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和平演变:意识形态安全的严峻考验及应对策略
2015-11-07 10:21:52  百度   [查看原文]

一、网络和平演变的核心是以网络为阵地的意识形态斗争

(一)网络成为和平演变的新阵地

1、网络成为和平演变的新阵地是由网媒的意识形态特质所决定的  网络成为和平演变的最主要载体,网络发展成为和平演变的新阵地,这是由网络本身作为传播媒介的意识形态特质所决定的。在法兰克福学派的理论中“媒介 即意识形态”,传播媒介作为一种具体的技术手段是非中立性的,是按照统治意志的需要设计出来的,其社会控制的职能具有预设性和先验性,媒介通过对信息内容 的建构和传播来实现对社会的控制。霍尔在分析媒介编码时,认为传播媒介是国家意识形态的一部分“媒介一方面用‘共识’来引导自己,同时又以一种建构的方式 试着塑造共识。英国社会学家约翰 汤普森认为,现代社会的象征形式已越来越被大众传播的机制和机构所媒介,现代文化的传媒化是现代社会生活的一个中 心特征“在现实生活中,它们无时无刻不在为人们编织着信仰、价值和集体认同……简而言之,大众媒介已成为支配意识形态的核心体系。充当意识形态的 大众媒介构筑了一个霸权者编织的社会体系,什么“人权’“宪政’“普世价值”充斥其中,使人们自然而然地认为宣传者宣称的社会如同所宣传的那样美好。

2.网络成为和平演变的新阵地

媒介即意识形态,作为传播媒介的互联网(包括移动互联网)也同样具有意识形态功能。网络依托大数据、云计算、即时共享、多向交互等技术优势突破了传 统媒介的信息传播范式,以全新的表达方式、存在形式和传播模式展现着既定的意识形态功能。事实本就如此,众所周知,美国凭借在互联网发展中的先发技术优 势,恣意操纵意识形态议题,混淆他国舆论,煽动民众对抗政府,致使他国政局产生动荡。奥尔布赖特(美国前国务卿)宣称“有了互联网,对付中国就有办法”互 联网已经成为美国发动和平演变的重要工具,网络曰益成为意识形态斗争的前沿阵地。长久以来,美欧等国家利用E-mail、BBS、论坛、即时通信软件等网 络传播工具,抨击和诋毁我国政治体制,指责和曲解我国社会政策,歪曲和抹黑我国人权状况,蒙蔽和煽动我国人民群众,以达到西化、分化我国民众从而颠覆我国 政权的目的。当前,敌对势力对我国进行意识形态渗透的网站主要有美国之音、BBC、CNN、博讯、争鸣、动向、新世纪、大纪元、大参考、看中国、人民报、 自由时报、华夏文摘、开放杂志、民主中国、北京之春、西藏之页、自由亚洲电台、自由新闻导报等。

(二)网络和平演变的核心是以网络为阵地的意识形态斗争

1.意识形态领域是敌对势力推行网络和平演变战略的主攻方向和突破口

每个人都处在既定的意识形态环境中,意识形态是既定的人浸染其中的思想文化生态氛围,既定的人认同什么样的思想文化就有什么样的意识形态。人作为思 想文化的主体,是特定意识形态的承载主体。因此“敌对势力要搞乱一个社会、颠覆一个政权,往往总是先从意识形态领域打开突破口,先从搞乱人们的思想下手”。在2012年2月4日慕尼黑安全政策会议上,美国参议员麦凯恩在发言中称“阿拉伯之春”应当进入中国。美国前驻华大使洪博培在竞选总统候选人时更 露骨地说“我们需要做的就是伸出双手拥抱中国国内的亲美一族,我们应当接触中国内部的盟友,他们被称做‘年轻人'‘互联网一代'他们是五亿网民以及八千万 博客主人,他们带来的变革将使中国倒下。”虽然他没有当上总统,但这种声音在美国政界具有广阔的生长土壤。

2.意识形态安全对反和平演变起决定作用

外因是条件,内因是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和平演变和意识形态安全是对立统一的关系,维护住意识形态安全,则和平演变失败;意识形态安全失守, 则和平演变成功。敌对势力的存在只是和平演变的外部原因,和平演变要想得逞必须依赖于意识形态的颠覆。美国学者大卫 科茨在分析苏联解体原因时指出:“对 苏联的解体,美国和西方确实起了很大的作用,但这种作用主要不是政治和经济方面的,而是以自由主义为代表的意识形态非常有效地渗透到了苏联知识分子和党的 干部的思想中。”

