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握2500亿美元现金,苹果会不会收购迪斯尼?
2018-01-03 19:24:00     [查看原文]

腾讯科技讯 1月3日据国外媒体报道,从2016年开始,苹果就一直积极准备将超过2000亿美元的海外资金回流到美国国内。随着2017年减税和就业法案的公布,遣返税率被降至15.5%,苹果与之前相比可以节省超过20%的现金。那么一旦苹果让这笔钱回到美国,应该怎么花呢?

算上这笔钱,苹果在美国国内的现金储备大约为2500亿美元,很多人认为按照苹果的风格一定会“大肆挥霍”,毕竟苹果有着悠久的收购历史。尽管苹果想要收购一家公司很容易,但首席执行官库克去年曾表示,就算苹果规模很大,也不会轻易这么做,最重要的是战略价值。但对苹果来说,弹药充足,又有什么事情是不可能的呢?

去年5月曾经出现的新闻,花旗分析师将Netflix和迪士尼作为苹果最高的收购目标,现在又非常熟悉的出现在我们面前。花旗分析师认为,苹果收购Netflix的可能性非常高,达到40%,尽管其对苹果股价的影响仅为5%到10%。迪士尼在苹果的收购名单中可能性排名第二,达到25%,但收购迪士尼对苹果股价的影响范围更大,达到了15%到25%。这还是在迪士尼收购21世纪福克斯之前的估值,如果是现在,价值更明显。

Netflix

如果你坚信苹果会按照目前的趋势发展,那么收购Netflix来说意义重大。一方面,Netflix要比苹果以往收购的公司规模更大,市值达到860亿美元,员工不到5000人,远远超过了之前的Beats(30亿美元、700名员工)。另一方面,Netflix有两种资源是苹果非常需要的:流媒体视频和内容制作。

收购Netflix会立即为苹果在全球范围内带来超过1.15亿流媒体视频用户,其中大约一半来自于美国。另外还有大量原创剧集和电影,仅2018年Netflix就计划推出110部作品。目前为止,苹果自己的团队已经制作了5部原创剧集和大约12部电影,但目前还没有推出专门的流媒体服务和视频订阅服务。

一些观点认为,苹果最近聘请顶尖专家专门制作原创节目,这表明未来不会与Netflix有太多交集,但这可能只是苹果管理层的尝试而已。此外,苹果此举还可以让更多PC、安卓、Roku、Xbox和PlayStation用户开始使用苹果设备,这对硬件和服务部门来说很有好处。

总体来说,Netflix是苹果最合理的收购目标,尽管不会影响整个行业,但会彻底改变苹果的视频业务。

迪士尼

与Netflix相比,苹果收购迪士尼会给自己带来更大的价值:全球领先的娱乐品牌,包括电影、电视节目、网络、主题公园和酒店,以及额外的商品和零售渠道。同时苹果和迪士尼两家公司也有相同的DNA:迪士尼首席执行官罗伯特·艾格是苹果的董事,而乔布斯遗孀劳伦娜·鲍威尔·乔布斯则是迪士尼最大的股东(这要感谢迪士尼收购了史蒂夫·乔布斯的皮克斯公司),同时迪士尼也是苹果早期视频项目的合作伙伴。

不过苹果收购迪士尼要比收购Netflix价格贵得多,而且难度也相当大。按照现在的市值计算,苹果要花2620亿美元才能收购迪士尼,价格是Netflix的两到三倍。与Netflix不同的是,迪士尼帝国的员工数量甚至比苹果还多,苹果在全球有11.6万名员工,而迪士尼的员工数足足有19.5万。因此收购Netflix是一项顺其自然、常规的业务扩张,但收购迪士尼完全不是一回事。

从现实的角度出发,管理苹果-迪士尼这样的巨头企业,远远非苹果现任高管们所能驾驭。苹果可以努力让硬件、软件和服务平台在公司以“小团队”的管理模式下运营。但如果苹果收购了迪士尼,那么在全世界范围内会产生更大的影响,虽然这也是乔布斯生前认可的目标。

因此苹果收购迪士尼是一种前所未有、也难以管理的想法。

其它目标

一些支持苹果收购Netflix或迪士尼的分析师认为,苹果会将可以转移回国内的现金视为一笔“意外之财”,一定会将其用于收购某家大型公司。花旗银行分析师还提到了其它三家游戏开发商(暴雪、EA、Take-Two)、Hulu和特斯拉。这些公司都是苹果的潜在目标,但收购可能性都低于10%。虽然它们看起来都不太可能,但原因各不相同。

如果不是美国政府出台现金返还税收减免政策,苹果大手笔收购大型公司的概率并不高。从历史上来看,苹果一直都是手持现金选择那些规模相对较小的公司收购,大部分都是战略收购或制造业投资,目的是提振现有业务。

公平的说,苹果收购的知识产权和重要员工有同等的地位。当苹果不能从竞争对手或陷入困境的合作伙伴那里挖走想要的人才,就会直接收购。之前苹果30亿美元收购Beats是个例外,但值得注意的是,Beats有可能威胁到苹果的音乐业务,而不是苹果想要扩大其在音频产品市场的业务。

