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共青团小伙伴大家好!欢迎收看本期共青团新闻联播·团团上新。
第八届全国青少年人工智能创新挑战赛决赛开源鸿蒙机器人专项赛上,少年创客们用热爱与坚持书写成长。
小学三年级的施亦丰是众人眼中最执着的“小车手”。去年初登决赛赛场时,他连代码指令都记不全,却凭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儿反复练习调试,最终捧回金奖。今年备赛,赛道新增的“S” 形弯道成了难题,小车频频撞边。不同于去年的慌乱,他沉下心来,先在纸上画满路线图,标注出直线行驶与转弯的精准时机,再一点点调整传感器检测范围。“看着小车稳稳跑过弯道时,我比拿金奖还开心!”在施亦丰心里,“每一次‘跑偏’都是礼物”,教会他如何主动解决问题。
温州市国科第一小学二年级的王曦乐,也曾对着草稿纸上的“0”和“1”犯愁:“为什么1+1在这里等于 10?”为了吃透“逻辑门”知识,她经常在课后对机械加法器反复钻研。如今,她已成长为决赛银奖获得者。
小学高年级组选手曾叶设计的“无人驾驶垃圾清理车”,完整还原了从启动亮灯、巡线行驶,到垃圾装卸、遵规避障,再到停车充电的全流程。备赛期间,他右手意外骨折,只能戴着笨重的护具用左手操作。为了不放弃比赛,他重新设置电脑操作方向,从左手握鼠标、单手敲键盘开始练起,哪怕速度慢,也每天坚持打磨编程技能。选拔赛时,单手操作让他失去了部分时间分,但凭借理论满分和扎实的操作功底,他还是成功晋级决赛。
“以前听到‘比赛’就想躲,现在像打怪升级。‘我不行’后面加个‘试试看’,再加上‘不放弃’,最后就能变成‘我真棒’!”深圳实验学校小学部二年级的谭安棣经历了从 “抵触” 到 “热爱” 的蜕变。起初,他对人工智能机器人课充满抗拒,更怕考试、比赛的规则与压力。一次意外通过人工智能技术水平一级考试,让他重拾信心;此后,他冲击二级考试,还在选拔赛中带着 “闪电侠” 小车获得一等奖。此次决赛,他带来的 “非动能机型铲斗机器人” 设计精妙,低矮的铲子能将对手抬升并推至out区,长长的舵机臂提升铲动力量,1毫米的车身高度避免被同类型机器人轻易铲起。
少年们虽年纪尚小,却在赛场上不断突破自我,诠释着“敢尝试、不放弃”的创客精神。
(AI生成/剪辑 王璐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