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武纪是如何炼成的—从少年天才到中国AI芯片领军人
2025-09-02 14:58:18  腾讯   [查看原文]

寒武纪是如何炼成的——从少年天才到中国AI芯片领军人

16岁考入中科大少年班,一度沉迷游戏险些留级的“学渣”,如何逆袭成为身家超1600亿的科技富豪?陈天石与哥哥陈云霁共同创立的寒武纪,又是如何从一间实验室成长为市值超6000亿的“中国AI芯片第一股”?

2025年8月27日,A股市场诞生了新“股王”。中科寒武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股价盘中大涨近10%,达到1464元/股,一度超越贵州茅台,成为A股市场股价最高的企业。截至当日收盘,寒武纪市值已经达到5740亿元。

这家专注于AI芯片的公司成立于2016年,2020年登陆科创板,曾经历长达三年的低谷期,股价从历史高点297.77元/股暴跌至46.59元/股,跌幅超过84%。然而,从2023年开始,寒武纪开启了惊人的逆袭之路,从不足50元/股飙升至超过1400元/股,最大涨幅超过25倍。

作为创始人的陈天石,在寒武纪持股28.63%,按目前市值计算,他的身家已经超过1600亿元。这个来自江西南昌的天才少年,用十年时间打造了中国AI芯片第一股。01 天才兄弟:少年班的非凡旅程

寒武纪的背后,是一对来自江西的学霸兄弟——陈云霁与陈天石。哥哥陈云霁1983年出生于南昌,14岁考入中科大少年班,19岁进入中科院计算所,成为“龙芯”团队最年轻的研发人员。

弟弟陈天石似乎复刻了哥哥的路径,16岁入读少年班,随后攻读完计算机博士。但实际上,弟弟的经历更加跳脱,这或许也是选择创业的性格动因。

陈天石1985年生于江西南昌,成长于一个重视知识探索的家庭——据其早年访谈提及,父母均为工科背景,家中藏书涵盖计算机原理、电子工程等领域,这种环境使他自幼对硬件设计产生兴趣。

16岁时,陈天石凭借数学与物理学科的突出成绩,考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少年班,成为当年该班级最年轻的学生之一。

但陈天石考入中科大少年班后,却一度沉迷游戏、多次挂科,甚至险些留级。他曾公开自嘲是“学渣”,大三时因成绩不佳,一度考虑换专业,最终竟用“抓阄”的方式决定转向计算机领域。02 科研起点:黑暗中摸索的AI芯片构想

2010年,仍在中科院担任研究员的兄弟俩在一次内部报告中首次提出研发AI专用芯片的构想。

“那时没人看好这个方向,”兄弟俩后来回忆,“我们像在黑暗中独自摸索。”

陈云霁回忆起这段研发岁月时也曾感慨:“在一个学术界不认可、工业界不关心、难以发论文、难以申项目的冷门交叉学科方向孤独前行,就像在一片黑暗中摸索,不知道哪里是方向、哪里是出口,甚至不知道有没有出口。”

直到2015年,这支仅20人的团队,才研发出世界首款深度学习专用处理器原型芯片。

随后在2016年,陈天石便选择离岗创业,与中科院下属的北京中科算源资产管理公司共同出资设立中科寒武纪科技有限公司,注册资本仅90万元。

而公司之所以取名“寒武纪”,是希望用地质学上生命大爆发的时代来比喻人工智能的未来。03 早期发展:从华为合作到独立转型

凭借团队实力和背景,寒武纪的融资之路相当顺利。成立半年后,寒武纪就迎来了科大讯飞等三家机构的5000万元投资,估值达到5亿元。到2018年1月,国投基金领投时,公司估值已达45亿元。

与此同时,寒武纪也拿下了华为这个大客户。2017年9月,华为发布人工智能手机芯片“麒麟970”,背后搭载的正是寒武纪1A处理器,寒武纪一夜之间声名鹊起。

但是,寒武纪和华为的甜蜜期并不算长。2018年,华为海思启动AI芯片自研计划。2019年3月,华为在P30系列手机发布会上,正式推出搭载自研达芬奇架构的麒麟980芯片,宣布终止与寒武纪的终端IP授权合作。

重压之下,陈天石果断带领寒武纪战略转型,转向 “云—边—端”全场景布局。04 上市之路:科创板“AI芯片第一股”

2020年7月,寒武纪成功登陆科创板,从正式递交招股书到敲钟上市,仅用了116天,被誉为“国内AI芯片第一股”。上市首日,公司市值即突破千亿元大关。

然而上市后,寒武纪却陷入长期亏损的困境。2020年至2023年,寒武纪归母净亏损分别达到6.59亿元、11.11亿元、15.79亿元、10.43亿元。股价也一路下跌,在2022年4月,甚至跌到46.59元/股的低点。

针对亏损,寒武纪曾在2024年半年报中表示,受供应链影响,营业收入有所下降;同时,公司为确保智能芯片产品及基础系统软件平台的高质量迭代,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保持技术领先优势,持续进行了大量的研发投入。

