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2013 年由斯派克 · 琼斯编剧和执导并获得第 86 届奥斯卡最佳原创剧本奖的科幻电影《她》中,主人公西奥多 · 托姆布里是一名专为他人代写书信的创意文案工作者,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接触到了一款先进的 AI 机器人萨曼莎,她风趣幽默又善解人意,能够通过和人类对话,不断丰富自己的意识和情感,两人很快成了无话不谈的朋友。萨曼莎不仅能够管理他的日程、处理邮件、接听来电,帮助主人公筛选优秀信件,联系出版社,从海量知识库中选择写作方案,还能进行深度对话,模拟出与人类几乎无二的情感需求,观众在被电影中人机情感交织所吸引的同时,也不禁对未来的人机对话充满了期待。随着近年 5G 网络规模商用并演进到 5G-A,AI 技术快速发展,人们惊讶地发现,十多年前这部科幻电影中的场景已经成为现实。比如,广东移动在今年 5 月 19 日发布的 AI 通话系列产品中,AI 秘书就可以轻松实现电影《她》中的科幻场景:无人接听、关机或不在服务区时,你的 AI 秘书就会自动接听,像真人一样代为询问并完成智能对话。
比如,快递到门口了,AI 秘书会回答:" 你好,正在开会,请把快递放在门口。"AI 通话,正在颠覆原有的通话方式,成为数字交互的新入口。目前,中国移动与华为推出的 AI 通话已经取得了一系列突破。AI 秘书能智能识别来电、AI 速记一键生成会议摘要、AI 反诈智能识别骚扰号码,这些功能正让通话从 " 听得见 " 升级为 " 看得懂、玩得转 "。特别是 AI 迅猛发展的时代中,全新的通话方式正在成为人们生活方式的一部分,正如电影《她》中萨曼莎所说," 我很庆幸能陪在你身边,通过你的目光看世界 "。
城市与乡村之间隔着一道屏障,这个屏障两端,有留守儿童,也有空巢老人。他们被物理距离割裂,却又在情感上紧密相连。父母外出务工,孩子留守乡村;子女远走城市,老人独守空巢。他们的困境,折射出城市化进程中的阵痛。过去,许多孩子只能通过电话或视频与父母短暂交流。现在,AI 通话的出现,为这场沟通带来了新的可能。技术不能替代父母,但可以让他们在场的方式更丰富。实时共享屏幕可以让父母远程指导小孩完成作业,弥补物理身体的缺席,在多样表情包的互动中寓教于乐;24 小时的 AI 伴聊功能可以给留守儿童的生活增添乐趣,父母不在身边时,孩子可以与数字人做游戏、讲故事。亲人缺席的时间里,科技成了填补情感空白的另一种工具。
如果说留守儿童的困境是被寄存的童年,那么空巢老人的孤独则是被遗忘的晚年。子女常年在外,老人只能独自面对漫长的日夜,心理孤独感加剧,而孤独带来的后果是轻信,老人也成了诈骗分子的重点目标。还记得一年前因 AI 深度伪造兴起的 " 靳东 " 诈骗案吗?无数老人因轻信了通话中生成的 AI 虚拟形象,轻易转走十几万,事后才追悔莫及。据统计,2024 年全国电信网络诈骗案件占所有刑事案件的 60%,诈骗涉案金额超千亿元。而 AI 通话的防诈骗功能,为老年人筑起了一道保护墙。工信部数据显示,2025 年第一季度,全国共拦截诈骗电话 3.89 亿次,拦截诈骗短信 6.73 亿条,同比分别上升 42% 和 56%。除了事前拦截标记号码,中国移动推出的 AI 通话反诈功能可以实时检测通话环境,在识别异常时提醒机主及时挂断电话,为不懂新型诈骗术的老年人开启了两层保护锁。除了反诈,AI 通话推出的种种适老化设计进一步降低了老年人数字化生活的门槛。对于老年人 " 听不清、看不清 " 的难题,AI 通话提供了语音转文字的大字幕显示,同时开启语音放大和降噪。同时,AI 通话的屏幕共享和远程协助帮助了许多不熟悉智能手机的空巢老人使用电子产品。现在,父母只需接听视频电话,按照子女在屏幕上的标注一步步操作即可。
科技填不满亲情的缺口,但至少让思念有了形状。当城里的父母通过高清视频实时辅导小孩作业,当村里的老人通过适老化放大文字 " 听 " 懂子女的叮嘱,那些无法跨越的距离,似乎就缩短了一寸。这些藏在手机里的温情时刻,让等待不再漫长。
家庭场景需要的是温情和陪伴,而商务场景则需要高效和专业。在 2025 年上海世界移动通信大会上,一位美国游客用手机叫车时,司机的普通话自动转换成英文播报,而他的英文回应也实时译为中文。整个过程流畅自然,时延趋近于零。这并非某个独立 APP 的功能,而是中国移动 AI 通话的 " 同声传译 " 服务,在通话中融合 AI 能力,不依赖特定设备和 APP,轻松实现双边中、英语音实时翻译。据悉,搭载 " 同声传译 " 的入境电话卡月销量较此前同类产品提升 2 倍。
