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色】字体 关注我们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国民体质与科学健身研究中心,承担着国家国民体质监测中心办公室和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体质与健康分会秘书处职能,理论与实践并重,兼顾学科建设、人才培养与社会服务,着力打造具有影响力的国民体质、科学健身研究与普及平台。
一、学术资源
国民体质监测
国民体质监测是国家为系统掌握国民体质状况,由国家体育总局指导,以抽样调查的方式,按照国家颁布的国民体质监测指标,在全国范围内定期对监测对象进行统一测试,并对数据进行分析研究的系统工程。自2000年首次实施以来,我国已完成六次全国性监测(2000年、2005年、2010年、2014年、2020年、2025年),覆盖全国31个省(区、市),累计有效样本量逾100万例。监测内容包括体质测试和问卷调查两部分,前者涵盖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三大维度,后者包括生活方式、身体活动等情况,用于系统评估个人健康水平。其结果动态反映了国民体质变化规律,国民体质合格率和国民体质变化情况等国民体质监测结果已成为制定和评估全民健身计划及其实施效果、评价健康中国建设成效的重要指标和数据来源。国民体质监测建立了覆盖全生命周期(幼儿至老年人)的“中国国民体质数据库”,构建了大规模国民体质动态数据库,支持长期趋势分析,为肥胖、老龄化、慢性病防控等公共卫生研究提供核心数据支持。
全民健身活动状况调查
依托全国全民健身活动状况调查,全面了解掌握我国国民体育健身行为现状与特点和我国居民科学健身素养状况覆盖。调查采用分层、多阶段与人口规模成比例的概率抽样方式抽取调查对象,每次调查覆盖全国31省(区、市),各省(区、市)按照抽样方案抽取500个区(县)作为调查单位,每个抽样区(县)抽取13个村(居委会),每个村(居委会)调查22例样本,涵盖3周岁及以上的中国居民超20万。调查内容为国民参加体育锻炼的基本情况,即个人基本情况、体育锻炼行为、科学健身素养等指标。核心指标包括健身行为模式、场所可及性、消费意愿等;数据直接支撑《全民健身计划》、《国家体育锻炼标准》修订等7项国家政策制定,监控推进健康中国建设进程。
青少年体质健康
课题组持续开展青少年科学健身“云科普”活动,创编制作科普动画短视频,开设“专家直播间”,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体育青少节目中心提供技术保障和媒体支持,在央视频、央视少儿、抖音等平台进行广泛展播,累计受众超过5亿人次;举办“运动有约 燃动少年”全国青少年科学健身知识竞赛,共有来自全国31省(区、市)的1960所学校踊跃参与,超130家媒体进行了宣传报道,累计触达人次超4500万;深入推进“体教融合”青少年体质健康干预试点工作,累计有40余所小学参与其中,通过开展针对性的运动干预和健康教育,学生近视、肥胖、体姿异常率得到明显遏制并出现下降趋势,身体素质得到进一步加强;构建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科普矩阵,创编制作了科普图书、科普视频、运动健康操、宣传折页、科普展板等一系列多元化的科普作品,持续加强与各类媒体合作,实现多层次的科普传播体系。
体育科普工作
“体育科普中国行”系列活动由国家体育总局科教司主办、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承办,足迹已遍布全国。2024年在湖南桑植、西安、浙江舟山,2025年在浙江江山、杭州、江西崇义和哈尔滨、成都分别开展体育科普工作。体育科普以创新的形式、专业的内容、亲民的姿态,让科学健身理念飞入寻常百姓家。体育科普工作同时也为课题组研究生提供了丰富的实践平台,通过“科普宣讲”、“体质测试”、“健身指导”,研究生不仅得到了综合水平的提升,更将理论应用于实践。未来,研究所将继续深化体医融合、体教协同机制,让体育科普成为全民健康的基石,为建设体育强国与健康中国注入不竭动力。
二、合作与交流
国内合作
课题组拥有丰富的国际交流合作经验和全球化视野,在国内外学术合作与成果转化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当前已与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北京协和医院、北京大学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建立合作项目,并已产出多篇高水平论文及学术成果,为相关领域的科研进展和实践应用提供了重要支持。
国际交流
此外,课题组与国际奥委会(IOC)、世界卫生组织(WHO)等国际权威机构保持密切交流,积极参与全球健康促进相关合作研究。同时,依托中国-东盟科技合作平台,课题组深化与东盟国家在体质健康、公共卫生等领域的协作,推动区域科技合作与知识共享。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三、代表性成果
研究团队聚焦4大重点研究方向,近5年在Lancet regional health wester pacific、China CDC Weekly(4篇)、《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4篇)、《协和医学杂志》(4篇)等国内外权威期刊发表论著20余篇,组织实施第五次、第六次国民体质监测、常态化国民体质监测。
