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河池走出去的AI“创客”
2025-09-21 09:50:00  广西新闻网   [查看原文]

“名校生有他们的优势,但作为河池学院的毕业生,我们也有自己优势,我们的优势别人也不一定具备。”深圳市雨滴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雨滴科技”)总经理吴玉勇在河池学院2025级新生开学典礼上,向学弟学妹们传达了这样的成长箴言。

从河池学院学生到深圳高新技术、人工智能产业创客,在深圳这座平均年龄32.5岁的年轻城市里,吴玉勇带着从河池学院获得的专业能力和人生信念,开启了一场精彩的“错位竞争”。

因势而谋,与电子信息工程的“双向奔赴”

“发展科技是硬道理。”2007年,吴玉勇怀揣着对技术的热爱与对未来的憧憬,踏入河池学院,成为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一名学生。

彼时,河池学院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刚开设不久,硬件设施尚未完备,实验室的仪器设备算不上先进。但“硬件不够,老师来凑”,硬件的“短板”并未阻碍河池学院的教育教学和吴玉勇的学习之路。

吴玉勇参加慕尼黑华南电子展并接受采访。

教授模拟电路、数字电路的老师,不仅专业素养扎实,更有着近乎严苛的教学态度。“记得一次电路实验,因为一个接线错误导致数据偏差,老师陪着我在实验室排查了两个小时。”吴玉勇回忆道,这种“严中有爱”的教学方式,让他在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上得到了双重提升。

除了专业课程的深耕,学院组织的职业技能规划讲座和实操培训,也让吴玉勇提前触摸到职场的轮廓。“专业能力是立足的根基,职业规划是前行的罗盘。”正是在学院“夯实基础+引导规划”的培养模式下,吴玉勇不仅掌握了电路设计、编程开发等核心技能,更明确了“成为一名工程师”的职业目标。

如今回望,吴玉勇直言:“河池学院或许不是硬件最顶尖的学校,但绝对是最适合我的‘理想校园’——这里的老师用责任心填补了设施的不足,用专业为我打开了行业的大门。”

错位竞争,在深圳书写“非名校”的突围

2011年,吴玉勇带着河池学院的毕业证书奔赴深圳。这座聚集了全国顶尖高校毕业生的城市,曾让不少非名校学子倍感压力,但他却从未有过“学历自卑”的困扰。

“身边同事不乏985、211院校的毕业生,他们理论功底扎实,视野开阔,但我也有自己的优势。”这句话背后是吴玉勇对自身价值的清晰认知和坚定自信。

吴玉勇与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刘靖峰博士的合影。

这种自信来源于两个方面:扎实的专业基础和老师灌输的信心勇气。于是,吴玉勇在深圳的激烈竞争中,精准地找到了自己的发展路径:“错位竞争”策略——不直接比拼学历,而是突出实操能力、适应性和持续学习的态度。

“学历只是入场券,能力才是通行证。”吴玉勇靠着这份坚守,“从打螺丝的基层做起”,凭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与团队共同挺过诸多难关,一步步在行业内站稳脚跟。吴玉勇也因此获得985毕业核心团队的认可,成为公司股东合伙人,他的“错位竞争”策略也成为了雨滴科技的发展方略。

如今的雨滴科技,以高性价比切入终端细分市场,规避与海康等头部企业的直接竞争;计划通过本地化合作拓展制造业蓬勃发展的海外市场,利用中国制造供应链与技术优势实现国际化突破。同时,战略性拓展3C、能源及汽车行业,瞄准AI视觉在新能源车制造等高增长场景的应用机会。

“我们用5年时间让雨滴大功率超高频感应电源打破国外垄断,反向出口欧美日韩,在工具焊接领域全球市场占有率第一。”谈及雨滴科技取得的成就,吴玉勇脸上满是豪情。

校训为灯,在创业浪潮中坚守“初心”

创业之路从来不是一帆风顺,在过去的十多年里,雨滴科技也多次经历过订单锐减、技术攻关瓶颈等困境。

“公司多次转型,市场压力重重,但我从没想过放弃。”回顾创业的风雨征程,吴玉勇反而面露笑容,他认为:“挫折是正常的,每个人都要经历起起伏伏。”

吴玉勇与团队参加上海国际热处理及工业炉展览会。

在公司几次转型的关键时刻,“修德 弘毅 勤业 致远”——河池学院八字校训照亮了他突破重围的道路;“忠诚执著 求真朴实”的学院精神,也成为了他坚韧不拔的精神动力。

面对当今AI技术蓬勃发展的时代,吴玉勇也对学弟学妹们提出建议:“大学4年是为未来‘抓机遇’打基础的关键期。”他特别强调要学好知识、守住初心、敢于突破,保持对生活的热爱、对知识的渴望、对理想的追求。

面对学科竞赛、跨专业项目、新兴技能时,别害怕改变,也别等“准备完美”再行动,先迈出第一步,在做事中完善自己——这是他给后生的寄语,也是给自己初心的注解。

在深圳创业圈里,吴玉勇始终记得自己来自哪里:“虽然我们是从小地方出身,但河池学院给予的专业训练和精神财富,让我在与大厂名校生的同台竞技中毫不逊色。”

本栏目中的所有页面均系自动生成,自动分类排列,采用联索网络信息采集、网页信息提取、语义计算等智能搜索技术。内容源于公开的媒体报道,包括但不限于新闻网站、电子报刊、行业门户、客户网站等。使用本栏目前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