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推出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十大行动”是应对人工智能时代教育变革的战略举措。随着ChatGPT等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教育正面临前所未有的重构与挑战。当前我省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仍然存在诸多不足:课程实施碎片化、应用场景浅层化、优质资源尚不均衡、师生人工智能素养有待提升等等。这些问题亟须通过系统性的解决方案来破解。
“十大行动”立足山东省情教情,旨在构建具有山东特色的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范式。这是落实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的具体实践,也是推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通过实施“十大行动”,我们将为学生提供适应人工智能时代的课程资源、教学环境和学习体验,为教师提供智能化教学支持,整体提升我省基础教育现代化水平。
二、“十大行动”希望实现什么样的预期目标?
“十大行动”设定了多元化发展目标。经过3—5年努力,主要实现5大突破:课程体系全面贯通,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通识课程开设率达到100%,实现高质量普及;教学形态深度变革,教师生成式AI工具掌握率达到100%,功能特色鲜明的AI实验室全域覆盖,人工智能与基础教育教学深度融合;资源供给普惠共享,动态更新省级精品课程1000课时以上,布局100个左右区域性AI教育体验中心,乡村学校100%共享优质资源;人才素养显著提升,培养省级人工智能卓越教师100名左右、骨干教师2000名左右,省市县三级人工智能教育专家库全面建立;治理机制安全可信,校园AI安全防护与数据保护科学有效,建成200所左右中小学人工智能应用领航校。
三、“十大行动”的特色和亮点有哪些?
“十大行动”的特色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系统性。“十大行动”涵盖课程建设、教学革新、师资支撑、教研优化、设施配置、资源聚合、帮扶协同、评价赋能、安全应用、组织保障等10个方面,形成了完整的闭环系统。
二是创新性。方案推出多项创新举措:制发课程指导纲要;开发实验室建设指南;设立省级人工智能教育首席信息官;推行“智能诊断+数据循证+人机协同”教研新范式;开展“AI+AI教育”研究;打造具备多模态感知、生成式人工智能、具身智能等前沿技术环境的一体化教学平台;等等。
三是山东特色。方案充分结合山东省情,充分发挥山东“十强”产业优势,推进人工智能教育与行业企业对接联动;主动融入济青都市圈建设,深化人工智能教育市域协作;布局打造区域性人工智能教育体验中心,加强优质资源均衡布局。
四、如何确保“十大行动”真正落地见效?
为确保“十大行动”有效实施,我们构建了“四位一体”的保障体系。一是加强组织保障,各级教育、网信、科协、工信、财政、大数据等部门密切配合,明确“省级系统布局、市域整体规划、县域特色实施、学校创新发展”四级责任主体。二是加强经费保障,建立健全投入机制,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投入,形成多元化经费筹措机制,对农村、薄弱地区给予倾斜支持。三是机制保障,配套制定任务分工方案,将重点任务系统分解为具体工作,逐项明确责任单位、完成时限,定期调度任务进展情况。四是加强评估保障,将人工智能教育纳入省级义务教育监测指标体系,定期开展人工智能教育质量评价和教学视导,及时总结推广先进经验做法。通过这些措施,我们相信“十大行动”将真正落地生根、开花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