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网友吉林宋源2018至2019年的微博,如同一组聚焦“东北草原上的活雷锋”傅华的特写镜头,从续写
2025-08-29 09:08:42     [查看原文]

前 言今天,我们认识一位“当代活雷锋”——吉林好人傅华。他10岁开始学雷锋,做好事,续写“雷锋日记”,一直坚持到今天,整整62年,好事做了数万件,日记写了约有436万字。对此,中国雷锋报隆重推出塞北雪的文章,对傅华老师学雷锋的事迹进行专题系列报道,以飨读者。塞北雪傅华2017年8月的15则微信语录,如同一把钥匙,打开了理解雷锋精神当代传承的密码。从“抓住实质学”的深刻认知,到“善小而为、坚持一辈子”的行动哲学;从对形式主义的坚决反对,到将雷锋精神融入生活方方面面的自觉实践,傅华用朴实的文字和数十年如一日的坚守,为我们展现了雷锋精神跨越时空的强大生命力与永恒价值。傅华老师“雷锋日记” 冬冬摄一、抓住实质:精准把握雷锋精神内核“学雷锋就是要抓住雷锋精神实质学,抓住根本学。”傅华反复强调这一观点,在他看来,学习雷锋绝非表面模仿,而是要深入理解其精神内核。他指出,雷锋精神内涵丰富,但其核心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和“无私奉献精神”。这一认知,让他的学习摆脱了形式主义的窠臼,直抵精神本质。傅华对雷锋精神的理解具有系统性。他认为,学雷锋不仅是做好事,更要像雷锋那样“干一行、爱一行、干好一行”,在本职岗位上发光发热;要学习雷锋热爱党、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的赤子情怀;还要学习雷锋的钉子精神、艰苦奋斗精神等。这种全面而深刻的理解,使他的践行具有了丰富的维度和持久的动力。他特别强调,对雷锋精神的理解必须建立在了解雷锋的基础上。“要走近雷锋,走进他的内心世界”,通过反复阅读《雷锋故事》、《雷锋日记》,傅华与雷锋形成了跨越时空的精神共鸣,这让他能够准确把握雷锋精神的实质,避免学习中的偏差。二、“真学实做”:在行动中传承雷锋精神“学雷锋、做好事,贵在自觉,贵在坚持,贵在真学实做。”傅华的这句话,道破了践行雷锋精神的关键。在他看来,“真学”是发自内心的自觉追求,“实做”是脚踏实地的具体行动,而“坚持”则是将这一切贯穿一生的必要条件。傅华老师在写读书笔记 冬冬摄傅华用54年的“道德长跑”诠释了“真学实做”的内涵。从少年时代响应号召学雷锋,到老年仍坚持做好事,他将学雷锋融入了生命的每一个阶段。他救助危难、资助贫困、挽救辍学学生,这些善举不是一时的冲动,而是数十年如一日的坚持。正如他所说,“善小而为,坚持一辈子,就是了不起,就是伟大”。雷锋的伟大正在于此,而他自己也在这样的坚持中成就了不平凡的人生。傅华坚决反对形式主义的学雷锋。他指出,形式主义“败坏了学雷锋活动,是对雷锋精神的歪曲、亵渎”,真正的学习应该是“实实在在去做,扎扎实实去做,不摆样子,不走形式”。这种对行动真实性的强调,让他的践行具有了令人信服的力量。三、融入日常:雷锋精神的生活化实践傅华认为,学雷锋不只是做几件好事,更要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像雷锋那样做人做事”,是他向世人的庄严承诺,也是他一生的行为准则。这种将雷锋精神生活化的实践,让崇高的精神追求与日常的生活行为实现了完美融合。在职业操守上,傅华践行雷锋的“螺丝钉精神”,从教40余年,爱岗敬业,爱生如子,将教书育人视为神圣职责。在个人修养上,他秉持“见贤思齐”的态度,不断完善自我,追求“至真、至善、至美”的人生境界。在生活作风上,他发扬雷锋的艰苦奋斗精神,主张“适度消费”,反对铺张浪费。一条棉裤穿了26年,一本教案夹用了32年,一个“人民教师光荣”茶缸用了33年。这些实践表明,雷锋精神在他身上已不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具体的生活方式。1985年第一个教师节前郭县人民政府发给老师的礼品,傅华老师用整整31年,2018年才光荣退役 冬冬摄傅华还特别重视雷锋精神的传承。作为党员和教师,他自觉承担起带头示范和教育引导的责任,不仅自己践行雷锋精神,还通过讲述雷锋故事、分享自身实践体会、积极参与学雷锋课外小组活动等方式,将雷锋精神传递给青少年。他认为,只有将雷锋精神融入教育、融入生活,才能让这一宝贵的精神财富代代相传。四、精神力量:跨越时空的价值坚守“雷锋是我崇拜的青春偶像,是我一生学习的道德楷模。”傅华对雷锋的崇敬之情,贯穿于他的微信语录中。这种崇敬不是盲目的追随,而是建立在深刻理解基础上的价值认同,是支撑他54年如一日践行雷锋精神的精神力量。在傅华看来,雷锋精神具有永恒的价值。“无论时代如何变迁,雷锋精神永远不会过时”,它既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集中体现,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这种认识让他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中,能够坚守初心,不为世风左右。傅华的实践证明,雷锋精神不仅是一种道德追求,更是一种生活智慧。“帮助别人,快乐自己”,“善小而为,就能收获幸福”,这些朴素的道理,在他的生活中得到了充分验证。这种将精神追求与个人幸福相统一的认知,让雷锋精神具有了更强大的生命力和感染力。傅华的15则微信语录,字里行间流淌着对雷锋精神的深刻理解与执着践行。他用一生的实践告诉我们,雷锋精神不是遥不可及的道德高地,而是每个人都能践行的生活方式;不是特定时代的产物,而是跨越时空、历久弥新的精神财富。在傅华身上,我们看到了雷锋精神的当代生命力,也看到了普通人通过持续践行与传承,同样能够书写出不平凡的人生篇章。这种知行合一的精神追求,正是我们这个时代最需要的精神力量。(待续)编辑:蒋国辉责编:程 进值班:任安广

本栏目中的所有页面均系自动生成,自动分类排列,采用联索网络信息采集、网页信息提取、语义计算等智能搜索技术。内容源于公开的媒体报道,包括但不限于新闻网站、电子报刊、行业门户、客户网站等。使用本栏目前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