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水平中外合作办学学术活动在北京理工大学举行
2025-08-27 10:09:10  今日头条   [查看原文]

2025年8月17日,第五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系列交流活动——高水平中外合作办学学术活动在北京理工大学举行。本次活动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指导,北京理工大学主办,北京理工大学国际交流合作处和国际教育学院承办,以高水平中外合作办学助力“双一流”建设为主题,围绕中外合作办学的高质量发展深入探讨。学术活动由北京理工大学国际交流合作处处长陈端端和国际教育学院院长林杰主持。

教育部国际司涉外办学处、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国际合作与交流处代表对中外合作办学相关政策进行了解读。西北工业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北京交通大学、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等多所高校的专家学者围绕“高水平中外合作办学助力‘双一流’建设”主题作报告,促进了理念的交流互鉴、经验的融合共享和合作路径的务实拓展,为推动高校中外合作办学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益思路与参考。

孔杰作报告

西北工业大学国际合作处处长孔杰围绕《互为镜像 同构创新——中外合作办学与境外合作办学的互动实践》题目作报告时强调,中外合作办学与境外办学是服务国家教育强国战略的重要路径。他结合西北工业大学的实践案例,如西北工业大学哈萨克斯坦分校、玛丽女王工程学院、白俄罗斯国家科学院中国分院、莫航学院等,系统阐述了“引进来”与“走出去”双向协同的动力机制、路径选择与创新模式。通过MOA模型(意愿、机会、能力)分析了境外办学的成功要素,并指出制度引进与本土化适配是关键。

王钰作报告

大连理工大学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处长王珏围绕《以高质量中外合作办学助力教育对外开放——大连理工大学的探索与实践》题目作报告时,系统阐述了大连理工大学通过“三机构一项目”(中日、中英、中白合作学院及中美合作项目)的实践,构建多层次、多区域的国际化办学格局。学校以欧美深化内涵、“一带一路”重点布局、东北亚发挥地缘优势为战略方向,创新工作机制,推动人才培养与科研国际化深度融合。未来将落实教育部“六个转变”要求,从规模扩张转向质量优化,探索高等教育对外开放的可复制模式,助力一流大学建设。

王尧作报告

北京邮电大学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处长王尧围绕《以“高起点、高标准、高效能”推动中外合作办学高质量发展》题目作报告时指出,中外合作办学应以高起点谋划、高标准引进和高效能运行推动高质量发展,通过资源整合与创新融合,实现人才培养、学科建设与国际交流的全面提升。她以北京邮电大学与英国伦敦玛丽女王大学20年成功合作为典型案例,详细介绍了“4+0” 模式、“两校三地” 格局及双重质量保障体系的探索与实践,为中外合作办学高效能运行、实现内涵式发展提供可借鉴的实践路径。

肖贵平作报告

北京交通大学威海国际学院副院长肖贵平围绕《异地校区中外合作办学教学质量保障的探索与思考》题目作报告时强调,异地校区中外合作办学需建立完善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她以北京交通大学威海国际学院为例,详细介绍了面对中美英三方学制差异所采取的三方周例会制度、中外联合管理机制以及分类课程管理模式;客观分析了当前面临的挑战,并指出未来需要进一步优化中外课程衔接、加强师资团队建设、平衡学术要求与学生发展需求,以持续提升异地校区中外合作办学的教学质量。

杨刚作报告

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学术事务部中方部长杨刚围绕《深北莫争创双一流大学的努力与收获》题目作报告时系统介绍了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作为中俄战略合作重要成果的建设成效,重点阐述了学校依托莫斯科大学基础学科优势和北京理工大学工程应用特色的“强强联合”办学模式,在学科布局上形成了基础学科与应用学科交叉融合的特色发展格局。他还客观分析了师资稳定性、科研合作机制等面临的挑战,并介绍了学校通过专项实验室建设、国际学术交流等举措提升科研实力的进展,展现了中外合作大学在“双一流”建设中的独特价值与发展潜力。

本次高水平中外合作办学学术活动通过政校多方深度对话、高校实践经验共享,聚焦“双一流”建设需求,系统探讨了中外合作办学“引进来”与“走出去”的协同路径、质量保障机制及特色发展模式,既凝聚了“以开放促发展、以合作提质量”的共识,也为全国高校推进国际化办学提供了可借鉴的实践样本,为推动我国高等教育对外开放向纵深发展注入了新动能。

来源:中国高等教育学会

内容提及地域:辽宁省、广东省、北京市、山东省、大连市、深圳市、北京市、威海市、龙岗区、海淀区

IP属地:湖北

本栏目中的所有页面均系自动生成,自动分类排列,采用联索网络信息采集、网页信息提取、语义计算等智能搜索技术。内容源于公开的媒体报道,包括但不限于新闻网站、电子报刊、行业门户、客户网站等。使用本栏目前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