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资委:推动央企子企业整合发展 加大资本运作力度
6月2日,国资委财务监督与考核评价局对外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中央企业增收节支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其中提到要求央企高效融通使用资金,盘活存量提高效能。
国资委要求央企深化内部资源重组,用好近期出台的兼并重组税收支持政策,推动相关子企业整合发展,提高业务协同和资源使用效率。并敦促央企加大资本运作力度,推动资产证券化,用好市值管理手段,盘活上市公司资源,实现资产价值最大化。
舆情点评:
此前,国务院国资委对央企间合并重组传闻的澄清,大大降低了舆论场相关事件关注热度。同时,在中国中车和国电投等合并重组典型外,近期鲜有重组合并相关权威信息流出也让舆论趋于理性和冷静。在此背景下,国资委发文要求推动央企子企业整合发展,加大资本运作力度,或将在舆论场掀起央企内部整合的讨论热潮。
从更加宏观的央国企改革角度来看,不管是央企间合并重组,还是央企子企业整合发展,加大资本运作力度,其终极目的是一致的:央企间整合重组是“做大”企业,即增强企业体量,参与市场竞争,尤其是与跨国集团的海外竞争;央企子企业整合发展,加大资本运作力度,更多的是强调“做强”企业,通过改革增强企业内在活力,解决部分央企规模与竞争力不相适应的问题。广大央企可积极借助这一政策导向,加强企业改革举措、体制机制创新等的宣传,扩大企业舆论影响力。
两桶油提前完成油品升级
在雾霾天气、空气污染的环保压力下,政府不得不加快油品升级的步伐。为此,中石化、中石油公司也开始提前布局,投入大量资金,备战油品升级。
6月2日,中石油、中石化分别宣布,为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成品油质量升级工作方案》要求,将提前完成油品质量升级工作。
中石油计划2015年底前实施10个升级项目,使13家企业具备国五汽柴油生产能力,2016年底前安排22个项目,使全部炼厂都具备国五生产能力。中石化要求所属炼厂比国家规定早3个月完成升级项目,并同时在6家企业提前布局13个升级“国六”项目。
舆情点评:
作为大气污染的一项重要影响因素,我国燃油的油品问题一直以来备受舆论诟病,也让声称致力于环境保护与治理的大型油企少了底气,成为企业环保宣传工作的“软肋”。此次政府层面加快油品升级步伐,企业联动布局,在直接利好大气环境的同时,也将有助于缓解油企的舆论困境。
在此背景下,相关企业可在近期保持宣传力度,进一步强化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形象塑造,在维护良好舆情环境的同时,进一步提升公众对油品等级的认知并增强其使用意愿。另一方面,在油品供应、油品质量的稳定性方面做好保障工作,避免个别事件对企业形象造成大范围的影响。
油气关联企业可借助此次油品升级,进一步提升企业环保话语形象,巩固品牌影响力。同时,也应注意规避直接标榜、口号式宣传等操作误区,“做一分,说一分”,向公众展示企业真实的环保投入方能赢得广泛认可。
南航职工保障房变商品房售卖
6月5日,《海南特区报》刊文报道“南航职工保障房变商品房售卖”,引起了中国青年网、中国新闻网(海南频道)、新浪网等媒体的关注。
文章指出,南航集团海南有限公司将职工的保障性住房以商品房名义对外销售,并与购房者签订商品房买卖合同,有业主购房5年至今未拿到房产证,多次向该公司反映情况却未得到解决。对此,南航集团海南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尽快答复《海南特区报》记者。三亚市住建局表示,该公司所建楼房为保障性住房,以商品房的名义对外出售属违规行为,但住建部门未透露售房数据,称涉及“商业机密”。
上述信息成为事件的唯一信息源。此后,原发报道《海南特区报》电子报删除了该信息;中国日报网、网易等部分媒体也删除了相关报道。网民的态度则多持负面意见,加大了企业应对的难度。
舆情点评:
