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民观点倾向图(抽样:1031条)
监管乏力,权力集中为腐败提供机会(27%)
网民“绿城剑士”:由于高校相对于社会的封闭性,容易形成“小圈子”,是个针插不入水泼不进的“独立王国”。同时,由于许多高校的级别和所在地方政府平级甚至更高,很容易造成监管上的困难,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看得见的管不着,管得着的看不见”。而从高校内部来看,行政化严重,权力过度集中,制约监督起来有一定难度。而从高校外部来看,人们总认为高校是“净土”,高校的领导和老师知识多、修养高、自律严,对高校反腐的严峻形势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在监督上有失之于宽、失之于软的一面。
高校反腐倡廉刻不容缓(24%)
网民“林轩鹤”: 高校本应是圣洁之地,然而近年来却腐败案频发。腐败重灾区从招生录取到后勤基建,从物资采购到科研经费,从校办企业到学术诚信,几乎涵盖了所有领域和环节。与官场和国企腐败不同,高校腐败会直接影响“下一代”的成长。其中招生腐败会直接损害教育公平,后勤腐败则会掣肘教科研水平。若不及时整治高校腐败,等到毒发之时,后果不堪设想。除掉“象牙塔”上的“腐殖”,还高校一片“净土”。
高校去行政化促教育回归本位(20%)
网民“林志干”:学校去行政化,虽然会让一部分既得利益群体的利益受损,但是对国家、社会和教育本身都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好事。因此,对于学校去行政化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制度冲突,不但不应该成为拒绝改革或延缓改革的理由,而只能通过系统改革、深化改革和加快改革来解决。实践证明,学校的地位,是不可能靠行政级别来维护和树立的,而只有依靠教育与学术成就。去行政化,就是让学校回归教育本位,清晰界定政府、学校、办学者、教育者和受教育的权责的过程。
建设现代大学制度是高校改革重要一环(15%)
网友“张伟在陕北”:如何摆脱“学店”,如何找回净土,如何创建一流大学?或许,能人校长的大刀阔斧、领军人物的杰出贡献,能带给学校振兴的荣光,但更需明白,制度才是大学文化的基石,才能让大学真正拥有强大心灵和健壮体魄。从这个意义上说,高校内部治理结构体系的改革过程,也是高校迈向现代大学制度的过程。加快建设现代大学制度,高校改革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一环。
学术腐败不容忽视(9%)
网友“春水一潭”:学术不端至今层出不穷,甚至成为公开的秘密:捏造窜改数据、一稿多投、侵占学术成果,乃至伪造学术履历等乱象百出;从科研机构到各级院校,从院士教授到研究生本科生,甚至形成了完整的学术不端产业链。学术腐败的极端表现,就是利用权力、金钱、社会地位等,非法获得学术成果、学术荣誉、学术地位和学术影响力,与贪污受贿的犯罪行为无异。
舆情点评
近期,高校腐败被媒体特别关注。涉腐新闻从后勤基建到招生录取,从物资采购到科研经费,从校办企业再到学术诚信,几乎涵盖了高校所有领域和环节。违纪违法人员从党委书记、校长等一把手到基建处长、后勤领导等中层干部,甚至普通教职员工。窝案、串案时有发生,落马的高校领导更是不胜枚举,高校反腐形势严峻。
高校成为反腐风暴眼,媒体分析原因指出,真正把权力关进笼子里;强化高校监督力量,挤压权力恣意妄为的空间,只有当权力不再任性,也无法任性、不敢任性时,高校才能真正回归净土!网络舆论场也认为,监管乏力,权力集中为腐败提供机会。加强高校领导权利的监督与制约成为各方共识。
《人民日报》在时评中指出,高校治理改革重在健骨强筋。从先行启动的一些高校改革方案和实践看,可喜的变化正在发生。尤其值得赞许的是,在高校改革过程中,大家对“法治”“共治”的强化,对“学治”“德治”的重视,对“廉治”“岗治”的推动,将现代治理的理念注入高校的内部治理中。高校反腐任重而道远,但成果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