如此惨淡的表现,一度引发外界广泛质疑:寒武纪是不是要不行了?这支团队的国产AI芯片梦,似乎在此刻已经接近破灭。05 技术死磕:坚持研发迎来转折

面对困境,陈天石坚持高研发投入。转折点出现在2024年。

这一年,寒武纪推出了思元590芯片,那是一款采用7nm工艺的国产芯片,应用ASIC架构,支持512TOPS的算力,在推理场景能效比上已超越国际巨头,几乎支持所有国内主流大模型。

百度内部测试结果显示,思元590在某些大模型训练任务上的表现已非常接近英伟达A100芯片;即便在相对弱势的场景,其性能也能达到A100的一半左右;整体性能大致可达到A100的80%水平。

这款芯片已经被应用于字节跳动、百度、阿里云等企业的云端大模型训练,以及省级智算中心项目等。2025年4月,寒武纪还通过DeepSeek兼容性测试,成为国内唯一支持新一代FP8精度格式的芯片厂商。

在地缘政治背景下,寒武纪的“英伟达平替”价值开始被市场重新发现,股价也随之开启狂飙之路。06 业绩爆发:国产替代的完美风暴

2025年,人工智能产业迎来了爆发式增长。大规模预训练模型在各行各业得到广泛应用,对算力的需求呈指数级增长。

与此同时,美国对华芯片出口限制进一步收紧,倒逼国产算力替代加速。这为寒武纪创造了历史性机遇。

2025年上半年,寒武纪交出了一份炸裂的成绩单:营业收入28.81亿元,同比增长4347.82%;归母净利润10.38亿元,相比上年同期的亏损5.3亿元,实现了惊天逆转。

分析业绩爆发的原因,主要来自三个方面:

首先是大模型训练需求的井喷。2025年,中国各大科技公司纷纷推出自己的大模型,包括百度的文心一言、阿里的通义千问、腾讯的混元等。这些模型需要巨大的算力支持,而美国限制使得英伟达高端芯片获取困难,寒武纪成为了重要替代选择。

其次是国产替代政策的推动。2025年,国家进一步加强对人工智能基础设施的支持力度,三大运营商AI服务器集采中,国产芯片占比要求超过60%。

第三是技术成熟度的提升。经过多年积累,寒武纪的芯片产品和软件生态已经达到了可商用水平。07 资本盛宴:从谷底到巅峰的逆袭

寒武纪在资本市场的表现令人瞩目。2025年8月27日,寒武纪股价盘中最高冲至1464.98元/股,首度超越贵州茅台的1460.66元/股,成为A股新股王。

8月28日,寒武纪再度大涨15.73%,收盘报1587.91元/股,总市值达6637.46亿元。

根据公司2025年二季度财报,创始人陈天石持股比例为28.57%,据此测算,其持股市值最高达到约1905亿元,创下个人财富新高。根据2024年胡润百富榜,他的财富超过了马云家族。

在这场资本盛宴中,早期投资者已成为最大赢家。无独有偶,知名海外投资机构高盛已将寒武纪目标价上调至2104元,对应市值近8800亿元。08 挑战与未来:前行路上的机遇风险

尽管寒武纪目前风光无限,但公司仍面临诸多挑战。

寒武纪在半年报中提示,公司仍面临供应链稳定、毛利率波动、行业竞争等风险,尤其是当前全球人工智能芯片领域竞争激烈,英伟达等国际巨头仍占据主导地位,公司需要持续提升产品竞争力以应对市场挑战。

此外,光子芯片、量子计算可能颠覆现有架构,寒武纪需持续在行业内领跑。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正酝酿对中国进行新一轮芯片出口管制,寒武纪需突破先进制程的封锁。

如何将技术优势转化为持续盈利,仍是寒武纪亟待解决的难题。尽管公司2025年上半年盈利超过10亿元,但需要保持这种增长势头才能支撑当前的高估值。目前寒武纪的动态市盈率约为280倍,仍明显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面对挑战,寒武纪正持续加大研发投入。2025年上半年,公司研发投入4.56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01%。

截至报告期末,寒武纪研发团队规模达792人,占员工总人数的77.95%,其中80.18%的研发人员拥有硕士及以上学历。

陈天石曾表示:“芯片行业没有捷径,只有靠死磕”。在寒武纪最艰难的2021-2023年,他顶住压力,坚持独立研发,最终等来国产算力的风口。

如今,他带领的寒武纪市值已超越中芯国际和海光信息等巨头,成为中国AI芯片产业的旗帜。随着全球人工智能浪潮持续推进,以及国内算力自主可控需求日益迫切,寒武纪未来的发展空间仍然广阔。

地质记录显示,寒武纪大爆发后,绝大多数新诞生的物种都走向了灭绝。而在资本市场的演化史上,每一次技术革命也总是伴随着无数泡沫的诞生与破灭。

陈天石和他的寒武纪能否在这场全球AI芯片竞赛中最终胜出?

答案需要时间揭晓。

对于捡漏风格的投资者,很显然目前已经不是买入机会,而是卖出机会。

卖出,后面的钱给别人赚,自己再去寻找新的捡漏机会。

本栏目中的所有页面均系自动生成,自动分类排列,采用联索网络信息采集、网页信息提取、语义计算等智能搜索技术。内容源于公开的媒体报道,包括但不限于新闻网站、电子报刊、行业门户、客户网站等。使用本栏目前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