在当前舆论场中,住房问题的话题热度无需赘言,房地产业经历十余年的急剧膨胀后,仍无法在普遍意义上满足公众的住房需求,却带来了高房价、产业不平衡等一系列问题。可以说,对住房话题的关注,成为民生问题舆论张力的一种表达途径。
南航此次事件中,原本具有社会福利意义的保障性住房被作为商品房售卖,引发舆论不满;南航有关人员的应对缺乏实质性引导作用;三亚市住建局对事件做了定性,但并未直接回应舆论对信息公开的诉求,为事件后续发酵留下了空间。目前,事件有关报道被删除,但类似手段能否彻底消除事件对企业的负面影响尚待观察,与之相比,直面舆论监督,对相关违规问题及时整改有助于企业整体形象的提升。
中石油女经理卷款5亿失踪 神华副总裁被调查
6月4日,《新京报》引用相关消息指出,中石油河南周口销售分公司销售经理陈某携约5亿元油款失踪,中石油河南销售分公司相关负责人、多位卷入此事的乡镇加油站负责人证实上月(当事人)女销售经理陈某的丈夫已辞职,现一家三口失联。目前警方已立案调查。
上述信息发布后,成为网络媒体争相转载的信息源,新华网、光明网、凤凰网等媒体积极转载了该报道。涉案金额、河南多地闹油荒、当事人失联以及事件背后的问题均成为媒体转载的新闻点,并置于标题中,吸引了舆论的关注。
7日下午,中国神华发布公告称,当日公司收到控股股东神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通知,公司高级副总裁郝贵正在接受有关机关的司法调查,不能正常履职。此后,全景网、新浪财经等财经证券类网站转发这一公告信息;中国网、中国青年网等中央媒体也进行了转载。
舆情点评:
长期置于反腐风口浪尖的中石油,此次曝出女经理携巨款失踪案件,在当前反腐类新闻娱乐化的趋势下,“中石油”、“女经理”、“5亿元”、“失踪”,任意一个关键词都能带给网络舆论场充足的“料”,滋生各类传言。与此同时,这一事件又具有关键信息明确,涉事单位级别较低,警方已介入调查等有利因素,在不发生其他重大突发事件的情况下,舆情风险整体可控。
目前,暂未有中石油集团层面对此事作出回应的报道,这一应对策略在舆情关注度较低时能避免因高级发声带动舆情态势升级,但当事件充分发酵后,适度的高级响应和权威发声对于平息舆情是必要的。中石油相关部门可跟进关注事件进展,在必要时介入引导。
去年底以来,神华集团连续多名高管被查,中央巡视组在反馈中严厉指出灭火工程腐败、“腐败黑金”等问题,企业反腐舆情压力巨大。但神华集团在多次高管被查的重大舆情事件中,通过主动的信息披露纾解和引导舆情压力,有效阻隔了负面舆情从反腐层面向企业经营层面的扩散,相关经验值得广大央企借鉴。
格力郑州建新厂遭抗议
6月5日,河南电视台报道格力欲在郑州建新厂遭到教授抗议一事。报道指出,格力所建新工厂将处理回收废弃电器电子产品,正是引发多位教授抗议的源头。
郑州大学机械电子专业副教授苏宇峰认为这个新厂应该是提取这些电子产品中的重金属,而就目前国内的技术来看,势必会造成污染,因为在他平时的课程中就经常要做此类的实验。如果这样的工厂建成,格力所回收的电器电子产品肯定不会是小数,而是来自全国各地的废旧电器和电子产品,他们通常称其为电子垃圾。
在工厂所建的区域内,多所大学、小学、幼儿园坐落于此,附近的村民对电子垃圾造成的污染现象也较为担心;部分居民还不止一次地致电当地城乡规划局表示不满。河南电视台也采访了郑州市高新区城乡规划局的工作人员——由于大家意见很大,刚刚开会决定,这个项目暂停。但是对于格力公司这个项目以后究竟是建还是不建,并未获得明确的答复。
舆情点评:
如何在投资拉动和环境保护间取得平衡,成为地方政府招商引资过程中颇为“头疼”的问题,而因为环保标准受到舆论质疑,致使拟建在建项目暂停的案例也屡见不鲜。更有甚者,如低毒化工产品芳烃(PX)有关项目还遭遇“人见人弃”的邻避效应,引发大规模群体性事件。教授质疑格力新厂重金属污染背后,还牵扯到项目审批、环境评估、新厂选址、城市规划等方方面面的问题,因此,暂停项目成为有关部门快速回应公众诉求的相对低成本选择。
对企业而言,投资项目遭遇来自公众舆论的阻力时,一方面可及时通过环保部门或第三方专业环境评估机构,通报项目环境标准,化解舆论焦虑;另一方面,企业环保舆情引导应更加落地,如在项目覆盖的重点社区、学校等单位投放材料、展开宣讲等,线上线下并举缓解舆情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