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起源:“两微一端”积极争夺话语权 传统媒体议题设置能力遭挑战
(图3 2017年政法网络舆情起源分布图)
从政法网络舆情事件的首发渠道来看,“两微一端”正日益成为舆情发酵重要的平台和推手,其中,微博占比为28.0%,较2016年的19.4%有大幅上升,“驻马店女子遭二次碾压身亡事件”“女游客被殴打致毁容事件”均发端于微博。此外,随着微信用户数量的攀升和传播影响力的增大,微信也成为了舆情生成、发酵的重要平台,占比为5.5%,如“泸县太伏中学学生死亡事件”消息来源于微信朋友圈。客户端占比为1.1%,如“榆林产妇跳楼事件”首发媒体为《华商报》旗下APP“华商二三里”。相较于2016年,三者占比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报纸仍然是网络舆情传播的第一大信源,占比为36.3%,《新京报》《法制晚报》等媒体凭借信息采集、加工、制作和传播的专业化优势,在热点形成和议题设置方面作用依然强大,如《南方周末》对山东辱母杀人案的报道,直接促使舆情爆发及蔓延。网络媒体占比为23.6%,也是重要的舆情源头,尤其是澎湃新闻网、上游新闻网等地方新兴网络媒体在信息挖掘、传播效率方面表现突出。但不容忽视的是,随着新媒体的不断涌现,报纸和网络媒体的占比不断缩小,其话语权正面临挑战。
四、爆发时长:信息扩散期缩短 舆情传播实效提高
(图4 2017年政法网络舆情爆发时长分布图)
从舆情发酵时间上看,事发当天即引爆舆情的事件占比为21.3%,1-7天发酵的舆情事件占比最高,达41.6%;与2016年相比,两者分别增长了1.8%和7.3%。可以看出,热点事件从发生到舆情爆发的间隔时间越来越短,这给政法机关舆情处置带来严峻挑战。此外,事发后7天以上引发舆情的事件占比为37.1%,表现形式主要为旧案出现新进展或媒体挖掘报道引发新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