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扼住网络戾气的脖子了!
2015-07-30 09:43:28  百度   [查看原文]

“青年侯聚森因发表爱国言论被围殴”网络舆情持续发酵,文登警方的表现、团线官方的表态、当事双方的动态、事件背后的爆料,已经成为了网络热议的焦点,舆论热度不减、网上观点各异。

抛开观点争议,就事论事,该事件是由线上立场之争演变成线下有组织、有策划的暴力行动。暴力行动演变的基本流程是“立场争议-网络辱骂-人肉搜索-网上恐吓-组织串联-线下暴力”。根据网上披露的信息,在暴力行动过程中还涉嫌存在幕后资金支持。

仔细研究这条事件演变关系链,基本可以分析出这次暴力活动成行的关键,是有一股隐形的势力在推动。可以预见,带有群体规模性质,且存在交易行为的暴力活动,并不是一般的“混混”就能干得了、愿意干的,而且因为反对“爱国言论”、反对自干五行为,就采取极端暴力行为,那只有恼羞成怒、无理可讲的人才会使用的下作手段,只有被触犯了切身利益的不法分子(无论网上网下)才会使用的卑劣动作。

“人肉搜索”侵犯他人隐私,暴力行为更属违法。但“打手”全然无视法律,进行所谓的“惩罚”,网络暴力的破坏力让人不寒而栗。例如在该舆情事件中,多个百度贴吧曾曝光过舆论威胁的过激言论,个别领头账号甚至煽动和渲染反华反民族情绪。仅“纳兔”系列就有:纳年纳兔纳些事吧,纳年纳兔纳些事儿吧,那兔吧,等等。这些负能量聚集地正是网络戾气的策源地,“人肉搜索”和污言秽语已经成为上述贴吧平台的主流。

网络的虚拟性,使人们的自我约束能力被“缴械”,现实中不敢或不能表达的思想,都会显现出来。网络的隐匿性,降低了网民参与网络讨论的风险,使得屏幕背后的网民拥有了“法不责众”的心理保护。此外,论坛等群体性讨论形式,加上文字传播的特点,容易让网民获得某种想象的群体认同感,并在此激励下走向极端。该舆情正是这种网络行为的另一种表达方式:从网络暴力走向了现实犯罪。

网上戾气和网下暴力绝非孤立现象,它是我们这个竞相追逐的、狂躁的、缺乏安全感的现实社会的折射。抵制暴力是通向文明必不可少的一环,线上和线下都如此。但是现在依然有一群人愿意用各种违法的手段攻击一切看不顺眼的力量。如果因为言论不合,绝大多数网民都欢迎好好辩论、理性发言,用文明社会自由的、人性的方法解决问题;但如果不能好好说话,我们会让暴徒受到在任何一个法制国家都会受到的合理制裁。而我们,会站在任何正义、爱国行为的一边,如同任何一个自由、民主、法制的国家对待它的爱国者一样!

(本文选编自,原文地址>> )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求是》及求是网立场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未经本站证实,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有关内容。

本栏目中的所有页面均系自动生成,自动分类排列,采用联索网络信息采集、网页信息提取、语义计算等智能搜索技术。内容源于公开的媒体报道,包括但不限于新闻网站、电子报刊、行业门户、客户网站等。使用本栏目前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