全面揭示国民体质发展规律
本课题组基于连续五次国民体质监测,分析我国20-59岁成年人身体素质、营养状况在社会经济条件下的变化趋势。揭示了20年间我国经历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也伴随着体质水平的下降和超重肥胖患病率的上升。
聚焦重点人群关注潜在差异
本课题组基于第五次国民体质监测、2020年全民健身活动状况调查、2024年常态化国民体质监测数据,聚焦学龄前儿童、老年人关注其营养状况、活动行为及意外事件风险,揭示了我国学龄前儿童的体脂率存在“北高南低、中部过渡”的地理分布差异;学龄前儿童在中高强度身体活动、屏幕时间和睡眠时间的达标率较低;我国老年人跌倒风险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且女性跌倒风险高于男性。
探索体质与健康的关联
课题组基于2020年国民体质监测和全民健身活动状况调查数据中20~79岁成年人、老年人和5岁以下儿童群体,系统评估了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间的量效关系,体育相关行为及家庭因素对儿童发育迟缓的关联。揭示了体育锻炼有益于成年人和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的改善,成年人和老年人应适当增加体育锻炼频次;家庭体育消费增加、日常身体活动充分及连续参与体育项目均显著降低发育迟缓风险,强调应提升家庭体育投入,强化早教运动指导,优先支持经济薄弱区域儿童的身体活动环境建设。
针对性开展运动干预方案
本课题组对3年级小学生进行为期1学年的运动干预,探讨体育锻炼对近视发生与发展的防控效果,在此过程中探寻身体形态与眼生物学参数变化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规律性参加以视觉追踪为主的中等强度体育锻炼,可以显著减缓8 岁学龄儿童(包括近视和非近视)SER 的下降幅度,有效防控近视的发生和发展。
四、导师简介
张彦峰
研究方向:全民健身活动状况调查、儿童运动健康促进二级学科:运动人体科学(学硕)社会体育指导(专硕)
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现任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国民体质与科学健身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体质与健康分会副秘书长、中国残疾体育事业发展委员会委员、中国生物物理学会运动与公共健康分会理事。近年来,作为项目负责人,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以及省部级课题10项。作为第一、通讯作者在国内外权威学术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
王欢
研究方向:体质与健康,儿童运动能力评估与运动干预,儿童康复二级学科:运动人体科学(学硕)社会体育指导(专硕)
博士,研究员,硕士生导师。中国妇幼保健协会儿童早期发展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妇幼健康研究会常委、中国体育学会体质与健康分会委员、国家儿童医学中心(北京)儿童青少年健康发展中心特聘顾问、国内权威期刊《体育科学》、《中国运动医学杂志》杂志审稿专家、中国科协科普专家。主持参与科技部十三五重点研发项目、所基本科研业务费资助项目、北京市教育规划重点项目等科研课题。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Journal of Exercise Science & Fitness、Frontiers in Psychiatry、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ine、《体育科学》等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获中国体育科学学会科技进步奖。
李良
研究方向:科学健身与健康促进、运动营养与能量代谢二级学科:运动人体科学(学硕)社会体育指导(专硕)
博士,研究员,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国民体质与科学健身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营养学会特殊营养分会委员,北京健康管理协会体医融合分会委员,中国学生营养与健康促进会体医融合学生健康分会委员,国家体育总局“优秀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百人计划”培养对象,获得国家体育总局“2023年全国体育事业突出贡献奖”。主持或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主动健康和老龄化科技应对”重点专项课题、国家社科基金课题等各类研究项目20余项,以第一作者或共同作者发表了30余篇学术论文,出版科普图书10余部。主持开展的“全国青少年科学健身指导普及”项目获得第九届中国体育科学学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王晶晶
