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29日,以 “智存・智算・智能” 为核心主题的第二届 CCF 中国存储大会在武汉召开。曙光存储副总裁郭照斌在会上重磅发布 “超级隧道” 技术的最新进展 ——完成对 PCIe 6.0 标准的前瞻适配,将为下一代国产芯片的效能突破提供核心加速引擎,为AI技术落地注入更强动力。
“‘超级隧道’的核心价值,在于打破软件限制,让硬件性能真正‘物尽其用’。” 郭照斌在技术解读中强调。据介绍,该技术基于无锁架构、极简交互及软硬件协同三大核心设计,是当前业内唯一能完全释放PCIe 5.0性能的存储技术,目前已全面应用于曙光存储高端产品线。超级隧道支持的集中式全闪存储产品实现亿级IOPS性能、202微秒级时延,并通过五级加速+三级协同技术,可将GPU利用率从300%—40%提高至70%—80%。面向AI加速场景,可成功将推理时延降低80%,训练速度提升4倍,万亿参数模型训练周期压缩60%以上。
同时,为应对PCIe 6.0时代的技术变革,“超级隧道” 已完成前瞻性适配,为下一代国产芯片应运而生,为加速突破AI能力边界、应用落地奉上更强引擎。
在本次大会的曙光存储分论坛上,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西湖大学等高校学者,与大普微等行业企业代表齐聚,围绕“AI 存储架构创新”“低阻数据通道构建” 等核心议题展开深度研讨,而 “超级隧道” 技术成为全场关注的核心案例。
现阶段,高端计算爆发式发展,对数据存储的‘量、速、智’提出了前所未有的高要求——存得下,传得快、用得活。而曙光存储通过 “超级隧道” 技术打造的低阻数据通道,正成为应对这一挑战的关键方案:该技术通过软硬件协同,让存储系统从 “被动承载数据” 的传统角色,转向 “主动适配 AI 需求、加速数据流转” 的赋能角色,为 AI 科研与产业落地扫清数据传输障碍。
“国内计算领域的产学研布局已较为完善,但存储与存力领域的生态建设仍有差距,而武汉正是填补这一差距的关键节点。”曙光存储副总裁张新凤在大会期间谈及区域布局时表示。她透露,依托武汉在存储介质研发、高校科研等方面的优势,曙光存储已与本地高校展开技术攻关、人才培养双维度合作。
曙光存储总裁何振则进一步披露了武汉研发中心的发展规划:“成立不到两年,武汉研发中心已超100人,且绝大多数是本地培养或回流的武汉高校毕业生,这充分体现了武汉的人才优势。”他介绍,曙光存储在全国布局有北京、天津、成都、武汉四大研发中心,未来武汉研发中心将逐步扩容,全面匹配武汉高校的人才输出能力。
(文/冯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