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空间期待善语良言
2015-06-03 11:11:00  百度   [查看原文]

原标题:网络空间期待善语良言

人民网北京6月3日电 (王先进) 6月2日上午,由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指导,中国文化网络传播研究会主办的净化网络语言主题座谈会召开,主题为“你我善语良言、网络绿水青山”。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在会上发布了《网络低俗语言调查报告》,呼唤让低俗淡出,让文明回归。与会者一致认为,必须净化网络语言,为青少年身心发展营造干净、舒适的网络环境。

网络语言低俗化突出 期待善语良言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舆论不断扩大加深了其广度和深度。座谈会上,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常务副秘书长单学刚发布了《网络低俗语言调查报告》。报告以大数据检索和具体的网络事件为例,分析了低俗网络语言对于网络生态环境的不良影响。

在根据网民使用情况选取的25个(组)网络词语中,12个(组)网络低俗用词在2014全年的原发微博数量达到百万次以上,4个(组)网络低俗用词的原发微博数量达到千万次以上,其中“尼玛”、“屌丝”、“逗比”居前三位。

报告将低俗语言的使用归为三类,即以情绪发泄为目的的网络谩骂,以恶意中伤为手段的语言暴力,以粗鄙低俗为个性的网民表达。低俗语言的使用,在对事件当事人产生精神伤害的同时,极大毁伤了网络语言空间。而部分纸质媒体为吸引眼球,故意制造应用网络低俗语言标题的现象,也反映出部分文化载体社会责任的缺失。

报告认为,尊重言论表达的自由,并不意味着可以肆意放纵;包容每个人的话语权力,并不意味着可以为所欲为。网络不是某个网民的“自留地”,而是数亿网民的“公地”,公认的文化认知、共同的道德操守、一致的运行规则、严格的约束机制,才能让低俗淡出、让文明回归。

网络绿水青山 为青少年发展营造干净语言环境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副主任彭波指出,“言为心声”,透过线上网络语言,我们看到的是线下现实社会;改造网络语言,既是改造网络社会,同时也是在改造现实社会。要将净化网络语言问题提升到关注青少年未来发展、重视网络文化安全和促进网络文化传播的高度上来。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2014年中国青少年上网行为研究报告》,青少年的网民规模达2.77亿,占整体网民的42.7%,占青少年总体的79.6%,其中60.1%的青少年网民信任互联网上的信息。对互联网信任度高、依赖性强、安全意识较弱,为青少年网民的主要特征。

“公共场所禁烟容易,净化校园语言环境却不易”,北京市第十二中学党总支副书记田敏在会上感慨道。对充满好奇心并且正处在世界观养成期的青少年来说,网络语言已深刻影响到青少年的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网络中的谣言、戾气、低俗及暴力,让青少年使用网络充满了巨大的风险。积极引导、净化网络空间、守护未来,需要政府、社会和学校共同担起责任。

语言文明是国家软实力的代表

“我本人就是一个低俗网络语言的受害者”,语文出版社社长、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副会长王旭明在会上讲述了其被网民断章取义、遭受低俗言语攻击的经历。他期待在实现物质的现代化之后,更要实现语言的现代化,我们不能缺失语言文明这一国家软实力。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网络新闻信息传播局局长姜军在总结中提出,互联网语言的特殊性,如自由发言、匿名发言、无边界传播,造成了行为者不能对其言论负责,以及对独立人格的漠视。网络空间里的低俗化语言必须要引起足够重视,这需要网络媒体、传统媒体和全社会共同负起责任。

本栏目中的所有页面均系自动生成,自动分类排列,采用联索网络信息采集、网页信息提取、语义计算等智能搜索技术。内容源于公开的媒体报道,包括但不限于新闻网站、电子报刊、行业门户、客户网站等。使用本栏目前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