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5创业网
项目发布
申请报道
扫一扫,联系编辑获得审核机会
符合以下要求,获得报道机会
1. 新公司求报道
2. 好项目求报道
3. 服务商求报道
4. 投资融资爆料
中介交易 网站交易 域名交易 公众号
登录 注册
会员中心 退出
微信
微博
手机版
网站导航
找项目 找服务
客服热线:400-995-7855
创业
创业动态 投资融资 创业故事 众创空间
财税
工商注册 公司财税 资质办理
产权
商标 版权 专利
科技
互联网 IT业界 移动 八卦休闲
站长
网站运营 建站经验 SEO 交互设计 好站推荐
营销
营销策划 网络推广 移动营销
电商
电商资讯 电商分析 移动电商
IDC
IDC报告 云计算 服务器 安全 CDN
更多
自媒体 公众号 小程序 产品 域名 会议 数码 游戏 系统 技术
首页
创业
创业项目
科技
站长
产品
营销
电商
域名
会议
A5交易
A5营销
创业服务
当前位置:首页 > 站长 > 交互设计 > 正文 品牌
标签
专题
软文
实战案例!揭秘网易严选营销线的设计过程 2018-01-02 09:01 来源:优设网 我来投稿 我要评论
创业项目优选 好项目来A5招商 ,点击入驻!
无论何种模式的电商产品,其本质都是商品售卖。营销活动是其中不可或缺的卖货方式,不仅影响GMV,也是非常重要的获取用户的手段。
消费升级的时代,消费者对于商品的品质、产品的服务都有着更高的追求。营销线作为电商产品的核心功能,贯穿了用户从商品浏览到下单的一整个流程,本文将从交互设计的角度来谈谈网易严选营销线从0到1的设计过程。
营销线的概念
广义上来讲,营销就是把商家意愿包装为活动,促进消费者消费的手段和承载形式。大多数人的概念也是平时随处可见的促销信息,比如超市打折活动,淘宝双11大促,朋友圈爆款H5等。
对电商而言,营销线是一系列营销相关功能组成的模块体系,不同产品对营销线的定义不尽相同,以严选为例,对现有产品功能做了如下划分:
严选营销线的设计背景
严选上线后以其简约的品牌调性吸引了很多忠实用户,但随着产品不断发展和用户量激增,原先简单的功能框架已不再能满足需求,而用户反馈中很多诉求也亟待解决,比如:
特殊时间段的促销活动。
高粘性用户的激励机制。
最大可用优惠、包邮、凑单等的提示和引导。
互补商品、替代商品的个性化推荐。
……
无论是从业务角度还是用户诉求出发,营销线都是之后优化目标中非常重要的一环,不仅能丰富产品的运营维度,还有助于拉新促活,提高客单量和复购率。
那么营销线应该如何着手设计呢?
解析营销线的设计流程
1. 优化购物路径
严选原有的流程和功能较为单薄,用户只有浏览和下单等基本操作,所以首先对购物路径进行了优化补充,如下图所示:
△ 购物路径优化图
可以看出各个节点都增加了营销功能,虽然相对延长了用户的购物路径,增加了用户下单的时间和决策成本,但当营销线是定位于提供更好的服务时,购物路径的缩短并不是我们的终极目标,而应该是在满足各种用户诉求的情况下提高购物效率和转化率,提升产品的用户体验。
2. 明确设计方向
功能逻辑上以业务为导向,在保证购物流程流畅高效的前提下维持严选本身的品牌调性。
设计基本方向为简洁易用,可以从以下三点来体现:
样式统一性。
交互一致性。
流程顺畅性。
3. 搭建促销工具
促销工具是营销线最常见的手段之一,玩法丰富样式多变,所配置的营销活动在C端能贯穿于一整个购物流程,在不同的页面逻辑和样式也多有不同。
商品详情页:商详页是用户最直观感受商品信息和优惠的地方,所以要明确且显眼地展示不同营销活动的特性,现有营销模块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标注区域。
△ WEB商品详情页
Area 1: 以单品变价类工具为主,通过不同样式来强调时间与价格的强关联,营造优惠的紧迫感,促使用户尽早下单。如图所示为梯度变价(商品在一段时间内以逐天递减优惠的价格销售),因涉及时间范围广所以设计为日历样式,加强用户对天数变价概念的感知。支持超过五日作折叠,和当天的活动价做联动展示,让当天售价始终保持在首屏顶部可见。
Area 2:以多商品/全场类工具为主,通过标签的加强引导,依次展示活动的促销标语。默认最多显示二条,超出作折叠处理,避免信息太多对用户造成干扰。
Area 3:套装(商品以组合模式销售)的逻辑和样式较为复杂,不适合放置在顶部区域,如图放置在商品图下方,和推荐模块共享空间,保证用户可以在一屏高度内看见活动信息,且样式兼容和拓展性强,能够清晰明了的展示多重套装,也方便后期优化。
而上图也能看出,此页面的Call To Action按钮强调于「加入购物车」,因购物车能承载更多营销活动,且支持个性推荐和凑单等功能,不仅有利于提升客单价还方便用户凑单和合单发货,所以应多引导用户去购物车操作。参照其他电商,现在的商详页CTA按钮也更多为加购。
△ 多电商平台的商详页下单按钮
CTA按钮在设计时应尽量确保唯一性和一致性,例如套装、凑单页只允许加购,很多时候给用户太多选择反而会适得其反。