从这一点出发,我们来讨论一下苹果有可能会收购的目标。

包括电池和显示器制造商在内的零部件供应商:苹果曾表示,公司想要“拥有自己独立开发的产品”,这就可能引出这样的结论。可能购买的目标包括屏幕、电池、玻璃、金属机身等组件厂商。当然之前苹果有几次这样的机会,但似乎都刻意进行了回避。可能苹果希望在供应链这个快速变化的领域保留灵活的竞争优势,或者某些收购会导致产品成本提高,而并非降低成本。

增强现实:苹果已经将增强现实技术作为推动未来公司发展的关键技术之一,并且在增强现实领域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财力。可以肯定的是,苹果还将会继续收购各种小型增强现实技术公司,获得关键员工和相关专利。个人认为,苹果对汽车领域的增强现实技术兴趣很大,因此收购智能汽车增强现实技术公司要比直接收购特斯拉来的更靠谱。

特斯拉:在苹果开发Project Titan项目的过程中,与特斯拉进行了长达两年的“竞争”。虽然这个以打造一款自动驾驶苹果汽车为目标的项目最终“夭折”,但特斯拉创始人马斯克还是将苹果涉足汽车市场视为一种正面影响。不过马斯克也曾公开调侃苹果,让两家公司的竞争变成了“个人恩怨”。苹果曾雇佣了1000多名员工,其中包括从特斯拉挖来的工程师,直到2017年8月才停止这个项目。因此苹果应该不太愿意让马斯克成为苹果的董事会成员。

虚拟现实:在苹果的Mac产品线中,一直缺少对虚拟现实的支持,直到苹果最新版本的macOS High Sierra才开始正式支持第三方虚拟现实头戴设备、外接虚拟现实显卡以及虚拟现实应用。尽管虚拟现实游戏变得越来越流行,但并没有太多迹象表明苹果对VR感兴趣,除非是与AR有关的内容。考虑到其它大公司都已经拥有自己的VR项目,比如Facebook的Oculus、索尼的PlayStation VR和三星的Gear VR,因此Valve和HTC的Vive都是苹果考虑进军虚拟现实领域后收购的目标(当然会面临来自谷歌不小的阻力)。

游戏公司:尽管苹果的平台潜力巨大,但该公司从未完全向游戏行业敞开怀抱。一旦苹果向应用开发者开放iOS平台,整个移动游戏行业就会爆发。但苹果似乎并不想成为开发商的竞争对手,苹果需要的是从每个开发商那里抽取30%的销售额。因此除非能带给苹果特别重要的东西足以让苹果制定新的战略,否则像EA、动视暴雪和Take-Two短期内都不会成为苹果的收购目标。

Hulu:Hulu被苹果收购的可能个人认为也不太高。在收购了福克斯之后,迪斯尼也拥有了Hulu的60%股份,这就增加了苹果收购的难度。此外,Hulu很大程度是依靠现有的网络电视节目授权给苹果或其它公司再分配。而Netflix除了提供大量的节目和电影之外,还有很多原创内容。因此苹果完全可以打造自己的“Hulu”,但想要复制Netflix很难。

相机:苹果本可以与尼康、佳能等大型相机厂商合作,但最终却选择组建了自己的相机部门,目前iPhone占据了整个移动拍照行业的主导地位。对许多小型公司的人才以及知识产权的收购让这一切变成了可能,就像索尼在智能手机传感器上所做的事情一样。很难想象苹果会为了提高摄像头拍照效果去收购像佳能这样拥有20万员工的公司,而一些拥有突破性独家技术的小公司似乎是更好的选择。

社交媒体和实时通讯:关于苹果收购Twitter或其它社交媒体的传闻,在过去的几年里偶尔出现,但并没有太大的反响。无论是Snapchat、WhatsApp、Signal或其它通讯工具,对苹果来说没有太大的意义。

触控笔:苹果在iPad问世多年后又发布了Apple Pencil触控笔,并且获得了相当多的内部专利。虽然很容易想象苹果在收购Wacom这样的专业公司后,产品会更加吸引专业创意人士的青睐,但考虑到收购成本与受众群的比例,收益率并不算高。因此收购一些在写作、绘图和识别技术上有突破的小公司也许更有价值。

Siri:由于语音识别和基于云计算的可靠性问题,Siri现在的话题比较热门。苹果曾经收购了Siri的开发团队并据为己用,但随后又卖给了三星。苹果的机器学习技术还在继续,从公司的招聘信息中就能看出,苹果现在还急缺大量相关的开发人才。

商业金融:几年前,苹果还在积极寻求收购Square或一些规模较小的支付技术公司,但现在这样的收购会产生更大的影响。随着Apple Pay在更多国家上线,苹果已经拥有了属于自己非常出色的金融服务,并且消费端的硬件问题根本不用担心。苹果可以收购像Square这样的公司,后者在商家手中拥有大量的支付收款终端。还可以与First Data(Clover所有者)这样的公司进行更大规模的交易,或者继续采取与银行或商家合作的策略。

从我个人的角度来说,还是更愿意看到苹果有一些大动作,比如收购迪士尼。主要是因为将会看到苹果的产品融入更多迪士尼元素,这样双方会将彼此的资源深度整合,互相受益。但从实际情况出发,收购中小型公司是更适合苹果的策略,而不是那些重磅交易。(编译/音希)

本栏目中的所有页面均系自动生成,自动分类排列,采用联索网络信息采集、网页信息提取、语义计算等智能搜索技术。内容源于公开的媒体报道,包括但不限于新闻网站、电子报刊、行业门户、客户网站等。使用本栏目前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