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大学生借200万元提前尽孝”舆情分析
2015-08-17 10:55:00  百度   [查看原文]

近日,一篇名为《川师大女学生向社会借资200万以报答父母养育之恩》的帖子在网络上走红。文中这名女大学生希望有人能够借她200万元,用来为父母购置一套房子和两份社保,并承诺15年内将还清本金,至于利息,愿意用青春和余生来报答。这一事件曝光后,引起了网络舆论场的广泛关注和热议。8月4日起,人民网、新华网、中国青年网、新浪等各大网站先后进行报道和转载,使得该事件的舆论关注度迅速上升。

人民网舆情监测室监测显示,截至8月6日15时,百度新闻搜索相关报道达2370篇,其中新浪新闻《女大学生欲借200万尽孝:后半生为你而活》的报道,引发22015名网友的参与,产生1000条评论。新浪微博“女大学生借200万元尽孝”话题阅读次数超过1300万,产生2.8万条讨论。

舆情传播脉络

朋友帮助发帖,帖文引发网友评论

7月22日发表在泸州论坛上题为《川师大女学生向社会借资200万以报答父母养育之恩》的帖子称,“为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提前尽孝,向社会成功人士公开借资200万元,并承诺十五年之内还清本金,至于利息,愿用青春和余生来报答”。帖子发布后引起了部分网友参与讨论以及在微博、微信中转发,但并未引起社会和媒体的广泛关注。

《天府早报》首发 引爆舆论场

8月4日,《天府早报》首发题为《川师大一女生发帖求借200万为父母买房、交社保》的报道,引发舆论的广泛关注,该事件在传统媒体中第一现场报道后,随后人民网、中国青年网、新华网、新浪等各大网站纷纷进行跟进和转载,引发热议。微博、微信等社交平台中搜索“借200万尽孝”等关键词,相关话题、评论达到数万条,对于该事件的争议声使得舆情持续升温。

各大媒体后续报道 采访亲属事态发生逆转

8月5日,《天府早报》对该事件进行后续报道,再次发文报道《老乡愿出200万给她买房》,采访了当事人的父亲及家人,以及表示愿意为其支付200万元购置房屋的好心人王先生。但在采访中当事人的父亲否认女儿所说的两名兄长“啃老”,其哥哥也否认“啃老”一事,还有媒体曝出其父年收入20万元,一时间引起了巨大争议。

8月5日8时许,中国青年网转发报道《神逆转!女大学生借钱尽孝其父一年收入20万元》一文。10时许,中国新闻网发文《女大学生卖身尽孝 评论:借钱提前尽孝是对孝道的亵渎》,各大媒体的报道和评论使得该事件的舆论关注度持续高涨,且负面评论不断。

媒体持续跟进评论 孝道问题成引热议

8月6日2时许《北京青年报》发文《女生“借钱尽孝”是不是炒作》,10时许中国新闻网发文《女大学生借钱提前尽孝“走红”折射网络时代扭曲价值观》,各个媒体从不同的角度对该事件进行跟进评论,舆情持续热议。

各方回应

父亲樊又井:女儿孝顺懂事,忠信诚恳,对于住新房的想法只是说说而已,两位儿子并没有“啃老”,也都很孝顺。

哥哥樊乙江:事先并不知情,会极力劝阻妹妹并努力对其做思想工作,并未“啃老”,自己挣钱来养妻儿。

所在学校四川师范大学:经核实樊师贝并不是我校的全日制本科毕业生,是成教自考的工商管理专科生,并且于一年前已离校,希望广大媒体从正面引导网络舆论。

朋友马祥:对樊师贝此做法表示非常吃惊,但其本人在思想道德方面平时没有问题,这里面大部分人对她有片面的了解。

樊师贝本人:对于这种借钱尽孝的做法,如果以身相许,那也是报答这份信任她的恩情。

媒体评论观点分析

有媒体认为尽孝的根本出发点要用双亲所接受的方式,而不是自身的任性而为。《北京晨报》报道称,“孝最本质的含义,除了基本的赡养之外,恐怕就是‘顺从’,即从业行事符合普遍的价值取向,不让父母担心与蒙羞。按照女孩‘借钱提前尽孝’的说法,无异于把自己‘典’了出去,妥不妥当且另说,首先这样的‘孝道’其双亲愿不愿消受,会不会背上道德的包袱,都是个问题”。

