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人看世界丨“智擎”计划UBC周记②校友交流专题:对谈AI时代的学术发展与拔尖创新人才成长路径
2025-08-07 10:01:16  腾讯   [查看原文]

为深化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不断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助力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在社会各界、相关部门及学校教育发展基金会的支持下,学工部设立“复旦大学智擎(AI-Engine)计划”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之海内外学术交流实践育人奖学金项目。海外项目组织开展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UBC)人工智能暑期课程项目。

参与该项目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费用由复旦大学陈晓明何佩鑫校友基金支持。基金自2019年底在复旦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设立以来,通过助学金、天使医保、应急帮困、学业发展、助力成长、生涯发展、海内外交流、社团发展等9个板块基金、19个资助项目,累计资助家庭经济困难本科生5000多人。

▲点击查看项目介绍

7月26日,恰逢“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在上海拉开帷幕,远在加拿大温哥华,由复旦大学温哥华校友会主办的新工科拔尖创新人才学习成长专题座谈会同步举行。此次活动汇聚了来自复旦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等多所高校的在温校友代表、企业家及专家学者,与复旦“智擎(AI-Engine)计划”赴UBC交流项目学生面对面座谈,共话科技前沿与人才成长。

1

温哥华初遇:

校友座谈共话AI时代的人才成长之路

在中国人民大学加拿大校友会友情支持下,座谈会在温哥华人大校友之家举行,由复旦温哥华校友会会长袁永平与人大加拿大校友会会长李旭峰联合主持,项目领队老师复旦大学未来信息创新学院党委副书记汪奕老师、UBC电子与计算机工程系教授王泽华老师,来自高校、企业和科研机构的多位专家代表以及复旦大学学生工作部带队教师等出席。

座谈以人工智能与高科技产业趋势为切入点,聚焦技术应用、人才成长路径与学术职业发展等话题。

UBC电子与计算机工程系王教授结合自身科研与创业经历,深入浅出地分享了AI领域的最新动态、技术前沿与未来趋势,特别强调了基础研究与产业落地的协同发展。来自Translink的青年数据科学家、原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唐校友结合自身出国留学和赴加工作的经历,向同学们分享了新工科求学择业之路的宝贵建议。原复旦大学生物医学与工程系周老师强调在综合性大学跨学科交流的重要性,鼓励青年人多与不同专业、不同背景的同辈和前辈对话,以多元思维拓展认知边界,在思想碰撞中激发创新火花。高科技投资人李女士勉励同学们将理论学习转化为实践能力,主动走入行业、参与实习,在真实情境中锤炼本领、检验认知。企业家井先生以“选难的”为关键词,提醒大家在面对人生关键选择时不要畏惧挑战,唯有勇于攻坚克难,方能在不确定中积累真正的成长。各位行业专家则从投资风向、市场机制、教育实践等多个维度出发,回应了同学们在学术选择、职业规划与能力提升方面的关切,围绕青年发展提出了真挚寄语,鼓励青年学子勇敢探索、坚定理想,把握人工智能浪潮中的成长机遇。

主题分享结束后,进入互动交流环节,同学们踊跃举手向前辈提问,现场交流气氛热烈,不同背景、不同年龄的复旦人济济一堂,思想交汇中凝聚起深厚共识,也为同学们今后的成长注入了持续而有力的精神动力。

这次面对面的交流,不仅拓宽了同学们的学术视野,也让大家更真切地体会到复旦大学校友在世界舞台上的卓越影响力。作为新时代复旦青年,肩负责任与使命,大家纷纷表示要以更坚定的理想与行动力,投身科研探索,讲好中国故事,展现中国青年力量。

座谈最后,汪奕老师向主办方复旦、人民大学温哥华校友会分别赠送了复旦百廿校庆纪念徽章和文创纪念品。全体与会人员合影留念,为此次座谈交流活动画下圆满的句号。

2

智慧薪火的传承:

走近学术前沿,与校友教授共话科研之路

7月31日,在“智擎(AI-Engine)计划”加拿大UBC暑期学术交流期间,同学们一行在UBC商德商学院,与两位任教于该校的复旦校友教授——市场营销系教授吴春华、助理教授巴闻嘉,进行了一场深入的学术座谈交流。

作为活跃在国际学术前沿的优秀学者,吴春华老师与巴闻嘉老师结合自身求学、研究与教学经历,为同学们系统梳理了从科研启蒙到学术精进的发展路径。他们不仅分享了当前各自领域的研究动态,也鼓励同学们在学术道路上要敢于提出问题、勇于实践探索,不惧失败,不断修正与成长。

座谈中,老师们特别强调了批判性思维的重要性,指出在快速变化的全球环境中,独立判断与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是未来人才不可或缺的核心素养。从如何选择研究方向、撰写高质量学术论文,到构建有效的学术合作网络,两位老师毫无保留地提供了专业建议,也分享了各自的心路历程与体会,令大家深受启发。

座谈最后,全体与会成员在UBC商学院楼前合影留念,为此次座谈交流活动画下圆满的句号。

内容提及地域:上海市、陕西省、北京市、湖北省、武汉市、上海市、北京市、西安市、雁塔区

IP属地:中国 上海

本栏目中的所有页面均系自动生成,自动分类排列,采用联索网络信息采集、网页信息提取、语义计算等智能搜索技术。内容源于公开的媒体报道,包括但不限于新闻网站、电子报刊、行业门户、客户网站等。使用本栏目前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