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新华网发布《2015年第二季度热点舆情报告》(下称《报告》)。《报告》显示,尽管人肉搜索、网络语言暴力、网络谣言等现象仍有发生,但从总体上看,多起舆情事件引发网民反思应慎重参与网络事件,如成都女司机被打事件上演民意反转、小学生给教师撑伞“有图未必有真相”、传播“人贩子死刑”实为商业营销等,整体上网民表达日渐理性。
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互联网及新媒体的普遍使用,给信息传播带来了诸多便利。然而,网络的虚拟性使得网络言论相对于现实生活更加“随心所欲”,一些极端和过激的言辞时有出现,这种网络舆情的过度情绪化表达极具危害性,令人担忧。正因如此,2013年8月,在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举办的“网络名人社会责任论坛”上,由网络名人达成共识,提出了网友应当遵守的七条原则,也就是我们所熟知的“七条底线”。此次新华网发布《报告》显示,我国网民的舆情表达“日渐理性”,网民的心态正在慢慢成熟,这正是我们乐于见到的局面。
当然,“路漫漫其修远兮”,网络文明的倡导和树立不可能一蹴而就,它需要我们每个人都为之不懈努力。理性的声音,需要一个理性的环境。说到底,网络只是一个技术平台,内容是由人来发布的,无论是网络的管理者、运营者还是使用者,都应该重视理性的声音,共同营造一个文明理性的网络环境。
首先,作为一名网民,要重视自己的发言,不能仅仅把其当作是个人情绪的展示。在面对各种各样的舆情事件时,要“慢说一点”、“慎说一句”,以理性、责任构筑起成熟、文明的舆论空间。只有大家都争做理性成熟的网民,发出“中国好声音”,传递中国正能量,成为网络社会稳定的推动者,成为网络道德的积极坚守者,才能维护网络环境的清洁,共同营造社会的和谐美好。
同时,建设网络文明更离不开科学管理、依法管理。网络社会作为一种公共社会生活形态,应形成一套规则,让广大网民接受、熟悉、运用和遵守。一方面,政府部门要正确看待网络民意,以积极开放的姿态引导舆论、吸纳民意;另一方面,网络管理部门要依法加强管理,以法律、制度、道德来督促、更正、制裁种种不文明网络行为。只有通过多方面的努力,才能防止网络舆论的过度情绪化表达,培育、形成成熟理性的网络环境,最终实现网络文明。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