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AI这场巨头博弈,苹果似乎开始提速。
最近有传闻称,苹果正在评估是否收购AI搜索领域的一家新兴公司Perplexity。据外媒报道,该公司成立不足两年,估值已达数十亿美元。
为什么是它?为什么是现在?这场围绕Siri的新布局,或许正是苹果重构搜索格局的关键一招。
Siri的下一步进化,或许与它有关
别看Siri现在还能回你个“我不太确定”,背后其实早就开始动大手术。
苹果AI负责人吉安德雷亚在年初就提出要重构Siri架构,目标是2026年上线“LLM Siri”——也就是那种能理解自然语言、会实时联网查资料、还能处理屏幕上下文的智能助手。
但进度不理想。要让Siri听懂你说“帮我把刚拍的照片发朋友圈@老板”,光靠苹果自己慢慢磨,可能得等上两年。
Perplexity的产品能力覆盖了实时问答、文档解析、图表生成等多个维度,这些特性在一定程度上与Siri的短板形成互补。
这场潜在收购,更像是苹果打破现状的信号
苹果和谷歌的关系,一直微妙。
据公开报道,谷歌需向苹果支付高额费用,以确保其搜索服务成为iPhone的默认入口。这笔“保护费”帮谷歌锁住了全球最重要的移动流量来源,但也让苹果处在一个尴尬位置:想做AI搜索,不动谷歌就走不远。
而现在,美国司法部正在调查这份协议是否垄断。一旦协议被撕毁,苹果就有理由——也有借口——重新定义iOS搜索体验。
一旦完成整合,苹果或有机会更主动地在搜索入口方面布局,降低对第三方搜索引擎的依赖度。
对苹果来说,这无疑是一场高风险的博弈。如果换作你,会愿意押注这步棋吗?
谷歌的200亿“门票”,可能买来的是噩梦
这几年,谷歌在搜索体验上的调整引发了不同声音,有用户认为效率有所下降,信息呈现也趋于复杂。
在尝试AI整合的过程中,谷歌推出了所谓“AI Overview”模式,把搜索结果变成聊天风格回答,但广告塞得越来越深,有用户反映,新的呈现方式在效率和信息提取上尚有争议。
Perplexity则尝试以内容直达和轻量级交互作为主要方向,在用户体验层面探索新的路径。虽然现在也面临盈利难题,但跟苹果“重体验、重隐私”的价值观,倒是高度契合。
这也是苹果此刻出手的另一个逻辑:不光是技术,而是理念一致,能“合拍”。
Perplexity能补强Siri,但自身也面临生存挑战
说到底,Perplexity也不是无敌的。过去一年用户增长是快,月活超过1500万,但亏损也真不少——去年其支出达到6800万美元,其中算力成本成为沉重负担。
谷歌有Bard(现已并入Gemini),OpenAI有ChatGPT,连TikTok都开始接入AI搜索……留给独立平台的空间越来越小。
如果收购成行,Perplexity有望获得更强的资源支持,而苹果则需要解决整合与生态兼容等多重挑战。
英特尔收购Mobileye的经验也展示出类似整合过程中的复杂性和挑战。这类收购不仅要关注技术整合,还需警惕长期协同中的不确定性。
AI搜索的战场,已经不是拼谁回答准了
当前的竞争已从技术层面延伸至整个生态系统的较量:
谷歌靠Android系统+Gmail等产品把用户锁死;
苹果用iPhone+iCloud+iMessage打出隐私护城河;
OpenAI则尝试用GPT的内容生产能力和多模态交互创造全新入口;
对于规模较小的平台而言,竞争压力迫使它们转向更垂直的应用场景,如医学或法律搜索,但整体发展路径仍面临挑战。
这场AI搜索的比拼,早已超越单点能力,而转向生态构建的全面较量。
结语:这是苹果向未来扔出的“加速器”
苹果AI高管曾说:“收购不是替代自研,而是为加速创新。”如果Perplexity加入,苹果就能形成Siri三角架构:用ChatGPT解决复杂对话,自研模型处理本地隐私,Perplexity提供实时知识搜索。
这种多元模型协同架构,或许能帮助Siri缩小与Gemini之间的体验差距。
这场收购的逻辑,其实就是一句话:相较于逐步推进内部研发,苹果此次或更倾向于通过并购快速弥补现阶段产品力的不足。
站在用户角度看,若Perplexity融入苹果生态,我们的搜索习惯是否也将悄然改变?
内容提及地域:江西省、吉安市
IP属地:浙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