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记者 王媛
通讯员 陈诗灵 黄珺 周思思
9月2日,武汉市江汉区举行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展示活动。活动以“铭记抗战烽火,彰显大国担当”为主题,通过不同学段的思政课展示,推动思政教育在不同阶段的有效衔接与融合创新,助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
在大兴第一实验学校的课堂上,方山山老师带领小学生们用激昂的红色歌曲穿越时空,感受抗战岁月的悲壮。随后,通过视频和实地“云游”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学生们深刻体会到南京大屠杀的惨痛历史。方老师还介绍了国家公祭日,引导学生铭记历史,珍惜和平。课程最后,学生白馨月表示要反对战争,传播和平理念,为祖国繁荣贡献力量。
武汉市第一初级中学的徐姗姗老师的课堂以情景剧表演开场,再现了八位女战士为掩护大部队英勇投江的悲壮场景。随后,学生们通过“对话历史”环节,与英雄们展开跨越时空的对话,深刻感受到英雄精神的伟大。在讨论铭记历史的意义时,学生韩宗邑说,要铭记历史,捍卫精神血脉。课程尾声,学生们写下给2049年自己的信,立志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
高中思政课则更加注重历史深度与理性思考。在武汉市第一中学的课堂上,闵娟老师通过重读赵一曼烈士的绝笔家书、还原东北烈士纪念馆刑讯场景等形式,将学生带回抗战时期的至暗时刻。在“众志丰碑·浴火重生”环节,学生们通过研究性学习汇报,深入探讨了武汉会战的历史意义。“跨时空对话,则借助AI技术让我们与‘中国龙芯之母’黄令仪展开对话,激发了我们的科技报国情怀。”学生王千月说。
中职思政课则巧妙融合了历史教育与职业理想培养。武汉市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校张洁老师以“铭记抗战历史,铸牢职业理想”为主题,通过播放南京大屠杀影像、讲述滇缅公路和“飞虎队”等抗战故事,引导学生们认识中国抗战为世界和平做出的巨大贡献。课程还结合电子信息专业特色,让学生们在课堂上尝试制作简易电报机。“在课堂上,我们思考穿越回抗战时期能为战争胜利做些什么,如何将电子信息与芯片技术的专业学习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学生刘智琦表示。
大学思政课则更加注重历史回顾与精神传承的结合。在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王荣老师的课堂上,他以“铭记抗战历史,传承民族精神”为主题,通过史料研读、影视赏析、观点辩论等形式,引导学生们深化对抗战历史的理解。学生韦香芸说,同学们积极分享观点,用事实驳斥网上争议言论,彰显了理性思考与求真精神。课程结束时,王老师还布置了观看纪念大会和阅兵式、撰写学习体会的任务,将课堂学习延伸至课外。
活动现场,专家们对各学段的思政课给予了高度评价。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赵天鹭老师认为,各教学单位资料翔实,通过大量历史资料展示了抗战细节,并在史论结合中阐明了抗战胜利的历史意义与伟大抗战精神的丰富内涵。同时,各单位还运用歌舞、情景剧、表演、朗诵等活泼的教学方式,有效增进了思政课教学的亲和力和感染力。此外,各单位还将个人成才与民族伟大复兴相结合,形成跨越时空的思想共振,立意深刻。
武汉市教科院副院长华林飞在总结发言中肯定了活动的成效,他表示,此次活动选取的主题能够告诉学生们为什么不忘国耻、奋发图强;教学目标设计明确,注重挖掘抗战精神的深层次内涵;做到了教学时空一体化,跨学科和AI赋能整合资源,形成了综合性的思政教育体系。
同时华林飞也对未来的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提出了殷切期望,他强调,思政教育领域广格局大,涉及主体多学段多,需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参与,形成大思政格局,将思政教育渗透到学校教育教学的各个方面。同时要持续推动思政理论创新,构建具有中国特色、时代特征的思政教育体系,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提供坚实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