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并检阅受阅部队。
9月3日上午,习近平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
北京理工大学党外人士通过多种方式观看了纪念大会盛况。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和气势恢宏的阅兵式在党外人士中引发强烈反响,大家纷纷表示,要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践行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的使命责任,以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实际行动,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贡献更大力量。
无党派人士、光电学院院长 赵维谦:今天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日。时隔十年,我有幸再次现场观看阅兵盛典,作为祖国强盛历程的见证者与参与者,我的心情无比激动和自豪。在现场,我认真聆听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从那段悲壮的抗战历史中,深切感受到砥砺奋进的强大力量。看到受阅的先进武器装备,我对祖国日益强盛的自豪感愈发强烈。阅兵仪式不仅是国家军事力量的展示,更是对历史的深刻铭记,时刻提醒我们铭记无数英雄儿女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的巨大牺牲和卓越贡献。作为科技工作者,我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续投身科研,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践行科教兴国理念,为铸造大国重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民革党员、机电学院副院长 袁梦琦: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纪念现场礼炮响彻云霄,仪仗护卫国旗庄重前行,掌声与欢呼声交织,气势撼人心魄!中国人民以铮铮铁骨战强敌、以血肉之躯筑长城,取得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的首次完全胜利。回望革命先烈用热血染红的征程,用生命践行的“宁死不屈”的伟大抗战精神,穿越时空,在北理工校园里化作“德以明理、学以精工”的坚定传承。作为青年科研工作者,我们当以钢铁意志攻坚重点领域“卡脖子”难题,在智能防护系统研发中突破壁垒,让技术防线如铜墙铁壁;带领团队以“战时协同”的拼劲深耕科研一线,用扎实成果筑牢安全屏障,以科技自强的硕果告慰先烈,书写属于新时代北理工人的答卷。
民盟北理工委员会主委、空天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 张景瑞:阅兵仪式场面庄严震撼,热血沸腾。作为一名高校教师,我所从事的行业、所培养的学生,都与这场庄严盛典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这次阅兵不仅是对历史胜利的纪念,更是对当下中国实力的一次全面展示。看到装备上的字母,我脑海里是出现的是相关研究人员病中坚持工作的影子,看到列队士兵一张张朝气蓬勃的面容,我想到的是毕业的学生们奔赴军工部门的身影。看着整肃的军容,想想我们生活在一个安定、繁荣的时代,这是无数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再想想九十多年前的战乱,以及近期播放的《南京照相馆》等电影,看到阅兵现场年近百岁的老兵们向走过的队伍敬礼时的镜头,我感觉眼眶热热的……今天的和平生活,来之不易啊。我们没有理由懈怠,必须不断前行。铭记历史,要努力为祖国建设贡献自己力量,展望未来,要有坚定维护和平的决心与行动。我坚信,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我们的祖国必将更加繁荣昌盛,我们的未来必将更加美好。
民盟北理工委员会副主委、研究生院培养办副主任 曹鹏:9月3日,我参加了学校统一组织的观看“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活动。大屏幕上,红旗漫卷,各种先进武器齐亮相;屏幕外,我静坐于室,享受宁静岁月的安康。作为军工人的后代,自豪感、幸福感油然而生。本次阅兵,更是一次民族记忆的唤醒,一次穿越时间的精神对话。在未来,我们必将以更饱满的工作热情,去实现强国建设的宏伟目标。
民盟北理工委员会委员、法学院教师 王磊:纪念抗战胜利 80 周年的阅兵仪式在天安门广场拉开帷幕,这不仅是一场军事力量的展示,更是对那段艰苦卓绝历史的深情回望。它时刻提醒着我们,和平来之不易,需倍加珍惜。先辈们用热血铸就的山河,我们定要以奋斗去守护,让祖国在新时代征程中愈发昌盛,让和平的光芒永远闪耀。阅兵如同一堂流动的历史课,唤起自豪与担当。铭记来路,更要在新时代的征程上奋勇前行。
民盟北理工委员会盟员、数学与统计学院 教授 赵泽华:我随学院师生一起集体观看了9·3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的天安门阅兵。作为一次具有重大历史和现实意义的盛典,这场阅兵不仅是对历史的深切缅怀,也是对民族精神的庄严礼赞,更是对未来和平的郑重承诺。当雄壮的国歌响起,五星红旗冉冉升起时,我心中涌动着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历史告诉我们,中华民族曾经经历过极其艰难的岁月,无数先烈用生命和鲜血换来了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尊严。今天的盛大阅兵,正是向他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整齐划一的步伐,威武雄壮的装备,展示出的是新一代人民军队的铁血风采与强大实力。它让我真切感受到,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中国已经具备了维护国家安全与世界和平的坚定力量。这种力量并非用于扩张,而是为了告诉世界:中国珍视和平,更有能力守护和平。尤其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他强调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这不仅是一种历史的回顾,更是一种对当下与未来的深刻启示:只有不忘苦难,才能更加坚定地走向复兴;只有守护和平,才能真正实现民族的繁荣与人民的幸福。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学者,我们也应以自己的方式为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贡献力量。这场阅兵不仅是一场视觉盛宴,更是一堂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课。它提醒我们,今天的和平来之不易,唯有铭记历史、不忘初心,才能在民族复兴的道路上走得更稳、更远。
民盟北理工委员会盟员、生命学院副教授 翁郁华:我对阅兵展示的国威军威感到震撼,为国家的发展成就自豪。九三阅兵展现祖国国防力量的强大,展示了我们维护和平的坚实底气。作为一名高校教师和民盟盟员,我深感肩负科技强国、为国育才的使命,要将阅兵传递的爱国情怀、奋斗精神融入科研和课堂,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民盟北理工委员会盟员、退休教师 钟秋海:我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观看了整场纪念大会,心潮澎湃,热泪几度盈眶。当看到许多百岁抗战老兵出席活动时,我不由回想起四岁那年(我生于1941年),日本鬼子败退至江西赣州,闯入我家,将奶奶和我赶出家门。他们抢走了家中一切可吃的东西,待他们离去,我们回到家中,看见门口还有日军留下的秽物。那一刻,愤怒深植于我幼小的心灵。虽不能亲自上阵杀敌,我却暗下决心:定要学好本事,将来为国家强大贡献力量。1959年,我考入北京工业学院导弹控制系统专业。毕业后留校任教,在教学科研岗位上竭尽所能,为国防建设与人才培养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如今,美国与西方世界视中国崛起为眼中钉、肉中刺,千方百计阻挠我们的强大与民族复兴。我们这一代从四十年代走来的老人,更应以身作则,呼吁所有年轻一代:反对世界霸权、维护人类和平、推动命运共同体建设。让我们埋头苦干,各尽所能,为国防建设继续奋斗!
钟秋海老师赋诗一首:
八十春秋证浩茫,
峥嵘史册载兴亡。
烽烟铸骨成砥柱,
血雨涤尘见曙光。
共仰和平昭日月,
犹铭正义护沧桑。
寰球同命新程启,
浩荡长风颂未央。
扫描二维码 关注北理工统战
出品|党委统战部
编辑|刘兆钰
审核|吴文君、和霄雯
内容提及地域:江苏省、北京市、江西省、南京市、赣州市、北京市、兴国县、东城区
IP属地:中国 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