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商家用AI仿冒运动员及其家人带货、利用AI虚假宣传,抖音:
2025-09-02 14:32:48  腾讯   [查看原文]

9月2日,抖音电商安全与信任中心发布了关于加强治理AI内容滥用的公告。公告称,平台已对违规视频和账号采取下架、清退等措施,并强调AI应用必须合规,任何误用、滥用行为将被严厉打击。

抖音电商近期发现,少数商家和达人存在滥用或误用AI技术的情况,甚至借助AI生成误导内容,损害消费者合法经济权益,扰乱平台正常交易秩序。

具体表现如下:

少数商家利用AI技术生成虚假商品展示、夸大不实的功能宣传内容,误导消费者购买,造成用户财产损失。

利用AI生成虚拟人物冒充真实身份,冠以权威专家、名人的虚假人设进行带货,损害消费者信任,违规变现。

在商品详情页、直播间使用AI生成的虚构测评、编造使用体验,刻意制造虚假口碑,影响消费者理性判断。

以下将通过典型AI内容滥用案例,帮助各位商家及达人理解平台的电商 AI 内容治理规则:

典型违规案例一:

AI仿冒名人带货

少数视频创作者利用AI仿冒名人形象、声音和口型,用于商品宣传,误导不了解的用户下单购买。例如,有账号合成某知名运动员父亲、哥哥的声音,并使用相同文案称“家里要盖新房”,借此博取流量。在这些AI合成视频中,往往挂载骆驼奶粉、土鸡蛋、洗衣液等商品链接,误导消费者下单。目前站内已及时处置相关视频,也呼吁广大创作者尊重名人肖像权,共同维护平台的营商环境。

合规解析:创作者不得利用AI生成虚拟人物或仿冒社会名人、特定专业身份(如军警等),进行带货变现,或通过卖惨方式违规营销。

典型违规案例二:

生成违背常识的AI内容

创作者利用AI创作不符合现实或不存在的商品内容,甚至夸大商品大小、量产等,涉嫌虚假宣传。如,少数创作者在直播间利用AI展示樟树港辣椒丰收的场景,辣椒的数量、分布和植株生长规律完全不符合现实农业,并在口播中夸大种苗的量产,误导消费者下单。

合规解析:创作者不得利用AI生成违背常识、虚构编造等内容,如与农业现实完全违背的内容等。

典型违规案例三:

AI内容与售卖商品完全无关

少数视频创作者利用AI制作与售卖商品完全无关的内容,从而吸引消费者关注。如,创作者实际售卖产品为硫磺润肤露,但利用AI更改各地方新闻报道画面作为素材吸引用户关注后,讲解推销相关商品。

合规解析:创作者不得使用与商品无关的虚假或误导性素材,如篡改新闻报道为虚假商品测评等来吸引关注。

典型违规案例四:

缺少AI自主声明

少数视频创作者未主动添加AI视频声明。

合规解析:用户发布 AI 生成的内容时,需自主声明,不做自主声明,平台会根据规则进行识别和治理。

此前据界面新闻报道,《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办法》9月1日正式生效。

微博:对识别到的AI生成内容添加隐式标识及显式标识

微博发布公告称,站方依据《办法》要求,通过升级产品功能及技术识别手段,对平台内识别到的的AI生成内容依规添加隐式标识及显式标识。

微博还在公告中表示,如用户发表的文本、图片、音视频等内容由人工智能生成合成,用户应在“选择内容声明”功能栏中选择“内容由AI生成”。站方在用户自主声明的基础上,还在投诉侧增加 “未添加AI标识”投诉分类,如发现平台用户发布的微博内容包含AI 生成内容但未进行AI 内容标记声明,可以选择此分类进行投诉。

快手:已上线AI内容标识

快手发布公告称,平合已上线AI内容标识,会在AI生成的内容中添加“AI生成”显式标识以及嵌入文件元数据中的隐式标识。如果用户上传的内容明确由AI生成或疑似由AI生成,平台会在内容周边进行显著提示。

抖音:升级AI内容标识功能

抖音发布《关于升级AI内容标识功能的公告》,进一步规范平台上的AI内容创作与传播。《公告》显示,抖音已上线两项核心功能:一是AI内容标识功能,协助创作者为AI内容添加提示标识,方便用户辨别;二是AI内容元数据标识读写功能,可识别并写入AI内容的元数据信息,为内容溯源提供技术支撑。

来源:九派新闻、抖音电商安全与信任中心

编辑:何   山

校对:王小明

复审:聂   琪

值班主任:朱   叶

本栏目中的所有页面均系自动生成,自动分类排列,采用联索网络信息采集、网页信息提取、语义计算等智能搜索技术。内容源于公开的媒体报道,包括但不限于新闻网站、电子报刊、行业门户、客户网站等。使用本栏目前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