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舆情管理,我们准备好了吗?
2015-05-29 14:11:00  百度   [查看原文]

您的当前位置:

4至5月,网络先后制造了“毕福剑不雅视频案”、“成都女司机被打案”和“庆安枪案”三个适当的谈资,三个案例再一次拷问我们,面对网络舆情,我们准备好了吗?

“毕福剑不雅视频案”中,网络发挥了强大的舆论监督作用,是照妖镜,也是放大镜。毕福剑在朋友聚会时,唱评《智取威虎山》,大放厥词,谩骂领袖,有人将这段不雅视频放之网络,网络迅速发挥了照妖镜的作用,因其名人的特殊身份,更因其央视主持人的特殊职业,其三观不正、信仰缺失、人品低下的形象得以放大。如果不是网络,他可能还是那个让无数人追捧的“毕姥爷”,还是一个让无数人尊敬的老媒体人。这个案例中,网络发挥了强大的舆论监督作用。网络舆论监督为何能有如此强大的威力?根源就在于网络使得普普通通的个人拥有了话语权,他们可以通过网络发表关于任何人的意见与建议,网络信息传播克服了时间、地点等条件的限制,具有开放性、实时性等特点,通过网络,人们可以足不出户,在最短的时间内就了解到各地发生的重大事件。一个毕福剑倒下了,千万个“毕福剑”心惊胆寒,“饭局宝”的催生就是适应了市场的需求,可见网络舆论监督的作用多么强大。

但是,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同样,网络舆论监督也是一把双刃剑,接下来的两个案例就体现了网络舆论可怕的另一面。

先来说说“成都女司机被打案”。从5月3日开始,这一事件不断搅动网络舆论,网络舆情民意随着事件的发展发生逆转。先是女司机被打视频曝光,网民一边倒的谩骂打人的男司机丧心病狂、穷凶极恶。随后网络上又出现一段男司机行车记录仪的视频,视频中女司机连续违规变道,甚至是别车,影响男司机以及路人的安全。至此,网络舆情发生大反转,指责女司机的舆论开始占据主流,不少网友吐槽“女司机猛于虎”。随着事件关注度的不断升级,女司机家人面对媒体撒谎激怒了网友,不少人开始“人肉搜索”女司机,其车牌号、QQ、微博、微信、身份证信息甚至开房记录都被公之于众,女司机一家全都被网友舆论轰炸。在这一事件中,两个当事人都有错,都将承当相应的民事或者刑事责任,但必须让我们警醒的是网络舆情的易于煽动和网民的不理智。面对网络舆情的“随风倒浪”,有一个角色明显缺失,那就是宣传部门的舆情引导,我们的舆情管理还停留在被动监督上,发现火苗再灭火,却不能做到防患于未然,或者是控制燃点。面对网络舆情的瞬息万变,我们的舆情管理显得那么软弱无力。

再来说说黑龙江“庆安枪案”。一个警察正确行使保卫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行为,却被一些别有用心的网友如“屠夫”之流,肆意歪曲,故意抹黑,引导网络舆论质疑警察用枪的合理性,甚至故意将舆论引向政府非法拦访、截访,引来网友对政府的反感甚至敌视。保守估计,我们网民至少已经突破了6亿人。如此庞大的网民群体,如果不能正确引导网络舆情,形成健康的网络文化,而让别有用心的人或者是境内外敌对势力借助某些事件牵着舆论鼻子走,进而影响社会稳定,甚至是影响国家安全,将是非常可怕的事情。阿拉伯世界“茉莉花革命”的教训足以我们警惕。

面对网络舆情,我们不是裁判,不需要进行简单的非黑即白的判断,发现舆情、引导舆情、控制舆情才是我们的舆情管理的核心所在。可以这么讲,有一块革命阵地叫做“网络”,我们不占领,敌人就会占领,“网络军队”的建立也很重要。舆情管理,我们还需要做出更多努力!(徐敏)

编辑:zzb

微信扫一扫分享朋友圈

本栏目中的所有页面均系自动生成,自动分类排列,采用联索网络信息采集、网页信息提取、语义计算等智能搜索技术。内容源于公开的媒体报道,包括但不限于新闻网站、电子报刊、行业门户、客户网站等。使用本栏目前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