3.网络和平演变的实质是对人思想文化的争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能够长治久安,关键在于能够得到中国最广大人民的认同,所谓得人心者得天下,正如习近平在2013年6月18日召开的党的群众路线 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指出的那样“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党只有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始终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才能做到坚如磐 石。”尼克松在《1999:不战而胜》一书中曾说过:“对历史起最终决定作用的是思想,而不是武器”,应该制定一个在铁幕里面同社会主义国家进行“和平竞赛的战略”,开展“意识形态竞争”,打“攻心战”,打开社会主义国家的“和平变革”之门。

二、网络和平演变之下的意识形态安全的严峻形势

(一)西方话语霸权主导网络

西方借助开启工业文明后所获得的先发优势地位,用‘‘大棒政策”甚至不惜动用武力,推进商品、资本的输出,在用暴力征服异域之后,同时也先在地获得 了“概念定义权”,将有明显资本主义特质的“自由、民主、人权”等观念包装成普世价值,而对过往的血腥暴力选择性遗忘,其狼子野心就是用包装了的西方精神 进行新殖民。作为西方工业文明表达载体的西方词汇,以及从近代科学衍生的西方术语,形成覆盖世界的西方话语霸权。作为殖民主义话语的东方主义把中国锁定在 近代以来的中国,从而野蛮、封闭、落后成为中国的代名词。美欧有话语的“优越感”,以道德代言人自居,凡是涉及中国的便会先入为主地反对,这一套模式化的 见解,根源即来自于‘‘西方中心主义”。奈斯比特在谈到为什么要写《中国大趋势》时说:“当越来越多地阅读有关中国的书时,我会时常感到恼怒,因为许多书 中讲述的内容并没有如实反映中国的现实,许多人用西方的视角和价值观来挑剔中国的短处,对中国有一套模式化的见解。”网络肇始于美国,随后便成为美欧最强 势的话语输出工具“网络自由”成了西方推行网络强势话语权的主要借口之美国所谓的“网络信息自由流动”,实质上就是让互联网信息按照美国的需要“自由流 动”[4]。只要是不符合美国及其盟友利益的政治理念和价值观念,美欧便借网络自由的大棒大加讨伐。

(二)主流意识形态传播中心的消解

网络出现前,执政党处于传播的中心。执政党是信息的制造者、传播者、控制者,民众是信息的被输入者和消费者。传统媒介的意识形态功能是一种权力主导 型的自上而下的有很强目的性的信息遴选和价值引导过程,具有整齐划一的强制性和单向性的特征。网络的深入发展和广泛应用创造了一个“自媒体”时代,消解了 执政党意识形态的传播中心地位,改变了大众被动地接受信息的方式“传统的中央集权的生活观念将成为明日黄花”[5],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信息的生产者、发布 者和传播者,每个人都可以在网页上主动自由地搜索自己希望了解的信息,并且不受时间和地域的限制。

(三)两个舆论场的对立造成社会割裂

在我国的意识形态传播中,存在两个舆论场:一个是各级党组织和政府依托电视、广播、报纸等“群体化传播工具”的“官方舆论场”,通过权威发布、权威 解读等方式自上而下地传播意识形态信息。官方可以发挥传统的“把关人”的作用,对信息进行过滤、筛选、优化和整合,也可以通过“议题设置”的手段来调控和 影响公众现实舆论,体现了标准化、群体化和规范化的特征[6]。另一个舆论场是主要依托网络而形成的“民间舆论场”,意识形态信息通过网民的发帖、跟帖、 转发、评论而迅速传播。在这个网络舆论场上,西方及其拥趸大肆丑化中国、攻击中国政府,把个别公务人员的腐败等错误无限放大,妖魔化国家公职人员。丑化老 一辈中国革命家,借炒作党历史上某些错误来否定共产党的领导。炒作意识形态议题,挑动左右之争,不是用改革开放后三十年的成就否定前三十年的建设,就是用 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鼓动“军队非政治化、非党化、国家化”,否定“党指挥枪”的合理性,其目的是企图让中国从内部分裂,直到 发生动乱。美国学者亨廷顿曾指出:“对一个传统社会的稳定来说,构成主要威胁的,并非来自外国军队和坦克的进攻,而是来自外国观念的侵入。”

