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培训机构招生变身招聘,求职青年受骗入局
编者按:本文来自经济观察网,记者:吴秋婷,36氪经授权发布。
近几年,职业培训市场日益火爆,培训机构竞争激烈,然而监管力量尚未跟进。在制度的漏洞之下,非学历职业培训领域衍生出“面试转招生”的获客形式,通过模糊培训与实习的语词概念,进行言过其实的虚假宣传,达到招生的目的。初入社会的年轻人难辨真假,一步步被骗入局,甚至背负上难以负荷的培训贷款。
求职不成反背负培训贷
林伊在匆忙中签完电子合同,跟随公司的工作人员走进一间画室,里面的一个学员问她是否签了第三方合同,并提醒她那是贷款申请。林伊方才恍然大悟,怀疑自己上当受骗。
今年7月,林伊在58同城上看到重庆美艺拓教育科技有限公司一则“实习设计师助理”的招聘启示,薪资3000-5000元,任职要求一栏中写道:“在高级设计师的指导下完成工作内容,无经验基础较弱者也能胜任,本职位希望提供给想到本行业发展但苦于没有基础的朋友”。
从小对设计感兴趣的林伊决定前去应聘。电话咨询后,林伊按照约定去公司参加面试,然而林伊却发现,原定的面试环节似乎有些异样。“他们说我之前没有任何相关经验,需要先跟着设计师学习四个月,学习结束后,可以选择在他们公司任职,或者到他们推荐的其他公司就业。”林伊向经济观察网记者回忆道。
之后,公司向其出示一份培训协议,林伊感到不解,询问对方为何不是劳动合同,对方回答因为她还不算正式员工,只是跟随设计师学习,性质与培训相同。刚刚走出校园大门不久的林伊,并未多加深思,也没来得及将协议浏览一遍,便在工作人员的催促下草草签下了协议。
林伊满心欢喜,以为顺利入职。然而在当天下午,公司又要求其签署一份电子合同。公司告知她,四个月的实训费用是17800元,公司无法垫资培养,但她可以分期交费。“公司说需要签一份有合作关系的第三方公司合同,由第三方公司先垫资,但全程没有提到过‘贷款’两个字。”林伊说。
就这样,稀里糊涂中,林伊的应聘工作变成了一次培训报名,在不知办理了贷款业务的情况下,无故背上了一笔本息共计两万余元的培训贷。整个申请贷款的过程都由公司指引操办,甚至借贷平台打来确认电话时,林伊也被要求按照已写好在纸张上的答案进行回答。
办理完一切手续,经画室一名学员提醒,林伊才疑心自己是否上当受骗:“那时候才意识到,这里招员工可能是假的。”之后林伊多次表示要退出,都被公司以“签完合同不能更改”为由拒绝。
退出无果之下,林伊开始了四个月“朝九晚五”的培训历程,寄希望于培训结束后的正式入职。然而培训的课程质量低,结束培训后,曾经保证的高薪工作推荐也成了虚幻的空影。“和我一起结束了培训的同学,大部分都还没找到工作,个别学员找到了工作,但平均工资只有2500左右。”林伊告诉记者。
12月22日,记者以应聘者的身份,拨打了林伊提供的公司招聘电话。对方在得知记者毫无相关工作经验后,向记者表示,正式入职前会有一个实习期,公司会有员工带领学习。在实习期间,可以获得每个月两千余元的实习补助,并告知记者可以直接到公司面试,但未曾提及任何培训或贷款事宜。
“面试转招生”的获客方式
与林伊类似的受骗者仍有许多。培训课的班级均被公司以“项目xx部”冠名,目前已有十余个班级,每个班级近三十人。与其他同学交流后,林伊才发现彼此经历相似,且都已经办理了培训贷。“一些人发现受骗后选择退出,但仍然需要继续还贷款。”林伊说。
实际上,这种“面试转招生”的获客方式近两年在非学历职业培训领域极为常见。IT培训机构小牛学堂CEO蔺华告诉经济观察网,以面试的名义吸引应聘者,再将面试环节转变为培训招生,这种获客方式从多年前便已存在于职业教育培训领域,但只是处于尝试阶段。
“2016、17年两年时间里,培训机构里非常流行这种‘面试转招生’的获客方式,很多机构凭借此种方式获得了规模上的提升。”蔺华说,”过去两年,传统行业转型,许多人在求职,同时培训机构面临招生压力,便开始流行这种以招聘为获客节点的招生形式。”
然而,此种获客方式存在着多种隐患。一方面,学员的培训动机是通过招聘名义引导而来,培训意愿并不明晰,并且会有强烈的受骗感;另一方面,为顺利将应聘者转变为学员身份,培训机构往往会进行虚假宣传,保证培训结束后的高薪工作,但最终却无法兑现承诺。
蔺华认为,这种方式下,很多培训机构的培训质量和体系没有达到以招聘为招生入口的条件,培训质量差、就业结果不理想,很容易引来学员的投诉。对于培训机构而言,这种获客方式存在着诸多风险。
除此外,职业教育培训领域近些年引入消费信贷服务,牵涉其中的利益主体进一步增加。林伊在公司“缺乏经验,需要岗前培训”的说辞中签订了培训协议,并在不知是贷款的情况下,在第三方网贷平台办理了贷款业务。并最终因为被公司告知无法终止借贷关系的缘故,选择留下接受培训。
一位网贷机构工作人员告诉经济观察网,网贷不需要贷款者与网贷机构进行面签,只需要在网络上填写资料、签订合同。如果学员是在培训机构欺骗性的引导下办理了贷款业务,贷款意愿并不明确,网贷机构很难发现其中的问题。事后学员的还款意愿低,培训贷纠纷也由此产生。
针对重庆美艺拓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的行为是否构成欺诈,记者咨询了上海市九汇律师事务所洪小萍律师,律师表示,如果企业在58同城上公开招聘员工名义,欺骗应聘者前往应聘,实际上并无相应岗位,而是以各种明目对应聘者进行培训,收取各种培训费用,这种行为已经涉嫌诈骗罪。
该律师向记者解释,依据《刑法》规定,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向被害人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