除了同声传译,AI 通话还搭载了 AI 会议纪要、实时共享屏幕等功能,可以说,一款集多种功能于一身的通话真的拯救了打工人。曾几何时,跨国沟通和会议纪要一直是打工人的噩梦。一场中英文会议,主要靠翻译员的解读,不仅成本高,商务沟通时间也被拉长,如果不请翻译,没有在母语环境中待过的公司职员一旦听漏或听错一个词,就可能导致成单失败,让之前的沟通付诸东流。并且,这么多会议发言人,会议记录也成了一件难事,传统的土办法是,先录音再找软件转写,再一一校对有无事实错误,会议开了几小时,纪要整理就花了几小时,效率低下。但现在有了 AI 通话,跨国沟通和其他会议也无异了。
担心听不懂外语?即使是有德州口音的英语、有关西口音的日语,同声传译也能实时翻译。害怕会议记录太慢?通话结束,AI 纪要就会以短信形式发送给参会人员。不仅如此,沟通过程也能共享屏幕了,画笔、摘要、高亮都可以同步批注文件,减少多次沟通可能。AI 通话的出现,降低了跨国沟通的门槛,提高了商务会议效率,让每一个公司都有了开拓国外市场的可能性。
2025 年,一只长着尖牙、表情邪魅的毛绒玩偶—— LABUBU,在二手市场被炒至 108 万元的天价。消息一出,瞬间点燃潮玩收藏圈热度。LABUBU 为什么会让年轻人排着队抢?作为互联网原住民和 AI 原住民,Z 世代的消费逻辑与上一代截然不同。他们的核心诉求是连接与有趣。他们渴望情感表达,愿意为玩偶 LABUBU 买单,也期待 24 小时在线的 AI 伴聊;他们反传统但怕孤独,喜欢 LABUBU 的 " 獠牙 ",也喜欢 AI 通话平台上各种各样展示自我个性的形象。如果 LABUBU 是 Z 世代的情绪容器,那么 AI 平台是他们的数字情感通道。调查显示,超过九成的受访 Z 世代已习惯在生活社交中使用 AI。而 AI 通话,恰好打开了社交新大门。一方面,AI 通话满足了 Z 世代展示自我的欲望。AI 通话让年轻人可以为自己定制独一无二的虚拟形象。在这个小小的虚拟世界,你可以是古风少年,也可以是赛博朋克装二次元。打电话的同时,双方的数字人形象可以发动表情特效、互送礼物,趣味十足的互动,增加了社交的可玩性。
另一方面,AI 通话使线上社交更加丰富多彩。几个好友可以利用屏幕共享功能同步沉浸观看球赛或影片,边看边聊。看视频的同时,双方都可以在视频里进行涂鸦,标记点会跟随主体移动,妙趣横生。即点即用的体验满足了年轻人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AI 通话连起不同地点的两个人,天涯若比邻。可以说,泡泡玛特用盲盒贩卖不确定性的快乐,而运营商正用 AI 技术提供确定性的陪伴。AI 通话和 LABUBU 都证明了,所有爆火的消费品,最终都是情绪的解药——或短暂的,或长久的。
这些听起来酷炫的不同场景功能,背后依托的是中国移动与华为等产业伙伴在通信和 AI 领域的深厚积累。中国移动推出了 AI 通话系列产品,华为则提供了端到端的技术支撑,在架构中引入独立 DC(Data Channel)数据通道,提高传输效率和灵活性,在网络侧部署 AI 能力平台,提供丰富的媒体处理能力。而 DC 技术与 AI 的融合正将通话带入一个全新时代,让通话不再只是打电话,更成为一个综合性的智能服务入口。6 月 18 日,由 GTI 与 GSMA 联合主办、中国移动研究院承办的首届 " 新通话 × AI 挑战赛 " 颁奖仪式在 GTI 上海国际产业大会期间举行。比赛累计收到来自中国内地、中国香港、北美、中东等国家和地区的 98 件参赛作品,参赛人员超 250 人,参赛单位包括中国移动、中国联通、沙特电信等运营商,华为、新讯等设备制造企业,阿里巴巴、WIT Software S.A.、科大讯飞等应用提供企业,以及清华、北大、中科院、北邮等科研院所。参赛作品广泛覆盖智能客服、跨境沟通、文旅导航、数字人交互等个人以及企业应用场景,充分展现了 AI 技术在重构通话体验方面的巨大潜力以及 AI 通话生态圈的蓬勃发展。
颁奖仪式上获奖的案例透露出两个清晰的信号:一方面,个性化和智能化将贯穿通话的方方面面。AI 通话推出的一系列功能集成一体,能够通过中控屏上的快捷按键智能唤醒,解锁不同场景的使用价值。另一方面,生态化将重塑运营商通话的商业模式。AI 通话能吸引第三方开发者参与,形成丰富的通话应用生态。用户通过通话入口,不仅能打电话,还能访问游戏、音乐等各种服务,为运营商带来新的商业价值。总的来说,通过 AI 的加持,通话将不再是一个孤立的通信行为,而是融入我们生活的智能入口。它既是我们与亲友情感交流的纽带,也是我们获取服务、创造价值的桥梁。从科幻电影般的想象,到如今 AI 通话的逐步落地,我们正见证着通信技术从连接世界向智能世界的变迁。也许在不久的将来,当我们拿起电话,就仿佛推开了一扇任意门,门的那头是我们想见的人、想做的事,以及一个充满无限可能的数字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