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网络舆情”高校讲座四:揭开舆情报告的神秘面纱
2015-12-09 13:28:00  百度   [查看原文]

12月3日下午, “走近网络舆情”高校系列讲座之四,来到北京交通大学校园。学校各院系师生纷纷前来,认真聆听了主题为“如何撰写舆情报告”专题知识讲座。讲座内容涵盖报告框架、数据分析、舆情点评等方面内容。这场具专业性、知识性、互动性于一体的舆情知识盛宴由人民网舆情监测室主任分析师,机动舆情部主任,人民网舆情频道执行主编朱明刚真诚奉上。

舆情报告的撰写是网络舆情分析师的核心工作之一

讲座伊始,朱明刚和现场同学做了一个小小互动,对同学们的舆情知识进行了摸底。结果显示,“网络舆情”和“网络舆情分析师”这两个词汇对同学们而言既新鲜又陌生。朱明刚为同学们解释说,网络舆情分析师是专职从事互联网信息监测、舆情态势分析、舆论环境研究、网络危机处置等工作内容,为政府机构、企事业单位、各类社会组织以及个人提供舆情监测、危机预警、公关咨询等服务的高级专业人才。其中,网络舆情分析师的核心工作之一就是撰写各类舆情分析报告。如果同学们能掌握舆情报告写法,具备数据分析能力,拥有独立、客观的思维方式,那么就有潜力成为一名合格的分析师。而且,当前这一职业专业人才还十分稀缺,可以成为同学们的一个择业方向。朱明刚当场鼓励同学们积极到人民网舆情监测室等舆情机构实习,了解这一职业,并愿意为同学们正式进入舆情行业提供指导帮助。很多同学听到后都欢呼雀跃,纷纷表示对这个行业很感兴趣,希望能得到实习机会。

舆情报告的撰写离不开对网络数据的全面整理和深度分析

众所周知,现代的调查研究往往离不开海量网络数据的支持,舆情报告的撰写更需如此。朱明刚强调,舆情报告要全面客观地反映社情民意,就必须综合网络上的各类新闻报道、网民言论等数据,依据数据整理制成图表,通过图表分析主流媒体和网民观点倾向,舆情事件发展所处环节及原因。为了让同学们有更加直观的印象,朱明刚截取之前写过的报告内容,向大家实例分析舆情事件发展脉络。面对专业分析,同学们深有感触,很多事件并不像他们从网上看到的那样,事实真相和外在表象往往背道而驰,甚至有些虚假消息和谣言也不懂如何分辨。朱明刚强调,当今的网络信息是错综复杂的,同学们作为国家未来先进思想和文化的建设者,需要具备分析网络信息的意识和能力,要做到不止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

舆情应对点评需要对舆情事件的系统分析

舆情应对点评可以说是舆情报告中的核心部分,是通过数据分析后得出的结论,也是相关单位需要了解和借鉴重要内容。朱明刚用大量案例介绍点评需要注意的几个方面,分别是官方是否回应及时,是否满足核心利益诉求,信息发布方式是否多渠道、易传播,是否使用新媒体工具,官方表态是否真诚有力等。其中,朱明刚强调,官方的发声时间决定谣言的传播力度,如果官方一直闷不做声,就会出现其他机构代替发声,舆情事件就此开始发酵。很多舆情反转节点的出现,是因为当天有官方的合理表态。同时,朱明刚摆出案例,让师生分析应对得失,进一步加深学习体会。

两个小时的专题讲座转眼接近尾声,同学们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答,由于时间问题,没能一一作答。为了满足同学们对网络舆情知识的学习需求,朱明刚为北京交通大学师生赠送《网络舆情分析教程(初级)》一书,该书是人民网舆情监测室针对网络舆情初学者推出的最新学习教材。据悉,“走近网络舆情”高校系列讲座由人民网携手北京文华在线和相关高校共同打造。旨在提升在校大学生的互联网素养、加强学生们对网络信息的分析能力。

朱明刚讲座中

分享到:

本栏目中的所有页面均系自动生成,自动分类排列,采用联索网络信息采集、网页信息提取、语义计算等智能搜索技术。内容源于公开的媒体报道,包括但不限于新闻网站、电子报刊、行业门户、客户网站等。使用本栏目前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