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着红色诸葛亮服饰的周鸿祎,立于三国营帐之中,对面坐着“曹操”。他没有羽扇纶巾谈兵法,而是操着一口流利的英语阐述“智能体”的未来趋势与安全防护的重要性。这并非穿越剧的拍摄现场,而是360创始人周鸿祎在第十三届中国互联网安全大会(ISC.AI 2025)开幕式上,亲自展示的一段完全由AI生成的视频片段。
不仅如此。爱因斯坦穿越到赤壁战场,孙悟空对着镜头自述取经路上的“职场感悟”,马斯克用流利中文直播帮你带货,平日里慵懒的卡皮巴拉化身打工人,完整呈现 “挤地铁、改方案、加班夜宵”的一天;甚至你还能亲自变身为记者,拿着话筒采访《西游记》里的猪八戒、红孩儿……,这些风靡全网的脑洞视频,背后都有纳米 AI 的身影。随便一个就能收获几十甚至上百万的播放量,也催生了众多热门账号。
这些令人惊叹的视频背后,创作者可能并非专业的视频制作人员,而是依靠智能体来完成创作。AI 工具让视频制作成本大幅下降,效果和生产效率却直线提升,创意更是源源不断,仿佛打开了一个全新的创意世界。
在 8 月 6 日于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开幕的第十三届互联网安全大会(ISC.AI 2025)上,充满了 “All In Agent” 的氛围,大会现场,360 集团创始人、ISC 大会主席周鸿祎开讲 “红衣课堂”,将目光聚焦于智能体,为大家带来了一场关于 AI 的精彩分享。
全民普及AI、普及AI应用!周鸿祎以360旗下纳米AI近期推出的全球首个L4多智能体蜂群的能力为例,对智能体进行了全面介绍。
“大模型如同强大的‘大脑’,但缺乏‘手脚’,难以直接解决实际业务问题。”周鸿祎在课堂上比喻,而智能体的价值正在于为大模型补齐“行动能力”。周鸿祎指出,智能体是AI从“能思考”迈向“能做事”的关键载体,其发展将重塑产业形态,推动新质生产力加速形成。他介绍,智能体能够理解任务目标、自主规划流程、调用各类工具,并具备记忆能力,实现从需求到结果的完整交付,是AI从技术概念转化为生产力工具的核心纽带。
他认为,人工智能的发展历程中,智能体经历了从基础交互到自主协作的渐进式突破。早期的L1智能体仅能实现简单知识问答,如同“聊天机器人”;L2工作流智能体虽能通过预设流程提升效率,却仍需人类主导操作,灵活性受限;L3推理型智能体实现了单领域深度推理,如同“专业员工”,但面对跨领域复杂任务时,协同能力的短板逐渐显现。
如今,纳米AI推出的L4多智能体蜂群,实现了智能体发展的质的飞跃。它突破单一智能体的能力边界,通过“拉群组队”的协作模式,将不同领域的推理型智能体组合成高效团队,像蜂群一样分工协作。以制作视频为例,用户只需输入自然语言指令,多智能体蜂群便能自动拆解任务,调动文案、分镜、配音、剪辑等专业智能体协同作业,十几分钟即可完成传统团队数十人、数天才能达成的成果。这种“以一顶百”的效能革命,重新定义了复杂任务的处理范式。
如何让更多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享受到智能体红利?周鸿祎给出的答案是“360智能体工厂”。360智能体工厂是首个L4多智能体蜂群生产系统,通过以下核心能力降低智能体应用门槛:
一是极简开发,首创多智能体协作编辑器,无需编程,用自然语言描述岗位需求即可生成智能体,让业务人员而非仅技术人员能参与创建。
二是强大引擎,支持多智能体连续执行1000步以上任务不中断,处理Token规模达千万级,可完成动态网站搭建、高盛级研究报告等高端成果。
三是丰富生态,集成5万余款现成智能体、200余款官方认证工具及深度搜索能力,企业可“开箱即用”。
四是全链路安全,依托360在网络安全领域的全球领先能力,构建从智能体生产到应用的安全防护体系,防范“幻觉输出”“指令攻击”等风险。
“过去,L4智能体仅能由顶级AI企业打造,现在通过智能体工厂,任何企业都能搭建自己的‘数字团队’”,周鸿祎表示。他认为,让最懂业务的人直接掌控使用智能体、搭建智能体的能力,将行业经验转化为智能生产力,这种“业务人员主导AI创新”的模式,加速了AI技术的应用落地,使智能体真正成为“数字员工”,推动人机协作范式革新。未来,一名人类员工带领上百个智能体工作将成为常态,推动员工跃迁为“超级个体”,而拥有高比例数字员工的企业则升级为“超级组织”,将重塑企业运营效率。