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打女司机事件”是如何舆情反转的?
2015-05-07 13:56:25  百度   [查看原文]

五一小长假归来,发现身边的同事朋友都在纷纷讨论一条“成都男司机暴打女司机”的新闻,这让假期基本没用手机、没看朋友圈的我十分惊讶:为什么这样一条新闻会引起如此多的关注?本着一颗求(ba)真(gua)之心,AM君详细了解了事件的发展脉络,然后在默默提醒自己一定要遵守交通规则的同时,也惊讶与整个事件的“舆情反转”。

随着互联网及社交媒体的不断发展,“舆情反转”现象在媒体上已经屡见不鲜,所谓的舆情反转,是指面对一条新闻,一开始舆论都把矛头指向了某一方,可剧情突然发生逆转,舆论的态度也立刻转向,往往转换只在瞬间,让很多人猝不及防。近几天发生的“暴打女司机事件”就是一出典型的“舆情反转剧”,我们一起来梳理一下整个脉络,看看舆情是如何反转的。

5月3日下午 事发

【女司机遭男司机当街暴打 疑因突然变道】

3日下午,成都骄子立交桥附近,一男司机停车后把一女司机拉下车痛殴。女子被暴打至脑震荡并骨折,身上多处淤青。打人男子称女子驾车突然从侧面变道,使车里孩子受到惊吓,他一路追赶挡下女子车并殴打。

5月3日下午,一条“女司机遭男司机当街暴打 ”的新闻出现在微博等社交平台上,图片中可以清楚看到一名男子多次殴打倒地女子。从社交网络爆料到媒体点评,再到电视报道,短时间内,此事即引发网友热议。

5月3日晚间 骂声

网友一边倒谴责打人者

舆情爆发后,在社交平台以及网络媒体上迅速发展、愈烧愈火。网络舆论对打人男子的批评呈铺天盖地之势,许多网友言辞激烈。

我们以新浪资讯台官方微博为例,3日晚间,该微博发布了该事件的微博。截至发稿,评论数已达11759条,转发9873次,其中绝大多数评论是对打人男子的谴责。

5月4日 舆情二次爆发

行车记录仪视频曝出

5月4日,打人男子行车记录仪视频曝光,点击量在2小时内上升数十万,关于女子被打原因,一时间也众说纷纭。本来应该进入衰退期的舆情迎来了二次爆发。

在行车记录仪的录像中,女司机直接从左侧第二道打转向灯,连续变两道,并碾压实线行驶到了右侧第一道,进入路口驶入辅道。女司机的这一突然变道行为,引发了后续的一系列事件。

5月4日-5月5日 舆情转向

女司机遭人肉搜索

在打人男子行车记录仪视频曝光后,网络上的舆论开始转向,网友对于该事件责任判定的观点也开始分化。更是有“网友”人肉出了被打女司机的违章信息,甚至开房信息,相关内容迅速在微博微信以及各大论坛上传播,网友的观点开始变得多元化。

还是以新浪资讯台官方微博为例,5月4日晚间,该微博发布了事件的最新进展,打人男子行车记录仪视频曝光。

截至发稿,共有评论598条,转发572条,与舆情首次爆发时数据相比,网友的参与度在下降。

5月5日晚 辩解

被打者父亲表示有水军故意引导舆论

据被打女子父亲描述,男司机亲属没去医院探望过,给金山银山也绝不接受道歉,坚决走法律途径。他认为有人故意引导,家里做30多年家具生意,并无当官背景,网络水军的攻击不属实。

舆情为何转向?

在信息渠道多元的新媒体时代,媒体拥有越来越多的信源,事件往往也会变得更扑朔迷离。

在AM看来,“暴打女司机事件”的舆情之所以转向,是因为两位司机本身的行为都有过错,但一开始网友获得的信息并不对称,而随着网友获取信息的逐渐完整,观点也发生了改变。

最初,媒体对该事件的报道集中在“男子打人”这一点上,网友看到的也是男子打人的视频,公众一开始就进入主观臆测的情境,产生先入为主的假设,旗帜鲜明地站在被打的弱势一方。

随着行车记录仪视频的曝光,事实逐渐清晰,网友获得的信息更加完善,这时候舆论也就开始转向,公众重新“站队”,舆情实现反转。在这一事件中,网友的观点由开始的一边倒谴责打人男子,转向为“谴责打人者”、“谴责被打者”和“两者都谴责”等多个系别。这是因为,在两段视频全部曝光后,网友获得信息更对称,对整个事情的思考和判断也更有依据。

另外,也有人认为,在该事件舆情反转的过程中,有人利用水军进行了引导。

如下图,在微博等社交平台,有人爆出女司机的车牌号,并提示可以百度搜索。百度搜索后发现,有大量论坛、网站发布了该女子的人肉搜索信息等相似内容。

遵守规则安全行车最重要

说完了舆情的转向,再回到事件本身。目前对于事故的分析,网上已经有很多,也都很透彻。

这里给大家提个醒:

1、连续快速变道,压实线变道都是违规的,而且很容易出现危险;

2、开车不要斗气,冲动是魔鬼,安全第一。

最后借用华西都市报制作的一张图,我们再来回顾一下事故的过程。

- 关于我们 -

SocialAuto汽车行业自媒体联盟成员

持续关注汽车行业重大事件幕后新闻

汽车营销新趋势

汽车媒体发展等内容

- 找到我们 -

订阅号:AM汽车经理人

微信号:automanager

本栏目中的所有页面均系自动生成,自动分类排列,采用联索网络信息采集、网页信息提取、语义计算等智能搜索技术。内容源于公开的媒体报道,包括但不限于新闻网站、电子报刊、行业门户、客户网站等。使用本栏目前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