积极的舆论构成。

真实认知中国舆论,是无法通过任何一种单一媒介获得的,需要统筹尽可能多的渠道进行聚合、过滤和分析。在当今中国,只有把“三个舆论场”和“三个地带”叠加起来,才可能更加真实反映中国社会舆论。可喜的是,近两年在各方共同努力下,不同舆论场的交集和共识度有显著增强,官方舆论和民间舆论就热点舆情事件意见的公约数增大。

境内外舆论互动加深。互联网打破传播覆盖局限,实现无国界即时传播。国际网上热点越来越容易传导到国内,产生“刺激效应”;国内网上热点话题越来越容易扩散到境外,产生“溢出效应”,国内外网上舆论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程度越来越深。比如,有网民到境外网上传播国内热点,制造国际影响,借外力施压。还有网民到美国白宫请愿网搞“洋信访”,提出维权、环保等要求。

本栏目中的所有页面均系自动生成,自动分类排列,采用联索网络信息采集、网页信息提取、语义计算等智能搜索技术。内容源于公开的媒体报道,包括但不限于新闻网站、电子报刊、行业门户、客户网站等。使用本栏目前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