购物车页:购物车可以说是营销线最重要的载体,满足商品查看、商品管理、营销支持、金额计算等基础功能,在加入促销工具后原本的购物车样式也做了相应调整。
以最基础的满赠为例(用户购买满足指定金额/件数/款式时,可获得相应赠品/赠券),一个完整的满赠品活动在购物车的样式如图:
△ WEB购物车2.0版本
常态下整个营销活动模块包含促销标语、赠品、活动商品。而促销标语起重要的活动模块划分和提示作用,不仅视觉上要突出,在信息传递上也要简明扼要,只需重点露出用户当前的活动状态和满足目标需要的条件,引导用户操作勾选或凑单,动态计算阶梯门槛,减少用户理解和计算的成本。
如满赠的标语为多字段组合而成,在满足档位条件前后样式不同:
而满赠品还支持阶梯档和全场活动,此时又需细分样式:
除了标语,整个活动模块的视觉样式也进行了调整:活动商品组加以底色,失效商品组灰化沉底显示,皆区分于普通商品组,保证用户信息浏览和理解的高效性。
交互流程上则增加了下列几点优化,保证用户付款流程的顺畅性和良好的可操作性:
允许用户在购物车切换sku,减少用户页面跳转和更换操作的成本。
赠品在满足条件的情况下会自动带出,减少用户遗漏的情况。
下单操作栏从底部跟随优化为悬浮常驻显示,对字段进行重新排版缩短了高度,增强操作便捷性。
4. 适配多端方案
营销活动涉及多端,移动端的交互样式与操作逻辑相较于WEB端有很大差异。考虑到大小屏幕适应性和操作流畅性,界面的样式布局要求也会更高,要在有限的空间内露出对用户最重要的信息。
举个例子,下图为APP端购物车常态与编辑态的样式,对阶梯档标语做了最大程度的精简:只显示下一梯度的引导文案,且弱化凑单入口,通过箭头来引导用户点击。
△ APP购物车2.0版本
在全局版式上对所有字段做了优先级排序,除商品基本信息外,优惠活动切换的优先级较高,所以把较低频的数量调整和SKU切换功能进行折叠,仅在编辑状态下可见。
而编辑状态下用户无法领取赠品、选择活动、跳转凑单页,入口和热区都做了相应的隐藏处理,让操作路径和用户行为能相对应,减少无意义的跳转和逻辑判断,也能避免造成用户的操作疑惑和失误。
注:上图为前期稿子,线上购物车为最新改版样式。
以上只列举了部分促销工具,其他类似的促销工具可在现有基础上延伸设计(满赠满减、满折,梯度变价限时购、特价),保持促销工具的整体一致性。
随着促销工具越来越多,流程也会愈加复杂,还会涉及到彼此的互斥与共享、前端后台的限制与配合,所以在设计过程中,不仅需要考虑促销工具当期的逻辑样式,还要考虑到后期的兼容拓展。
完善标签价格体系
营销线的丰富也势必带来商品价格的多变,一个商品不同营销场景下会存在多价格、多标签,在不同页面如何展示才能吸引用户又不会造成用户认知偏差呢?而标签作为用户对活动最直观的引导入口,如何把握这个展示的度呢?
以APP为例,价格和标签在不同页面的处理方式就有较大不同:
△ APP端的列表页、商详页、购物车
在满足业务需求的前提下,尽可能对页面样式进行精简处理:
价格:活动下默认取用户能享受的最低sku价展示。详情页作为重要营销载体需展示完整价格信息活动价和原价,但列表页、购物车则隐藏处理。
标签:针对不同页面特性做不同处理,不仅要控制展示数量,位置和样式也需灵活可变。比如购物车页空间有限,则隐藏销售标签,优化活动标签为文字标,前置于商品名。
再让我们细化来看标签的展示逻辑:
△ 部分主标签样式
现有标签数量20+,所以根据标签属性进行了分类,且大类内部再参考业务优先级做了排序,对同一商品的显示数量进行控制,优先露出更重要的标签,提升易读性。
视觉上对标签样式做了统一,所有活动标签同一色系,销售标签根据系统和人工配置作了细分。库存标签则较特殊,打标在购物车的图上,需根据商品的不同状态作明显的区分。
此外还有多色可选/产地制造等各类标签,后续随着功能增多也需要考虑更多的优化样式,我们也在持续迭代优化中。
编者注:面对各种标签属性,如何设计出最符合当前场景的标签,这篇好文给你答案→《进阶知识!超全面的标记系统设计总结》
结语
营销线功能复杂,因业务调整、功能增加等线上版本已迭代多次,在项目实际落地过程中也会遇到不少问题。本文篇幅有限,仅做了项目前期的一个概述,综上总结一下设计心得:
设计形式追随功能营销线应以业务需求为导向,避免新颖美观却不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设计,如何提升产品转化率才是交互设计师需要重点关注的。
好用易用为首要目标营销活动往往信息量巨大,又容易因时间和操作等因素而变化频繁,所以要尽量保持样式简洁和逻辑清晰,让用户能高效地浏览操作,减少购物中的困惑和焦虑感。
以用户为中心深入挖掘用户行为习惯,真正从用户的角度去分析购物流程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考虑多端多场景的兼容,保证每个触点都能得到及时有效的反馈,在满足业务需求下保持良好的用户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