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社评】理解和尊重是送给他们的最好礼物
快递员、外卖小哥、共享单车管理员等新兴职业与普通人生活接触越来越频繁、密切,对这些行业从业者有更多的理解与尊重,同时为他们提供更人性的管理制度,我们需要改进的地方还很多。如何理顺人的关系、提升从业者的工作体验,或许是比探索、优化商业路径更重要也更迫切的需求。
据多家媒体报道,近来,各地有关外卖小哥的不少新闻令人五味杂陈——浙江杭州萧山的一名外卖小哥到达送餐地址时却怎么也联系不上顾客,订单无法完成,无奈的他冒着大雨,推着没电的电瓶车,步行将近6公里回家;某地外卖小哥在送餐途中不慎跌进鱼池,浑身湿透仍坚持送外卖;电话一接通就挂,后来接到短信才知道外卖小哥是聋哑人;因为送餐超时,北京一名外卖小哥在电梯里嚎啕大哭……
随着网络订餐的兴起,外卖小哥作为一种新兴职业,成为不少年轻人的就业选择。《2017外卖发展研究报告》显示,2017年中国有3亿人叫过外卖,而身穿各色服装的外卖小哥,穿梭于餐饮商户与大街小巷中,撑起了中国超2000亿元的外卖市场。
而人们不太留意的是,一些外卖小哥在送餐过程中常常遭遇尴尬。比如若因天气、路况、车况等不可控因素而延误送餐时间,外卖小哥可能会被客户给差评、被平台扣工资;一味追求送达时效,又可能导致交通违章和事故的发生;有些小区、学校等区域禁止骑行入内,外卖小哥便只能一路小跑完成最后的路程;遇到有的客户一直没接电话,外卖小哥要面临是继续送其他订单还是原地等的纠结,等等。
“敬业者,人恒敬之。”过去,对诸如供电、环卫、公交等传统行业从业者的工作状况和辛苦程度,公众相对熟悉了解,社会层面也对其给予了充分的尊重、理解和关怀。如今,快递员、外卖小哥、共享单车管理员等新兴职业与普通人生活接触越来越频繁、密切,对这些行业从业者有更多的理解与尊重,同时为他们提供更人性的管理制度,我们需要改进的地方还很多。
比如,外卖平台需要有更多担当和作为,有必要改进粗线条的、僵化的用户评价机制,走出简单粗暴的“差评即扣钱”的怪圈。对外卖小哥送餐中可能遇到的困难,事先给予必要提示以及尽可能的援助。
比如,广大消费者对外卖服务业多一些宽容和理解。在国内各类服务业快速发展、全球经济向服务型经济转型的当下,消费者对待服务业以及从业人员的态度也应有所改变和升级,至少收起居高临下的姿态。从业者与客户双方建立更友善的对话、更融洽的氛围,其实也是现代商业文明的真实注脚。消费者拥有维权意识是好事,但不等于吹毛求疵地对权益过度伸张。无需承担风吹日晒,不必担忧堵车超时,给予我们这种舒适和便利的,是一路奔跑的外卖小哥。他们风尘仆仆的样子,见证着对这份工作的珍惜与努力。收到外卖时道一声“辛苦”、送上一个微笑,除非特别情况不过分计较时效……这些举手之劳传递给外卖小哥的善意和温暖,他们将传递给更多人。当然,一些外卖小哥在服务理念、态度和方式上也存在一些有待改进的问题。
新兴行业健康发展,从业者的因素至关重要。调动从业者积极性的管理机制是否科学合理,从业者的工作环境如何,他们工作中是否舒心顺意,劳动能否获得认可、理解等,这些会在相当程度上影响一个行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讲,在外卖等新兴行业发展进程中,如何理顺人的关系、提升从业者的工作体验,或许是比探索、优化商业路径更重要也更迫切的需求。而这一目标的实现,离不开相关企业、社会和公众的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