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学霸走进上戏,打开教育的想象空间
2025-09-21 00:36:04  上海青年电子社区    [查看原文]

    【文/青年报·青春上海评论员 张逸麟】    今年7月的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全国首位机器人博士生“学霸01”获得了上海戏剧学院录取通知书,当时就引起了全球关注。开学季到了,“学霸01”如约走进上戏校园,会聊天、会播放音乐安慰人,还对同届新生央视主播潘涛说出“一起努力,不负热爱”的青春誓言,让网友对它的未来充满期待。    “学霸01”的前身“行者二号”,曾在今年人形机器人马拉松比赛中获得季军。如今“学霸01”到上戏深造,开启了“文武双修”模式。据上理工研发团队称,“学霸01”已经会唱多种戏剧,但动作连贯性、美感上都差一些,希望通过专业学习来弥补短板。正是这种精益求精和跨界突破的理念,推动中国具身机器人在短时间内不断创新迭代。    因此机器人进校园并非博取流量的行为艺术,而是一场突破性的教育实验。根据双方共同签署的战略合作协议,上理工团队负责技术支持,上戏团队负责让它具备“表演内核”,携手探索“科艺融合”的可行路径,让科技成果走出实验室,进入更多场景以丰富大众的生活。    当有人质疑机器人能否表演出复杂的情感层次时,不妨跳出艺术仅仅是“情感表达”的单一维度,把视野放得更开阔些。“戏曲算法创作者”“艺术科技探寻者”“数字戏曲传承者”这些关键词,已经透露出探索方向。据了解,“学霸01”可在故宫博物院演绎AI版《长生殿》,能在先锋剧场担任人机导演,或用算法重构汤显祖的《临川四梦》。四年深造,团队期待它能成为连接文化遗产与Z世代观众的数字叙事人。    艺术的探索和创新无止境,“学霸01”的目标就是开拓艺术表达的新赛道,哪怕最终结果没有达到预期,它的上戏导师杨青青表示也会将其捐给戏剧博物馆当展品,这是艺术史上一次勇敢的创新。    也有人担忧,机器人学生入校“深造”,是否会争夺学生有限的教育资源,这背后依然是对人工智能冲击大学生就业市场的焦虑。未来人机协作的时代大势不可阻挡,也无法逃避,大学生更要学会与AI共存、共创、共享。学科教育的改革和创新需要与时俱进,学生与“学霸01”一起学习、生活,收获的何止是兰花指有几种捏法,更有利于从意识上厘清“人机边界”,找准未来方向,培养更强的创新能力、跨学科整合能力。    今年春晚,一群“花棉袄”机器人扭起的“工业秧歌”成为顶流节目。不到半年,人机共演的国内首部机器人戏剧《巨物之城》上演。机器人“玩”艺术,已不再是“炫技”,而是走进更多开放场景,成为人类的艺术“搭子”。现在“学霸01”有足足四年时间学习,四年后那场毕业典礼会有多惊艳,我们的遐想不妨再大胆些。

本栏目中的所有页面均系自动生成,自动分类排列,采用联索网络信息采集、网页信息提取、语义计算等智能搜索技术。内容源于公开的媒体报道,包括但不限于新闻网站、电子报刊、行业门户、客户网站等。使用本栏目前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