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铁路赋能边疆发展的密码求是学子赴乌鲁木齐铁路局社会实践匠魂・铁韵・商途前言 近日,由北京理工大学求是书院师生组成的“匠魂・铁韵・商途”社会实践团前往中国铁路乌鲁木齐局集团有限公司,通过实地调研、座谈交流、志愿服务等方式,深入边疆铁路一线,学习劳模精神,感悟新时代青年在中国式现代化中的时代责任与使命。一、感悟匠魂在边疆铁路的发展历程中,一代代铁路人用匠心诠释着责任与担当,铸就了不朽的 “匠魂”。田丽华前辈以笔为刃,用《列车通过风区》《一路向西》等作品,熔铸几代乌铁人 “扎根边疆、奋勇争先” 的精神,将毕生所学融入工作实践;朱坤前辈以 60 多年光阴,诉说着中国铁路的奋进史,见证着新疆铁路在党的领导下实现从无到有的发展历程。“维修大师”贾永庆20多年如一日,带领团队攻克近多件技术难题,实现国外设备自主修理,为国家节省巨额费用,用行动证明平凡岗位亦能成就大师;“最美石榴花”米尔班・艾依提在“民族团结一家亲号”列车上,推出双语服务、“流动巴扎”等特色举措,帮助200多个贫困家庭脱贫,用服务诠释“为人民服务”的真谛;“暴雨中的先锋党员”邵颜婷在列车被困时挺身而出,守护 913 名旅客的安全;“高铁安全守护者”李广德扎根戈壁10余年,完成100多项技改革新,筑牢高铁安全防线。求是书院授予他们“北京理工大学求是书院校外导师”聘书,让劳模精神在求是学子心中扎根生长,奋力书写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的青春篇章。二、品味铁韵 实践团师生先后走进乌鲁木齐西车辆段、乌鲁木齐机务段参观实践。在乌鲁木齐西车辆段,“5T”智能设备构建起实时监测网络,“不停车检修”模式打破传统运维边界,让列车行驶中就能完成全方位检测。在乌鲁木齐机务段,接触网供电系统巡检容不得丝毫疏漏;调度中心大屏上,列车运行数据如生命体征般动态更新;检修库里,《铁路旅客运输服务质量规范》《乘务作业指导书》等规范手册承载着作业标准,每一项流程、每一次操作,都在以专业严谨,托举列车安全运行。电脑控制、机械化的生产维修流程让实践团成员感受到了新疆铁路的飞速发展。在乌鲁木齐站,实践团成员加入“莲宝”志愿服务队,体验暑期客运志愿服务。穿上志愿者马甲的那一刻,青春与铁韵有了最直接的碰撞。检票口帮刷身份证、服务台接咨询、扶梯口指方向、重点旅客推轮椅……汗水浸湿志愿服,但听到 “谢谢你啊同学” 的瞬间,所有疲惫都化作动力。成员们读懂了“微小行动”背后的意义——青春的担当,从来都藏在这些具体而温暖的瞬间里。三、探寻商途在乌鲁木齐国际陆港区,实践团初步了解了国际陆港的“集货、建园、聚产业”的发展思路,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在霍尔果斯,实践团走进口岸管理局,通过第六代国门的实时监控画面,观察中欧班列的运输全流程。中国(1435mm 标轨 )与哈萨克斯坦、俄罗斯等国(1520mm 宽轨)因轨距差异,曾长期存在物理运输壁垒。实践团现场看到,巨型龙门吊化身“钢铁纽带”,精准平稳抓取标轨列车集装箱,平稳转运至宽轨车辆,每一次起吊落放,是以机械化作业重塑跨境物流效率,成为“一带一路”互联互通的生动注脚。同时,实践团成员运用所学知识构建数学模型,为全力保障中欧(中亚)班列安全、稳定、高质量运行,服务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提出建议。实践团制作的《大美新疆》宣传视频总结从乌鲁木齐车辆段的机器轰鸣到霍尔果斯国门的车流不息,从劳模工匠的事迹分享到志愿服务的现场实践,实践团成员纷纷表示,这堂“行走的大思政课”让自己受益匪浅。新时代的北理工求是学子必将把北理工“延安根、军工魂、领军人”的红色基因与“扎根边疆、奋勇争先”的新时代乌铁精神深度融合努力成长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编辑|“匠魂・铁韵・商途”社会实践团文案|马鹏博 陆政轩排版|孙嘉潞审核|王硕 张超 孙一洋 周迨琛
内容提及地域:安徽省、陕西省、新疆、北京市、乌鲁木齐市、延安市、北京市、宣城市、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广德市、沙依巴克区、霍尔果斯市
IP属地:中国 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