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问政”是密切党群干部关系的“催化剂”
2015-05-27 10:39:35  百度   [查看原文]

网络已成为中国公民行使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的重要渠道,成为党和政府听民意、汇民智、解民情、赢民心的重要平台与直通车,成为执政者与民众真诚互动的言论平台,成为政治文明与法治建设进步的助推器。

“网络问政”是一种成本较低、速度较快、效果较好的管理方式。政府通过互联网做宣传、做决策,了解民情、汇聚民智,以达到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目的。政府通过“网络问政”认真倾听网民意见,实现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真正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从四川省绵阳市涪城区的实践看,互联网已经成为连接群众与政府的纽带,“书记、市长信箱”、“网络舆情”的办理已经使政府工作与民心紧紧相连,单位主要负责人亲自研究、亲自办理、亲自回复网民信件更是得到广大网民和涪城老百姓的充分肯定。

但人无完人,金无足赤。在办理信件中,“满意和不满意”信件出现一些问题:一是的确因政府责任单位和相关职能部门工作不深入,落实不到位,对信件的处理不重视,导致处理结果的“不满意”信件。二是所反映的问题因办件的职权范围的限制、某些事件的历史原因、短时间内不可能达到或改变的因素最后的处理结果没有达到反映人理想的结果,而导致的“不满意”信件。三是因为问题反映人缺乏全局观念,没有站在公平、公正、公道的角度来诉求,以自己私利为目的,处理结果达到了目的就满意,没有达到目的就不满意,总会导致一些“不满意”信件多次办理、多次回复出现多次不满意。这样的处理结果出现“满意”和“不满意”信件无从界定评判。

面对“不满意”信件的出现,市、区政府引进“不满意”信件第三方评价机制,就作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公平公正公开的为“不满意”信件作出评估,通过第三方评价机构评估,是属于“不满意”信件,要求责任单位和相关职能部门整改落实,达到群众满意。问题的处理满意或不满意,公众说了算。

首先,第三方评价的评委值得被点赞。政府邀请来自社会各界人士作为评委,这样的评价才真正具有公平性。他们对网络问政工作进行打分,提高网络问政工作的群众满意度和政府公信力,拉近政府和群众之间的距离,真正体现政府工作的公开、公正和透明。

其次,第三方评价的整个流程值得点赞。整个参会的人员包含了所有的不满意信件的办理单位、来自社会各界的评委以及工作人员。活动包含了听取部门汇报、面对面质询、当场公布评议结果等流程。这样的流程更能够让人们知晓整个信件的办理情况,提出质疑的地方,全面分析,最后进行通过现场评议,有效提高了问政办理的满意度,有效的分析出办理单位在办理案件中的不足、导致不满意的因素,充分发挥了网络问政在政府与群众沟通中的桥梁作用。

最后,第三方评价的最后处理方式值得点赞。经过第三方评议,部分信件最终判定为“满意”或“基本满意”,但仍有“不满意”的问件由各责任单位领回并限期整改、重新办理。这样的处理方式,更好的形成了网上民意、民情工作制度化,建立起专项办理机制,限期整改,给办理单位施压,争对会议中分析出的不足之处,有效的改进办案方法。增加问政办理的满意度,更好的为民服务,为民解决难题。体现政府服务,群众受益的公平性。

无论是“网络问政”还是“网络问政第三方评价”的出现,都源于当地政府心中装着百姓,通过网络这一形式,真正为老百姓解决问题、为老百姓服务,而不是做做样子、摆摆架子。其实,这也是政府做一切工作的意义所在,群众满意了,政府工作人员才会正真的乐开花。(文\周漫妮)

本栏目中的所有页面均系自动生成,自动分类排列,采用联索网络信息采集、网页信息提取、语义计算等智能搜索技术。内容源于公开的媒体报道,包括但不限于新闻网站、电子报刊、行业门户、客户网站等。使用本栏目前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