有媒体评论认为“卖身救父”背后的动机让所谓的感动一扫而光,助长了社会中不劳而获的思想风气。《北京青年报》报道表示,为什么古人“卖身葬父”收获的是满满感动,而今人“卖身救父”却受到不少非议?这是有原因的。从媒体的调查来看,很多“卖身救父”的人掺杂着不可告人的动机。比如有人是为了炒作,有人只是为了圈钱。你不能否认,今天同情心是存在消费空间的,很多“卖身救父”的人都得到了救助,只是真相大白后,一些异化的“卖身救父”伤害了人们的同情心。除此之外,还涉及到人们对救助的认识。

舆情点评

“川师大女学生向社会借资200万元以报答父母养育之恩”一事被媒体报道后,搅动国内网络舆论场的同时,引发争议不断。从后期舆论反馈来看,目前网友主要存在以下争议:

首先,从目的上看,是炒作还是尽孝。古有 “卖身葬父”尽孝,今也常有人通过网络、媒体向社会求助。这些事件往往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求助人真正遇到了自己无力承担的困难或灾难,需要社会帮助,助其共渡难关。而女大学生要获得200万元借款的目的却是为了给父母在城里买房,并且称可做牛做马以身相许。一系列的言论不免让舆论对其目的产生质疑。

随着事件的不断发酵,8月4日,四川师范大学官方微博回应称,“尽孝”当事人为成教自考专科生,且一年前已经毕业离校。8月5日更有媒体曝出当事人家里不穷,父亲年收入达20多万元。一系列后续报道让网民普遍质疑当事人目的为炒作。凤凰网一项近2万人参与的调查显示,有48%的网友认为当事人浮躁、不劳而获,就是求包养。30%网友认为当事人行为是炒作,想借尽孝之名蹿红网络。只有近6%网友认为当事人值得称赞,是一份感人的孝心。虽然事件是否是炒作目前尚无定论,不过从当事人的回应可看出一些问题。

8月6日,中新社报道称,面对网友质疑,当事人回应称,“其并不反感‘网络红人’的称谓,虽然那个合适的200万元资助者还没有出现,但引发关注的目的已经达到”。有媒体更是指出,在网络时代,无论“走红”原因为何、经过团队策划炒作与否,一旦引发巨大舆论反响,与之相伴的便是勃勃商机,引人深思。

其次,从方法上看,即使是尽孝,是否妥当。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赡养父母也是宪法中子女应尽的义务。《华西都市报》8月4日报道称,事件被媒体报道后,当事人的手机、社交媒体接到了许多信息。信息内容上一半质疑一半支持,还有人直接转了500元给她,表示支持。

不过当前舆论对当事人采取“借200万元尽孝”的方法也存在质疑。有舆论认为“子欲养而亲不待”,借200万元“尽孝”也并无不妥;但更多舆论认为,此尽孝方法过于偏激,金钱也并不是尽孝的全部,尽孝的方式也多种多样,此方法不值得提倡。甚至有专家认为,尽孝的方式不择手段,孝道会失去其初衷。网民普遍认为通过这种向他人借钱行孝的方式不能理解,并对她的行为表示质疑。

最后,从影响上看,互联网时代下价值观扭曲的疑虑。从舆情传播可以看出,事件再次显示出互联网强大影响力。当事人“求助”帖子首先在论坛曝光,接着引起网友热议,再到主流媒体跟进报道和评论这一传播过程中,事件在网民围观和讨论下不断扩大影响力,让当事人成为了“网络红人”。

互联网特别是社交媒体的快速发展,为话题人物的出现提供了机遇,“网络红人”经常出现。而对于这些互联网话题人物造成的影响,舆论不无担忧。从对事件的种种质疑也可以看出,公众对互联网时代下存在拜金主义等价值观表示疑虑,进而引起舆论对事件的争议和反思。有相关专家指出,“这场闹剧会很快过去,但纠正网络时代的价值观则需要很长的时间”,相关现象值得深思。

(原标题:“女大学生借200万元提前尽孝”舆情分析)

本栏目中的所有页面均系自动生成,自动分类排列,采用联索网络信息采集、网页信息提取、语义计算等智能搜索技术。内容源于公开的媒体报道,包括但不限于新闻网站、电子报刊、行业门户、客户网站等。使用本栏目前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