研究方向:身体活动、体质测定与健康促进二级学科:运动人体科学(学硕)社会体育指导(专硕)
博士,研究员,硕士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特聘研究员、北京体育大学教研部健康电竞运动发展中心顾问及专家团成员、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运动健康科学分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常务委员等。作为课题负责人,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国家体育锻炼标准》修订等多项科研课题,主力承担第五次、第六次国民体质监测、常态化国民体质监测等工作。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British Journal of Sport Medicine、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ehavioral Nutrition and Physical Activity、Health Place等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
冯强
研究方向:国民体质的理论与实践、体质健康与建成环境二级学科:运动人体科学(学硕)社会体育指导(专硕)
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国民体质与科学健身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体质与健康分会副秘书长,中国健康教育促进会理事,中国学生营养与健康促进会运动与营养分会副主任委员。作为负责人,承担国家体育总局、中国田径协会等多项课题项目,负责第五次、第六次国民体质监测、常态化国民体质监测等。近年来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Lancet regional health wester pacific、Frontiers in nutrition、China CDC Weekly等国内外权威学术期刊论文10余篇,荣获2022年“年度十大科普人物”等多项国家级荣誉奖项。
范超群
研究方向:体质测量与评价、运动促进体质健康、高原儿童青少年体质与健康行为二级学科:运动人体科学(学硕)社会体育指导(专硕)
博士,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中华预防医学会健康传播分会委员,中国睡眠学会运动与睡眠专委会委员。作为课题负责人,先后承担国家科技部重点专项、所基本科研业务费资助项目等科研课题。主力承担第五次、第六次国民体质监测、常态化国民体质检测技术培训与质量控制平台等工作。以(共同)第一或通讯作者在Lancet regional health wester pacific、China CDC Weekly等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20篇。
张斌
研究方向:体质健康促进、慢病运动干预二级学科:运动人体科学(学硕)社会体育指导(专硕)
博士,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近年来,作为课题骨干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作为负责人承担所基本科研业务费资助项目等科研课题。编著/主审《儿童青少年体质健康绘本》系列、《奥运小百科》系列等体育科普著作8本。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Toxicology Letters、《中国运动医学杂志》等国内外期刊发表多篇学术论文。
研究生培养
本课题组坚持以人为本,致力于培养科研与实践相结合的综合性体育专业人才。至2025年6月,课题组已毕业硕士10人,1人获所长奖学金(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研究生奖学金最高奖项),且在读硕士及已毕业硕士均在国内外权威期刊上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学术论文。
导师联系方式
冯强:fengqiang@ciss.cn
张彦峰:zhangyanfeng@ciss.cn
李良:liliang@ciss.cn
王欢:wanghuan@ciss.cn
王晶晶:wangjingjing@ciss.cn
范超群:fanchaoqun@ciss.cn
张斌:zhangbin@ciss.cn
国家国民体质监测中心
微信号:cissfitness
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
内容提及地域:陕西省、江西省、四川省、黑龙江省、香港特别行政区、北京市、湖南省、浙江省、哈尔滨市、赣州市、舟山市、成都市、杭州市、张家界市、香港特别行政区、北京市、西安市、崇义县、桑植县、海淀区、东城区
IP属地:中国 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