三、赢得网络意识形态斗争防止和平演变的策略

(一)解构西方话语框架,大力建构独立自主的话语体系

当代中国话语要想在西方话语霸权中求生存,必须有意识地解构西方话语框架,并且深耕中国文化的土壤,同时借鉴外来思想资源,努力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 社会主义话语体系“应该首先对现在流行的各个不同学科从西方借鉴过来的众多概念、名词进行实事求是的辩证分析。对符合我国和我国人民根本利益的概念、名词 等,我们应大胆使用,并要继续不断地借鉴引进。对有些概念、名词在使用时我们则应慎重,进行必要的限定。对一些不符合我国和我国人民根本利益的,我们则应 果断地停止使用”。

(二)力求主导议程设置,提升中国话语的传播力

网络时代的话语生成具有无中心性和碎片化的特征,在这种流动的布局中,赢得媒介话语权之争尤其需要国家层面的议程设置。要对本土化的网络传播足够重 视,用其他国家和地区看得懂的语言方式和叙事结构传播我国所取得的进步和成就,增强亲和力,有效消除东西方文化和意识形态差异带来的隔阂和陌生感。要主动 设置对自己有利的新闻议程,强化中国报道的输出能力,使在网络国际传播中来自中国的中国议题成为一种常态。要冲破欧美对“自由、民主、人权”等价值观念的 定义权垄断,树立全球视野的价值观形成机制,强调包容、尊重差异、立足国家民族的实际才是普世价值。

(三)坚持“三个自信”,提升主流意识形态的解释力

坚持“三个自信”就是指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坚持道路自信,就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 路,改革开放是对封闭僵化的最好回答,苏联解体是改旗易帜的恶果。坚持理论自信,就是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从而取得了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探索并解决了中华民族面临的历史性课题,从此开启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纪元。坚持制度自信,就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党 的十八大报告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阐述为四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根本政治制度;第二个层次是基本政治制度;第三个层次是法律体系和基本经济制度;第四个 层次是各项具体制度。这些制度有利于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创造性,有利于维护民族团结社会稳定,有利于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最终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社 会生产力,从而有利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坚持“三个自信”有利于建构中国自己的理论话语体系,是提升中国理论解释力的前提和基础,只有能全面 地解释中国过去和现在所面临的理论与实践问题,并且自信适用于未来并指导实践,才能提高主流意识形态的魅力,才能夯实中华民族的共同思想基础,才能避免主 流意识形态被边缘化的危险。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8月19日至20日召开的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中指出的那样“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 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四)统筹“两个舆论场”,弥合社会裂痕

一是要坚持“两个不能否定”,弥合思想意识裂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不能用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也不能用改革开放前的 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前后两个时期具有历史继承性,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其共同的目标实质是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坚持“两个不能否 定”是对西方及其拥趸挑动左右之争、否定共产党的领导、从而分裂中国社会的最强回击。二是要寻求官方舆论场与网络舆论场的最大公约数,抓住共同点、共通 点,把传递党的声音和反映人民心声有机统一起来,党的任务与人民的希望的共同点在于政治清明、社会和谐、人民幸福,做到了这一点,两个舆论场的割裂即可逐 渐消除。

(五)进行舆情监测与引导,全面维护意识形态安全进行舆情监测是维护信息安全赢得网络意识形态斗争防止和平

演变的必要手段。要“加强和改进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加强网上舆论引导,唱响网上思想文化主旋律’。“舆论导向正确是党和人民之福,舆论导向错误是 党和人民之祸”[10]。一是要从技术上把关。继续加大互联网高新技术的研发力度,通过开发软件有针对性地设计实时信息防火墙,最大限度地过滤掉危害意识 形态安全的不良信息。二是要建立常态化的网络舆情监测及收集机制。对网媒发布的新闻、转载的信息、网民发表的评论等要及时把关,密切关注网络舆论的形式、 内容、价值、意趣、热点、走向等,做到及时删除那些具有意识形态颠覆性和虚假性的信息。对国内外敌对势力利用网络恶意攻击我国政治体制、经济制度,肆意歪 曲丑化我国政府形象的,要严厉打击和严密封堵。三是要对不同信息进行分级、分类,并设计相应的应急预案,为可能发生的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渗透做好准备,以实 现出现网络舆情危机时能快速应对。四是要创新网络舆论引导机制,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及时引导和矫正网络舆论出现的偏差,引导网民进行理性思考。

本栏目中的所有页面均系自动生成,自动分类排列,采用联索网络信息采集、网页信息提取、语义计算等智能搜索技术。内容源于公开的媒体报道,包括但不限于新闻网站、电子报刊、行业门户、客户网站等。使用本栏目前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